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的真实生活 | 李峥嵘 中华读书网 |
我国有很多优秀甚至天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写了很多有趣、感人的作品,比如郑渊洁。郑渊洁是公认的童话奇才,也是发行百万份以上的《童话大王》月刊的惟一撰稿人。他的皮皮鲁等童话形象是飞快诞生、飞快家喻户晓的。在整个新时期儿童文学中,一个作家的作品,一个作品中的形象,获得如此广泛流传,到现在,郑渊洁仍是第一。 为儿子进军青春剧 “应该怎么称呼你呢?郑先生?郑老师?童话大王?皮皮鲁他爸?”刚见面,我就给了他一个选择题。 他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户口本上的答案:“郑渊洁!我儿子一直这么叫我。挺好。” 郑渊洁已经有10年不在报纸上抛头露面了。只是因为《童话大王》改登适合少年儿童看的作品,不能不出来给读者一个交待。“我现在的作品更适合大学生看。以前的作品有七八百万字,按照月刊的承载量,可以持续不重复地刊登16年。也就是说,能够让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一直看到大学毕业。” “作家应该通过作品说话,而不是嘴巴。我还是信奉那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每一个读者都是广告。印刷数量也不要太多,一年一本书能印刷四五万册就够了。我也说不清为什么。盗版?也是一个原因。多了就被盗版盯上了。前几年我肝火太盛心胸狭窄,对盗版还耿耿于怀,现在盗版问题我也想通了,这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赞扬嘛。” 1979年9月15日,郑渊洁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了他平生第一篇童话《黑黑在诚实岛》,此后他用20多年的时间营建了一个人的童话王国。这几年他的作品都是授权学苑出版社出版,在这里他已经出版了33本书,每年每本以5万册的速度重印,其中《皮皮鲁传》、《鲁西西传》已经各发行了50万册,堪称拥有最多读者的原创童话。 写作中给人物起名字是件恼人的事儿,皮皮鲁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我认为童话人物的名字应该与生活中人的名字有所区别,应该有滑稽的成分,同时很容易被读者记住。由于他是中国孩子,他的姓氏必须是中国姓氏。我给他起了大约七八个名字。最后,我从中选定了‘皮皮鲁’。” 现在郑渊洁有了一个好办法,每年报纸上不是要刊登高考录取名单吗?那里就成了郑渊洁的名字灵感库。 从2000年开始,郑渊洁计划写20部长篇小说,面对的读者是小学6年级以上的,包括成年人。风格更像具有魔幻色彩的荒诞小说。他反对把读物分成儿童读物和成人读物,“真正的好作品,我认为大人小孩都可以看。我记得自己小学2年级就可以看《三国演义》,还是竖排本呢。” 写完这20部长篇,他就要进军青春剧了。他突然问我:“你知道吗,F4?”我说知道,《流星花园》里的四个帅哥。他笑道:“我不知道,我儿子也不知道。”有一次,儿子和网友聊天,对方问他知道F4吗?儿子一愣,只好向老爸求救。老爸说这个我熟悉呀,我当过空军,不就是美国战斗机吗。网友一听,立马拉下脸:“老土,我奶奶都知道F4!”郑渊洁为了替儿子一雪前耻,决心写一个青春偶像剧,塑造四个帅呆了的光头!因为他和儿子都是膀大腰圆的光头。 揣着“失业证”在家写作 郑渊洁现在属于失业在家。郑渊洁原来是北京市文联《东方少年》的编辑。他帮助外地创办的《大灰狼画报》、《童话大王月刊》都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的一天,北京市文联领导对郑渊洁发话了:“别肥水老流外人田,你也为北京市文联作点贡献吧。” 于是郑渊洁提出担任《东方少年》的策划人,并提出了一套自己的很有见地的设想。谁知道领导并不同意,郑渊洁被解聘了。郑渊洁很遗憾不能为北京市文联作贡献了,同时又很激动地拿着《北京市城镇人员失业求职证》回家从事专职“肥水流入外人田”的写作了。 他是一个勤奋的soho(在家上班族),每天早起早睡,最早是4点钟就起床,先带着狗去遛弯儿,然后开始写作,一天至少工作5小时,写上3000字。有一次他想试一试自己一天到底能写多少字,于是穿着纸尿裤、不吃不喝地趴在电脑前手指飞动,只听得一片雨打芭蕉声,像个勤劳的工程师,在彻底虚脱前完成了两万字。 没有人管的郑渊洁,悄悄地写书,悄悄地卖书,“这就是最好的境界。” 郑渊洁只读了小学四年级,可是却成了作家,完全由他一个人撰稿的《童话大王》月刊订量突破百万大关;他虽然从来没有上过大学,但是抄袭他的文章却得了高考满分。