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试怯场怎么办? ——减轻压力,自我调控
考试怯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任何有考试的场合都可能出现,在中小学生中更多些。怯场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情绪过度紧张所致。表现为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俗称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症状等,结果造成考试失利。 产生怯场的生理原因,是大脑的皮层中由于情绪高度紧张而出现了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又因为免诱导规律而使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产生抑制,简单地说,就是大脑中紧张的兴奋中心把其他该兴奋的地方给压抑住了。因此,解决怯场问题,关键在于消除干扰性的优势兴奋中心。 孩子的过度紧张是由于过度的压力制成的,这压力既有外部的,也有自身的。 压力来自家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非常高,而且把期望变成了言语、行动,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你一定要考好,考好了有奖励。”“考不好就是没出息。”“父母的希望全在你身上,考不好就全完了。”“考不好,回来跟你算帐”……而且在行动上重点保护,准备营养品、补脑液、高级饮料……这些言行成为有形和无形的压力,集中到孩子脑子里去。 压力来自学校。有些学校以及老师运用动员、成绩排队甚至倒计时方式促使学生好好念书,提高成绩。对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更是双管齐下,造成紧张气氛。这对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压力来自社会。由于社会上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考试成为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亲友们见到孩子,经常会问:“书念得怎样,考试得多少分?”而且往往鼓励几句,“好好念,将来考大学,当专家。”殊不知这些关切的话语,对孩子都会成为心理压力。 如果一个孩子对这些压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变压力为动力,考场上不乱方寸,那么,不但不会影响成绩,有可能考得比较好。 如果一个孩子,本来成绩就不好,而且没有信心,对这些压力抱无所谓态度。任谁怎么说,我行我素,考试也不会见起色。 问题在于,有的孩子心很重,把这些“石头”一块一块摞在脑子里,而且自己给自己加压,自我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又缺乏坚强的意志来调控高度紧张的情绪。一到考试时候,优势兴奋中心成为严重的干扰源,当然考不好了。 怎样做才能使孩子考试不怯场呢? 首先,要从家长开始,做好减压的工作。一方面,家长不要在平时给孩子太多的精神压力,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定过高的指标,达不到就如何如何。在临近考试时,尤其不要天天嘴不离口地谈考试的事,因为你说得越多,考试时刺激孩子产生紧张情绪的信号就会越多。另一方面,不宜在孩子考试前和考试期间,为孩子做过多的物质准备和具体服务,如买很多的营养品,像保护大熊猫似的处处服务周到,这些做法会给孩子增压。适当改善一下饮食是可以的,不能过分。 其次,指导孩子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孩子减轻自我压力。孩子的水平是客观的,只要认真复习,认真做好考试准备,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行了。孩子有时对自己的水平认识不够,自我期望过高,甚至有侥幸心理。有的孩子总担心出错,这样,进考场就紧张,一旦看见了熟悉的题目,紧张情绪加剧,导致一连串的失误。家长应在自己少给孩子压力的同时,让孩子正确对待考试。考试,就是考查学习水平,告诉孩子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指标,考试遇见不熟悉的题目是正常现象,对每个同学都是可能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努力就是好孩子。 第三,指导孩子在考场上运用“转移注意”和“自我暗示”的方法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就是暂时地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以外的事物上,使紧张程度缓解。比如,当心里过于紧张时,认真听老师讲考试注意事项,观察老师的服饰、表情,想一小会儿最感兴趣的事情等等,都会使自己平静下来。自我暗示就是在内心里自己提醒自己:我是很镇定的,呼吸多么平稳,头脑也很清楚……这种反复提醒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第四,指导孩子事先明确自己答卷的程序和要求,按部就班去做。基本程序和要求是:1. 工工整整写上姓名(有时写学号、准考证号),一笔一划地写,有助于使自己平静下来;2. 看准题目,审清题意,一个题一个题顺序往下答。爱紧张的孩子不要先把全部题目看一遍,那样容易造成因为看到一个不熟悉题目而增加紧张感。遇到不会答的题目,认真展开思路想一想,如果没有想通,暂时放下,不可占过多的时间,免得耽误了做其他会做题目的时间。会做的题做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做难题。3. 仔细检查、避免漏错。大题、难题多花点时间。时间较少,普通题目看一遍即可,多看一看重点题目。特别要把卷正反面都查一查,不要有漏答的题目。 这个基本程序和要求,让孩子平时小测验和阶段考试中就坚持做到,养成习惯,比较大的考试就会自然地按程序应考了。 第五,指导孩子在考前把该准备好的用具准备好,放在比较保险的地方。有的孩子就因为用具准备不齐,临时发现,增加紧张情绪。 此外,在考前让孩子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放松身心,对防止怯场很有好处。 还可以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喝一点板兰根、清热冲剂、菊花茶等清热降火的中药,有利于保持脑子清醒。 如果孩子考试怯场过于严重,建议去看看心理医生。
