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上海是不是已经沦陷为英美的“租界”? [打印本页]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6 14:38
标题: 上海是不是已经沦陷为英美的“租界”?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上海是不是已经沦陷为英、美的“租界”?教育部不能沉默!




早上一起来看到一条消息,令我十分需惊,上海六所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居然不考语文,但必须要考英语,理由竟是“怕给考生增加负担”!这是何等的荒唐,也是十分地令人惊愕!这也许是世界上所有有自己母语的国家中独有的闹剧,难道上海这个由全体中国人共同建设起来的国际大都市又再次沦陷为英、美的“租界”了吗?


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载体,虽然她没有英语的覆盖面那么广泛,而她拥有世界最多的使用者,是联合国规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全世界最具魅力最优秀的语言之一,如果说其它国家的高考对汉语还没有完全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几千年历史和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汉语居然已经成了中国某些人眼中的“负担”?包括我在内的中华儿女不能选择沉默,教育部更不能选择沉默,我需要上海方面和教育部认真思考我的几个问题:


第一,高考自主招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有关高考改革的事情,我以前也谈到过,今天不着重阐述,我只想问问教育部推出“自主招主”的目的是什么?“自主招生”决不是“自由乱来”,据我本人理解不外乎以下几个目的:1)选一些偏才、怪才;2)选一些与各高校专业匹配的专才;3)选一些有特长的学生;4)选一些“关系生”(正常搞腐败可能不好办,自主招生就很好操作)。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才,我相信有一点是不能脱离的——为中国选材。中国的人才如果视中文为“负担”,那他们将来如何为中国服务?难道中国必须要靠会英语的人才来支撑吗?我不同意这样的认识,几千年来,中国的进程都是由生活在中国的地地道道的说母语的中国人推动的,中华民族的点点成就都是由生活在这遍土地上的中华儿女创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非凡成就中有没有“英语”的贡献?当然有,但绝对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力量是新中国的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得来的,教育部在允许部分高校有“自主权”的同时,决不能允许那些高校将中国的部分地方置于“英语附属国”的地位,如果他们这样做,我认为涉嫌违法,有些精英动不动就谈什么“国际化和西方化”,我想告诉他们,如果在法国,不要说选人才,即使你在任何国际场合作演讲,如果不用法语,那么就会要遭到巨大的民意压力和强烈的遣责,而我们的上海,不但在其举办的国际会议上禁止用汉语发言,现在居然发展到自主招生也不考语文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西方化思潮”?



第二,英语到底是否有如此重要?母语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我今天只想分析一下英语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在我看来:当今的社会,英语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语言,需要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在非英语国家,它仅仅是一种少数人的工具而已。


上海乃至中国,很多人如此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学好英语就会跟得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因为世界上目前大多数新理论和新技术都是以英语推广的;二是学好英语有利于以后可以出国学习,方便国内找到工作,方便跟外国人交流;三是部分人把精通英语当作一种很体面的资本。


我不妨一条条进行反驳,学好了英语就一定表示能跟上国际发展的最新潮流吗?其实不然,世界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很多很多,但是,在近、现代史中能创造巨大科学成就的也就英国和美国,语言在科学的进步中只能起到一种交流和沟通作用,它本身是与科学无关的,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等国家,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创造出举世公认的现代科学文明的,他们的科技成就并不是依赖英语取得的,要取得科学成就,本身在于一个国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的科学精神,近几百年来,中国对现代科学文明的贡献微小,并非是汉语出了问题,而是科学精神出了问题,如今又把“语言”跟科学联系在一起,再一次证明了某些人对科学精神的错误理解,中国人现在学英语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看得懂英语资源,能“偷”得来他人的科学成就,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我自己要如何热爱科学”上面,我不反对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就,但是,我反对沉迷于对他人科学成就的拿来与剽窃,如果不把眼光立足于自我创新,就算全中国人都用英语讲话,中国也只不过一个新的“英语联邦国”罢了,永远也不会产生中国人自己的牛顿,印度、巴基斯坦的国民英语好不好,他们为什么还是那个科技水平?日本人的英语好不好,好象不怎么样,但他们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现代科技文明?中国人必须要明白英语在科学发展过程的“工具属性”,而不是“决定因素”。中国需要一部分人精通英语,但仅仅一少部分人就够了,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要懂英语。

有些人把英语作为出国的通行证,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们想出国,想学好英语,我是一点都不反对的,这纯属个人的选择权和爱好,没有人能干预,但如果把学英语当作为了满足方便同外国人交流也是不必要的,如果你真的有交流的机会,不懂英语也不会坏事,至于那些少数场合的所谓笑话都是某些人故意夸大的,好象闹国际笑话都是不懂英语惹的祸,其实不然,笑话大多出自于自身的无知,不懂语言你可以请翻译,况且绝大多数中国人和中国的国内建设者们几乎都不会有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一辈子也可能说不上一句英语,这个“英语通行证”在国内其实是一张虚耗人力、物力的废纸,不要也罢。

