热度 2||
昨天在书店看到吴淡如的新书《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一贯的吴淡如的风格,
旅行对于吴淡如,就像是一种注定的召唤。她总是克制不住想要出去走走的冲动,她既能享受一个人旅行的自由与浪漫,也能拥抱有伴同行的精彩。所有未知的国度、地域,她都充满兴趣;但也有几个珍爱的、一去再去的地方。
在丹麦,她与苍凉的自在相遇
在南极,与梦想相遇
在智利,与浪荡的灵魂相遇
在京都,与逍遥相遇......
。。。。。。。。。。。。
这本书还没被翻完,只是深深地喜欢封面的一句话:“只有在一个人旅行时,才听到自己的声音。”
记忆里斐莉也说过类似的话,所以有了后来她的那一本《一个人的旅行》。关于陷落在一个叫thecityofsorrow的故事。书的格调是低沉,清醒与忧郁的。一直觉得太年轻的我读这样调子的书不合适宜。可是,那样年纪的我却深深痴迷这类的书,除却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印象里有蓉蓉送我的舒云的《重走玄奘路》,盛唐建筑的瑰丽在舒云的笔下复活,焕发出绚丽堂皇的色彩。遗憾的是这三本书散着浓郁的孤独的味道,想来也能理解,一个女人,独自行走在天地间,无人倾诉,听到更多的是内心的声音,孤独的女人则叹出孤独的气息。庆幸的是,现在能遇见这样一本流淌着快乐,愉悦,宽广,思想的血液,却不失现实意义得旅行日记。原来,换个视角,丹麦的童话城里也蕴藏着苍凉,一片白茫的南极也可以用梦想去雕琢,电影镜头里古老的京都原来是一派逍遥地。如此多的惊喜在淡如的笔下缓缓道出,让人深信每一次的相遇的确会碰撞出奇迹。每一次的相遇都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美丽新世界。
只是,如果不是淡如,换做其他人,这些美丽的际遇与惊喜依然会被挖掘与分享吗?!也许会,不过是另一本书,另一种风情的演绎。也许不会,阅读的我们除非亲历彼地彼境,方可感受。但是,总有一个人会来做这件事情,沿着前人脚印继续探寻出不一样的内涵,从《一个人的旅行》到现在的《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这就是一条完整的探寻内在与现世的印记。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感官享受,同样的肤色,不同的内心独白。如同世世代代讲故事的人在同一本书上记下各自时代的故事,我们才能了解过去的过去,以及由来的由来。这样的“完整”带给人一份坚实与力量。
。。。。。。。。。。。。。。
常常想起课上老师讲的关于小豆豆的故事。
小豆豆上厕所时往下看,不小心将心爱的钱包掉进便池里。为了找回钱包,她将便池里的东西舀出来查看。校长经过时,只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放回去啊。”就走了。尽管小豆豆没有找到钱包,但她还是按照校长先生所说的,把“那座小山”全部放回便池去。然后她把地面弄平整,将长把舀子也送回了工具房。成年后的黑柳彻子体会到校长的用心,写到:“一般来说,大人们要是看到小豆豆在做的事情,会说在干什么蠢事呢或者太危险了,快停下来,或者也会要截然不同的说我来帮你吧,但是这样一句话的,除了校长先生,不会再有第二人。校长的尊重让小豆豆又信心和动力将事情做得完整而漂亮。
事情的完整性不仅存在于印记里,也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做每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或者说,每一件事情,都有人开始,有人延续,有人归结,它们就会在人的生命轨迹里划下一条实线,成就一段坚实人生,不会再有因为未完成之事在内心造成的遗憾,焦虑与压力。
。。。。。。。。。。。。。。。
很多时候,我们把一件事情做不完的原因是什么呢?!
发现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体会不到快乐而难以坚持?
感到无利可图或困难重重而中止?
更有趣的事情在吸引我们?
。。。。。。。。。。。。。。。。。
没有唯一的答案。
这样的思考本身也会带来乐趣与意义。
行也欢喜,停也快乐。
思也欢喜,萌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