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是否跌入低谷? [打印本页]

作者: 可乐无限    时间: 03-12-24 19:02
标题: [转帖]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是否跌入低谷?
作家或出处:王泉根 中华读书报 摘自广州日报   骑着飞天扫帚的英国男孩哈利·波特的出现,又重新唤起了信息时代的孩子们回到阅读童话的热情。现代超人体长篇童话《哈利·波特》的热销与传播,让人们在满足阅读快感的同时,不禁对我们中国的儿童文学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我们产生不了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童话?甚至有读者怀疑中国的儿童文学是不是跌入了低谷?其实,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作家也是挺努力挺争气的,儿童文学同样好戏连台,突出的例子如上海秦文君创作的少年小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郑春华创作的幼儿故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深圳女孩郁秀创作的少年小说《花季·雨季》等,发行量都超过100万册,而且都出现了盗版。中国当代作家中第一个靠稿费“发财”的是北京童话大王郑渊洁,第一个被出版社买断版权的是云南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我再举一例:成人戏剧落入低谷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戏剧要靠多方面的“振兴”才能维持下去。而儿童剧却是长演不衰,据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程式如介绍,一本新的儿童剧绝大多数可以演出300—500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童话剧《马兰花》已上演了将近半个世纪,至今依然红火热闹。   新时期儿童文学的成就之所以鲜为人知,我以为一是成人文学、成人媒体一般都不太关注儿童文学;二是儿童文学毕竟是为孩子们服务的文学,只要孩子们高兴了满意了也就算了,所以儿童文学界自己也不太喜欢作自我包装宣传。但是,作为一名儿童文学研究人员,在多数读者“误解”儿童文学的时候,感到有责任通过媒体来为新时期的儿童文学讲几句话,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儿童文学,毕竟这种文学是为中华民族下一代健康成长服务的文学。我以为,从中国文学史的高度鸟瞰,新时期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绩最著而所需探讨、研究的课题也是最多的时期。新时期儿童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研究内涵。   首先是观念的变革。   “以儿童为主体”,这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将儿童文学从以成人意志、成人教育目的论为中心转移到以儿童为中心,也即以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接受对象为中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革。有了这一变革,新时期儿童文学才有可能出现对“教育儿童的文学”之类的将儿童文学视为单一教化工具观念的挑战与超越。才能出现“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等等一系列执着儿童文学自身本体精神的学术话语与基本观念的探讨和建设。从整体上说,新时期儿童文学经历了回归文学——回归儿童——回归(作家创作)个性的三个阶段,但其核心则是回归儿童,让文学真正走向儿童并参与少儿精神生命世界的建设。“走向少儿”是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高扬的美学旗帜。“走向少儿”的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必将在实现自我价值与艺术个性自觉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辈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审美修养、国民素质产生日益深广的影响。——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观念变革与深层拓展的全部价值和现实意义即在于此。   其次是创新的意识。   创新即突破、超越、探险、实践,创新是文学的活水、动力、加速器。创新意识作为人类独有的高贵品质,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发出天使般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照亮生活也照亮精神,照亮小说也照亮童话、诗歌、散文……。创新精神如同严文井笔下那一曲永不停歇的“小溪流的歌”,绕过“下次开船港”,不知疲倦地去破译一个个“宝葫芦的秘密”,带给儿童文学不断的惊喜与收获。于是,新时期儿童文学才有了曹文轩坚守古典、追随永恒的《草房子》,秦文君贴近现实、感动当下的《男生贾里全传》,董宏猷跨文体写作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班马挚着探索精神的《鱼幻》,沈石溪全新的动物小说《红奶羊》,郑春华独创品牌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才有了热闹型童话、抒情型童话、小巴掌童话、双媒互动小说、少年诗……;才能出现旗号林立、新潮迭出的创作景象,高举起大幻想文学、幽默儿童文学、大自然探险文学、少年环境文学、生命状态文学、自画青春文学等一面面创新旗帜。创新意识为新时期儿童文学提供了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资源。   再次是传媒的发达。   新时期以前经历过“文革”惨痛折腾的中国,只有2家少儿读物出版社,20个儿童文学作家,200个儿童读物编辑,每年仅出200多种少儿读物,而且多数是旧版重印。经过新时期脱胎换骨的创造,今日中国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创作、编辑、出版已蔚为大观,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儿童读物出版大国。请试看下列一组数字:2001年中国作家协会共有会员6442人,其中儿童文学作家有500多人,如果加上各省、市、自治区作家协会中的儿童文学会员作家,则已达到3000余人,其中骨干作家有1000余人。全国(以下数字未含台港澳)现有31家专业少儿读物出版社,另有130多家出版社尤其是各地的教育出版社都设有少儿读物编辑室或出版少儿图书。2000年,全国共出版少儿图书品种7004种,总印数达1.68亿册,印张数高达63.53亿张(见《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1期吴尚之文章)。这是何等了不起的变化,何等使人鼓舞的数字!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传播形式,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体,更有网络、音响、影视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大面积的传播形式与途径,极大地促进并确保了儿童文学的发展,使亿万小读者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   复次是地域的气象。   由于历史文化与经济的原因,中国儿童文学的资源生产与输出一直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并集中在北京、上海、江浙等少数几个省市。随着新时期以来的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中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和物质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这“四个多样化”不但带给当代文学包括当代儿童文学新的思想内涵、新的题材内容、新的描写对象,而且也使当代文学包括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力量与资源生产和输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90年代后期实施“西部开发”的战略以来,这种改变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试看今日中国儿童文学的地理格局,已不再是以前的东强西弱,更不再是京沪江浙的数花独放,而是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全方位推展;80年代后期起内地与台湾开始两岸交流,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三地的频繁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台港澳地区的儿童文学进展。中国各地儿童文学的全方位良性互动发展,这是新时期儿童文学极其重要的景观与收获。   当然,我们的儿童文学事业还有种种困惑与困难,不可能尽如人意。试举数例:儿童文学创作人才后继不足已日益明显;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人员稀缺与发表园地的艰难一直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绕不开的心病;尤其使人伤感的是,儿童文学学科长期在高校学科设置与学位授予中没有地位,至今还是作为“三级学科”挂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名下;影响所及,现在全国高校还在坚持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师不足二十人,也即平均一个省还摊不到一人。儿童文学业内人士每言及此,往往黯然伤神,唏嘘叹息。唉,不说也罢。还是那句老话,相信面包会有的,粮食也会有的。新世纪儿童文学机会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希望同在。一切全靠我们儿童文学业内人士的务实求进,不尚空谈,扎扎实实,多做实事,为中华民族未来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儿童是生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我坚信儿童文学事业必将是大有作为的。
[此贴子已经被飞龙在天于2004-5-2 10:54:46编辑过]