部分中国人把英语当作一种资本就更搞笑了,上海某高校在举行某学术会议时,阻止中国人用汉语发言,体现的是什么心态呢?三种心态:一是崇洋媚外的心态,在中国要求中国人用洋文,洋人会不高兴吗?二是自大心态,他们想显示,你们不懂英语,但我们上海人懂英语,没水平就别参加我们的会议;三是奴隶心态,上海人也许曾经在“租界”生活得太久,很多的奴性一直没有改过来,到现在发展尤甚。这三种心态决定了上海教育发展的方向性取舍,他们很多所谓的精英越来越认为,做一个中国人真的很冤,真想“脱中入西”了。

第三,教育部到底还能不能主导高考改革?高考的改革整了很多年没有成果,一方面是教育部本身出了问题,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一个大问题——地方割据的倾向越来越强烈。中国的高考,我不反对多样化,但是,反对混乱化,“多样化”是在《教育法》制约下的有序性安排,而“混乱化”则是各地违背《教育法》各自为政的割据思想,有些地方的教材已经改得不成体系,有些地方的教材已经开始有颠覆历史的行为,教育部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部对全国各地的教育失去了主导权,或者说失去了决定性主导权,教育部现在能管的就那笔“教育经费”,其它的事情,地方上各自有招,就算是教育部来无数个“评估和检查”,也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主招生”为什么自推出以来饱受非议,并非老百姓都是“无事生非”的冤枉教育部,实际上的确搞得不成功,除了一部分人因此得到“自主”的好处以外,高校并没有因为自主招生实现对高考改革的正面探索效果,相反,让人民对高招改革更加失望了,这是为什么?教育部如果认为自身已经失去了主导中国高招改革的主动权,完全可以上书国务院要求收回主导权,如果明知问题的存在而置若罔闻,那就是对大多数中国人才的蔑视,也是对普通老百姓平等教育权的蔑视,上海六所高校将语文拒之于门外,看起来只是一个过程中的小事,其实是一件非常大的事件,它引入了一种错误的倾向——严重西方化。这种倾向如果不加入约束,那么有可能演变成母语的虚无化,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的中国,如果母语沦陷的话,实际上也就完全可以说中国倒在了美英的怀抱。教育部对这件事必须快速介入,要求上海六校恢复语文考试,可以放弃英语测试。

第四,英语教学改革何时能真正提上议事日程?有关英语教学改革的问题,已经讲了N年了,一直没有任何效果,数千万中国人为此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后堆积了无数“英语哑巴”,无论怎么解释都掩盖不了英语教学是失败的,既然上海方面把英语这个问题捅出来了,就应当要面对了,不能再拖下去了,中国要不要全民学英语?要不要终身考英语?中国人会不会都终身用英语?不想学英语的人还有没有活路?不想学英语的人是不是就不是人才?英语会不会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如果说法律规定英语将作为官方语,那么,英语将怎么教、怎么学?如果不把这些问题都理清楚,中国不但不会从英语中受益,而且要浪费中国大部分的人才,中国不但不会用英语挤身科技强国,而且会因此变成“科技奴隶和科技窃贼”,中国人在英语上所耗费的国家资源可以毫无疑问的排在世界第一,取得的成就呢?大家有目共睹!再不改革,浪费越大,问题越严重,我建议可以先暂停“全民学英语”,谁想学谁学去,等好的教育方案出台,再列入教学计划。

我再次强调:上海是全中国人民的上海,不是少数精英的上海,上海的成就是全国人民的奉献造就的,不是少数人创造的,明天的上海还是中国的,不是英、美的,上海不可以发出错误的讯号!

南大学孙锡良(转载须署名)2010-01-24


作者: JORDAN    时间: 10-1-26 15:17
谁又说 英语是 英美的?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5:19
好像是2天前的新闻了吧.....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6 15:20
我孤陋寡闻,难道不是他们的母语?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6 15:31
快乐放假了吗?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5:33
1.29才宣布放假捏
作者: JORDAN    时间: 10-1-26 15:35
本帖最后由 JORDAN 于 10-1-26 15:38 编辑