警惕学习疲劳 ——科学用脑,加强保健
目前,中小学生中学习疲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学习疲劳是学生在连续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异常状态,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学习疲劳有暂时性学习疲劳和慢性学习疲劳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消除需要花较大力气,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发展下去对孩子十分不利。 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学习负担过重。这里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不是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留家庭作业,而是经常搞“题海战术”、“学习大运动量”,使孩子疲于应付。而有些家长出于望子成才心切,还自行给孩子层层加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又加些练习,或者在双休日给孩子报了一个班又一个班,认为“听总比不听好”。就像吃饭一样,天天吃得太多,还一个劲儿往里塞,胃能不疲劳吗? 其二,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照猫画虎,没有认真开动脑筋。学习没有一定之规,忙忙乱乱。一次学习时间过长,超过脑力限度。经常开夜车,效率不高,磨蹭太长时间,造成睡眠不足,脑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其三,缺乏学习兴趣。对某一科甚至某几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听课不爱听,作业不爱做,但是又必须完成作业,只好硬着头皮做,既造成生理疲劳,更造成心理疲劳。学习无愉快可言。 其四,脑营养不足。脑力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必须保证营养,高蛋白、维生素、充足的氧气是不可缺少的。即使吃了高蛋白,趴在桌子上时间太长,呼吸短浅,氧供应不足,也会使大脑疲劳。 明白了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就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了。 一、家长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会逐步把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家长应积极配合,自己首先不给孩子的学习加码。报名参加各种“班”,宜少而精,不能让孩子没有休息、娱乐、玩耍的时间。 据有的学校反映,学校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少了,家长反而提意见,怕孩子学不好。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对。家长要积极支持学校,自己也不给孩子加码。 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两个问题互相关联,我们在有关章节里作了说明,希望家长看一看,想一想。有两个关键问题提醒家长,一是不论培养学习兴趣,还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都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二是征得老师的帮助,学校配合起来做工作,光靠家长是不行的。 三、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一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要像学校安排课间休一样,在做家庭作业中间安排休息。学习多长时间合适,依每个孩子的情况而定,但一定分段学习,间隔10-15分钟。休息也应采取积极方式,参加轻微的体育活动,如快步走、深呼吸、做几节体操、扩胸运动等,或者听一支曲子、唱两首歌、朗诵一首诗歌等。总之,让脑子休息,全身放松,多吸氧气。如果孩子不能控制自己,可以上闹钟,家长及时提醒。 四、合理营养,保证睡眠。多数家庭不存在经济问题,但是如何合理营养却是许多家长注意不到的。请您参看我们前边讲到的营养保健内容,让孩子的大脑有效率运作的物质基础。当孩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专时专用,讲求效率,保证睡眠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总之,克服学习疲劳的问题,需要家长提高对学习规律,特别是用脑卫生的认识,并把有关道理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也明白科学用脑的常识,共同采取可行的措施。有的孩子已经形成慢性学习疲劳,解决的态度要积极,但不能急于求成。
自尊自信才能成功 ——保护自尊,培养自信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外因和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从外因说,可能是受到的贬抑性评价太多,缺少成功的机会,处境不良;从内因说,可能是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下降,又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比如说,一个孩子在班级中不被重视,在集体中没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或者在老师、家长面前受到太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或者受到某种挫折(如考试成绩差)后没有应有的指导和具体帮助,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自信。而后,其表现不佳,又可能招致新的贬抑,形成恶性循环。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而自尊、被人尊重,是产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动力。 有一个小男孩父母双亡,跟一个傻哥哥一起过。