作者: david    时间: 04-1-5 20:07
早就低谷了 ,唉!!!!!!!!!!!!!~~~~~~~~~
[此贴子已经被飞龙在天于2004-5-2 10:25:43编辑过]

作者: 荩予    时间: 04-1-8 15:42
未来还须我们的努力
作者: 鱼同    时间: 04-1-9 10:45
我坚信儿童文学事业必将是大有作为的
作者: 荩予    时间: 04-1-9 10:51
如果是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很难有所作为
作者: 雨朵儿    时间: 04-2-4 19:48
我看过《儿童文学》,觉得不错啊,我家还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只要你愿意看还是会看的,我就觉得《儿童文学》是本不错的杂志啊~
作者: 荩予    时间: 04-2-4 22:26
儿童文学已经不适合我看了,楼上你所说的这两本书我都看完了,很不错,值得一看,现在这种书也越来越少,好象秦文君的新作都不怎样 国外的有几本小说很好,像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挺适合你看
作者: 雨朵儿    时间: 04-2-5 16:36
荩予,你为什么说那些书适合我看呢~~不过那些书我的确看过. 现在喜欢看杂志.《科学世界》《中国科技纵横》。我仍然喜欢儿童文学方面的文章,我觉得我思想还没老哦~~
作者: 荩予    时间: 04-2-5 17:57
我上面说的几本书楼上你看过吗,科幻色彩的,真的很好看 我看过《我们爱科学》杂志,后来看《科学画报》,很不错
作者: 年华    时间: 04-2-5 20:30
未来的高峰,我们创造
作者: 鲁西西    时间: 12-6-1 08:18
拿分走人呵呵,楼下继续!




欢迎光临 (http://tonghua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