以上事实可以用来做很多文章的论据,比如:自学可以成才,应试教育无用,如果你是一个天鹅生在鸭笼里也没有关系,想像力和幽默感不是能从学校学来的…… 这个自成一家的“童话大王”说:“十好几年前,我还是背了好些名著名家的名字,今天我敢对你说———我真没看过什么书。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以及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我惟一从头到尾阅读的两本书。” 他儿子的故事,郑渊洁特别不愿意说,因为儿子对媒体曝光感觉不爽。“现在的小孩子和我们那时候真不一样,我年轻的时候,有记者采访,可愿意了。可是我的儿子不喜欢。” 但是我相信这父子俩成长的经历会给拼命往高考一条路上挤的读者很多启发。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不会撒谎的郑渊洁只好从实招来。 儿子也只读了初中。高中的学业全部在家完成。郑渊洁自己编了20万字的文科教材,用皮皮鲁贯穿全文,讲述了文学、历史、政治、法律、商业……诸多知识。这套教材的读者迄今为止只有他们父子两个人。 理科,请了家教。郑渊洁给了儿子一个特权,可以没有任何理由辞退老师。 当我说起自己在当记者以前也当过5年教师时,郑渊洁忍不住说:“大学是把简单的往复杂里说,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里说。好老师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笨老师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完了,他又补充说,我这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儿子18岁以前几乎和爸爸形影不离。“如果我说话做事还算有价值的话,我为什么不把这个时间留给我的孩子?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从来没有用超过35分贝的音量跟他说话,我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不这样行不行’这样的话。” 儿子很快乐地长大了。而且做网页也算一个专家,最近刚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买了一辆跑车。 “正直、善良、自力更生,不就是成功的人吗?不就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吗?” 郑渊洁很自豪地说:“好孩子是爱出来的。”儿子18岁以前,郑渊洁尽量满足他的愿望,18岁以后,一分钱不给。现在儿子住在爹家,按月付水电费、伙食费、房租,在外面吃饭,爷俩也是AA制。 顺便说一句,郑渊洁送给儿子18岁的生日礼物是一盒安全套。 (感谢郑渊洁网站提供简历)1955年郑渊洁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1961年郑渊洁随父母迁入北京。在北京马甸小学就读到四年级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自此中断学业,其实际最高学历为小学四年级,虚假学历为小学毕业。1988年以小学学历被北京市破格授予副编审高级职称。现为独立作家。靠写作为生。能熟练使用500个汉字,在计算器的支持下会四则运算。 郑渊洁的童话书刊总印数已经超过四千万册。1985年创刊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月刊》是专门刊登郑渊洁童话的杂志,至今畅销不衰,最高月发行量曾达百万册。这种由一人作品支撑的纯文学大发行量已持续17年的月刊,在出版史上尚属罕见。
有些地方失实。请看。。。。。。。。
老郑居然“失业”了,这令我震惊!
不过令我更震惊的是,居然会有人解聘老郑!
人不遭妒非英才啊!
那个《北京市城镇人员失业求职证》是对老郑能力的侮辱。
童话大王不是要登老郑的教材吗?
要学习的,看我2年后的 高考能不能靠个好分数
对于老郑教育儿子的方法还是一个传奇
真是很不可思议
但决不可随意效仿啊
多学点东西总归不是坏事
老郑说
现代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很重要
塑造了四个光头?
什么时候的事?
我怎么不知道?
欢迎光临 (http://tonghuar.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