这个傻哥哥经常打他、骂他,不给他饭吃。他学习不好,班上同学看不起他。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生。一位老师接班以后,了解了情况,经常到他家里帮他收拾屋子、做饭,让他穿上整洁的衣服。傻哥哥看到老师的做法,也慢慢转变了对他的态度。这个男孩学习有一点进步,教师就表扬、鼓励他,他的成绩越来越好。这个男孩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感觉在我的老师面前我是一个人,我的头上也有一颗太阳。”这事例多么引人深思啊! 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没有那个男孩的境遇,但是,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特别是当他他有缺点、有错误、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地前进,应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 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请家长家长记住,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得到一面小红旗,洗净一双袜子,做出一个菜,钉好一枚钮扣,擦净一次地板时,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家长,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可是,家长往往只看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不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建议家长从小事抓起,多帮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会刷碗,不要指责他,告诉他怎样刷才能刷干净,紧跟着鼓励他:“这回刷得真干净!”鼓励性的语言很多,家长应该多用、多创造。比如:“你真行!”“你真能干!”“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一位家长对我说:“我试着对孩子说鼓励性的话,可是孩子说:“我知道你在骗我。”这是为什么?说明这位家长经常否定孩子,没有从教育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孩子没有听出家长的真诚来。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长经常贬斥孩子,伤害自尊,降低自信,与家长思想的片面性有直接关系。本来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说不出鼓励孩子的话,常常是因为他们自身也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够成功,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看来,家长的自信非常重要。 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另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与老师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而不是贬抑。 考试·情绪 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仅有聪明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孩子是否有坚强的心理素质…… 经常有些平时学习挺好的孩子,一到考试就紧张、发怵,主要表现为容易烦躁。其中原因与家长孩子都有关系。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在应考期间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原因。老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有的毕业班的老师要追求升学率,名次,自己的心里压力很大,就经常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强调考试的重要性,给孩子留过多的作业, 以至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 所以,老师要善于安排孩子的复习时间,教给孩子科学的复习方法,而不要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要研究孩子的心理,对那些平时大大咧咧的孩子要给予适当的压力,让他们有紧迫感;对那些敏感紧张的孩子则需要减轻压力,让他们放松。在这一问题上不能一视同仁。 家长的态度是孩子另外一个紧张源。有的家长说自己没有给孩子什么压力,可在言谈话语中又不自觉地嫌孩子没有考到 100 分;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面临考试还紧张不起来,就讽刺训斥孩子,使孩子一听到家长说话就烦。对那些自觉性差的孩子,家长总要给孩子加码,布置许多课外作业,结果孩子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做题,也达不到的效果。另外,在考试期间过分关注孩子的吃喝,也在无形中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是应付考试的关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情绪会对智力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仅有聪明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孩子是否有坚强的心理素质,能否经受得住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在平时的锻炼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另外,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接受、消化、记忆、融汇贯通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些孩子的某些环节上发展不足,出现障碍,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家长和老师要分析孩子的问题,必要时可求助于心理医生。 要研究孩子的心理,对那些平时大大咧咧的孩子要给予适当的压力,让他们有紧 迫感;对那些敏感紧张的孩子则需要减轻压力,让他们放松…… 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 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一名优秀的学生,应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念…… ·勤奋学习的观念。 学习本身就是勤奋和努力地过程。如果把学习、成长与作出贡献均归于勤奋,当然是十分片面的。但勤奋是学业成功的基石,再优秀的学习条件、学习方法都离不开勤奋使学业成功。勤奋学习的现象是整个学习观念系统中第一位的最基本的概念,学习无捷径可寻。 ·全面学习,学有所长。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素质全面又具专长,行业间的蹁以及交汇点增大。 ·自由学习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靠、要”是学习的一大禁忌。学生应在学习中“自我定向、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教师是引路人,学习成功与否要靠学生自身。 ·实践学习的观念。 从实践中学以致用,学与用不脱节 。 ·科学学习观念。 讲学法、讲知识结构、讲学习效率,成为掌握知识的能手。 ·终身学习观念。 学习将是一个终身过程,古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 校教育不可能为学生的未来准备好一切,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 工作、退休三部分的传统观念已被淘汰。在今天与未来,人的 一生将被“学习、工作和闲暇”三个部分交替占据,相互渗透。 学习不可能局限在学校范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活动中都包含学习的概念。在家庭环境中,在社区环境中,在工作和事业中学习。学习机会、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因人而异,随时都可以出现,随时都可以创造。 ·分数练习(复习)优于集中练习(复习) 在学习生活中,有许多同学喜欢集中复习,把大块儿时间用于记忆、复习笔记等,但事实证明,集中复习用的时间多,时间安排紧张,而效果并不明显。而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却大部分显得轻松有效率。这就说明练习与复习时间的安排应具有科学性。 集中练习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每次练习中间不安排休息时间;分散练习指相隔一定时间来进行练习,各次练习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强调“小步子,多循环”。 在心理学家派尔的一项实验中,让甲、乙两组被试练习用密码替换字母。甲组每于做一个练习,共14天;乙组一天内完成14个练习,每次练习间隔半小时。结果发现,甲组的成绩随练习次数啬而不断上升,而乙组被试只在头几交略有进步,以后就停顿下来,在第11次练习中,成绩反而下降。 ·明显改进的道理。 为什么集中练习比分练习的成绩较差呢?其原因可能是集中练习使机体容易疲劳。疲劳有两种:心理疲劳和生理的疲劳。心理疲劳指心情烦躁、没精打采,致使注意分散、思想混乱、反应迟钝、情绪不安、练习成绩下降。生理疲劳则指肌肉失调、疲乏,机能下降,这是由于能量的消耗,血液中乳酸、二氧化碳的会计师增多的缘故。 我们强调学习要复习及时、练习分散后再集中,将日常生活中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 ·聪明的知识浓缩术 知识浓缩方法大致有: 大量过滤。 第一步,必须对知识信息先过“大眼筛”, 进行初级视觉处理,拿致电读本先看作者、纲目、来源、类别、作第一层次取舍。再根据题目,抽读提要或重点章节,作第二层次取舍。然后围绕你的学习目标分开档次,作出进行粗读、浏览、精读的决策。 寻找知识链。 鉴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等特点, 使我们可以用编目、提纲、图表符号等办法剪去枝蔓,拧干水分,析出学习内容的精华,辑录并记忆知识的主线,把知识串起来,形成包含着巨大信息量的知识链。 简单包含。 “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 如果我们用一个概念统摄众多概念,用几句十分明白的话语,说出一个深奥的道理,用一个尽可能简捷的符号、图表概括出尽可能多的前提假设,推出尽可能多的结论,使之返朴归真,平中见奇,当然就将大大地啬我们的信息摄入。 合理代谢。 知识,要不断清点、不断调位,不断代谢的。 没有取舍就不会有重点,没有重点也就不会有优势。接纳的同时,摈弃一部分,闲置一部分,才会使你的知识充满微型机。 模糊记忆。 对于许多庞杂的死资料,有许多是不必精确记忆的, 只要求做到“对样样事都应略有所知,对某一件事则应样样皆知”(布鲁姆)既可。 缓解压力 做到以下几点,你就能减轻心理压力。 l.学会认识你的警告信号,通常来说,这些信号表现为焦虑、疲劳、情绪波动的加剧。 2.避免陷人自我治疗陷阱,例如,多吸烟,用酒精麻痹痛苦,服药,或过量饮用咖啡。这样做只会更坏,毫无益处。 3.均衡食谱非常有用,加强你的免疫系统,支持你的神经系统。尽量少地摄取咖啡因; 适量饮酒;吃复合碳水化合物(全麦面包、面食和带皮土豆),它们对减少情绪波动尤其有帮助, 少吃精致的饼干、蛋糕等;吃足够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慢吃,抽足够时间吃饭, 狼吞虎咽只会更加紧张。 4.确保你每天都有放松时间,我们都需要充电.如许多人以听音乐、阅读、洗澡、看搞笑片来放松。此外,每天保证睡眠充足。 5.面对纷杂环境,深呼吸最有帮助,它既可使你镇静,又可恢复精神。 6.把锻炼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开始不需要太高难度—轻松散步即可。 7.如果你说“不”有困难,结果被许多别的事更搞得精疲力竭.可考虑上课或读本观点明确的书。 8.有许多事情我们必须做、应该做和想做,但你是否发现有许多必须做的却没做,应考虑时间上的统筹安排. 9.搞清什么原因使你紧张,对自己和别人的期望现实一些,制定理智可行目标, 我们不能总那么完美。 l0.不要害怕需要时求助于别人,一生中总会需要别人的帮助, 需要别人倾听、提建设性意见和帮助时尽管开口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