确实是他们的母语,但这不代表这就是属于他们的东西。
现在有海量的信息是以英语为载体的,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属于全人类的。看不懂那是我们自己的损失。当然如果有很多以汉语为载体而 有价值的信息他们看不懂的话那也是他们的损失,就这么简单。
北欧四国英语普及度之高远胜于我国,那他们都是英美的“租界”吗?
他们自主招生的 目标(能不能实现先不说)生源将来需要具备的潜质之一 就是要在第一时间获取最前沿的信息。所以这样的选拔方法也无可厚非。
当然所谓“人才”的概念太复杂,古往今来也没有任何选拔方法是完美的。
作者: JORDAN    时间: 10-1-26 15:36
选拔方法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5:42
里面考试的报道是针对理科生的
他们往往需要翻阅外国书籍来找资料,自然就要求要英语好的噻~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6 16:43
不只是理科生,有的是文理两科。
欧洲和我国不同,好像英国以前有很多殖民地吧?印度官方语言是英语,难道印度就是世界强国了?可以有一批英语翻译专门从事资料翻译,全民英语热有点过头了吧?我不否认英语的重要性。高考是教育风向标,它是会引导人们学习方向的。记得学过有篇课文《最后一课》不知大家还记得吗?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6:50
啥...我记得只是问的理科生啊
要是报的是中文系还不考语文啊
作者: 破坏精灵    时间: 10-1-26 16:58
不用考语文确实有点夸张……虽然我痛恨语文……话说上了大学再也不用学语文了,再也不用按照所谓的框架去文言文鉴赏了,我还海皮了很久……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7:21
我对语文的好感有所回升~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6 17:40
其实话说得很实在,不是语文不重要,而是考语文不重要
现在中国的语文考试,已经基本偏离了对考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考察,净考些乱七八糟的。
作为我们的母语,在考试之前,居然需要考生去用很长的时间特意的准备,这不是压力是什么
作者: 破坏精灵    时间: 10-1-26 17:43
我觉得不管什么都被考试考毁了,英语也是,语文也是,数学什么的都是。无论多么的爱,考的那个东西还是一点创意都没有的烦,尤其是高中时。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7:47
考文言文干啥捏........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6 17:49
文言文要懂一点,有好处,但是我觉得现在的高中刚教育对文言文的强制过头了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7:50
懂是没问题啊,只是考的那些- -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6 17:53
所以我说过头了丫~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7:53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6 17:56
反正我现在不用学了……哇咔咔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7:57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6 17:59
这个表情……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8:00
怎么了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6 18:06
哦哦哦哦哦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8:07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6 18:12
又是这个表情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8:13

作者: 云不会哭    时间: 10-1-26 18:13
哥三次高考,语文成绩都是众人中的最高分……
作者: 破坏精灵    时间: 10-1-26 18:14
反正我也不学了……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6 18:14
哥三次高考,语文成绩都是众人中的最高分……
云不会哭 发表于 10-1-26 18:13



    你怎么3次啊
作者: JORDAN    时间: 10-1-26 18:33
事实上,在欧洲大陆,英语是被当作二等语言看待的。

在欧洲,不是英国殖民过其他很多国家,而是它被人家狂虐过。

没有人否认国语的重要性,也没有人说学好英语就能怎么怎么样,关键是利用它你得到了什么。

PS:阿三说的那个也叫英语?你认为印度人英文水平很高吗?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6 19:25
在现在这么功利的时代,对学生来说,不考试的科目他们还想学吗?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6 19:27
我没去过印度,我只知道他们说英语,或者说是带印度地方口音的英语。
作者: JORDAN    时间: 10-1-26 19:45
我也不知道把 three说成 /deli:/ 的语言叫不叫英语……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6 19:53
弱弱地问一句:那他们说的是什么语?
作者: JORDAN    时间: 10-1-26 19:59
选自百度

   印度民族众多,语言复杂,据有关资料统计,印度共有1652种语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达33种。
  英语在印度很有影响。除宪法规定的18种语言为联邦官方语言外,还规定英语为行政和司法用语。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北印度语言主要包括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等。南印度语言主要有泰米尔语、泰卢固语等。印度东北地区语言主要包括那加语和米佐语等。印度中部地区主要有桑塔尔语、蒙达语等。还有安达曼语,主要流行于安达曼群岛。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6 20:15
难为你从百度选择资料 ,谢了。
作者: JORDAN    时间: 10-1-26 21:04
客气~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7 10:43
部分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 申城30余委员痛斥短视

2010年01月27日00:00  来源:人民网

  事件回放

  1月23日、24日,由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华大学等上海6所高校开展的自主招生测试中,有4所高校或放弃了对理科生考察语文科目,或规定全部考生仅测试数学和英语两科。

  人民网上海1月26日电 (记者包蹇)“草率、短视,不负责任,与法律抵触!”上海市政协委员胡光律师说,他今日中午与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化经济研究室主任金芳、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李承、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胡苏云、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等委员联合署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对上海部分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提出意见。到记者发稿时,联合署名的政协委员总数已经有31名。

  针对此前某高校招生办老师解释不考“语文”是为给考生“减负”的说法,胡光律师说,“减负”的出发点值得肯定,但因此而排除对语文科目的考查,做法草率、短视,且与宪法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抵触。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普通话交际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

  他说,这些法律规定,意在明确语文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基本任务,需要大力促进和发展。

  该提案指出,任意取消语文考试,不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还将严重误导中小学的教育方向。“自主”的真义应体现为高校在人才选拔上的主动性、自发性和创造性,而绝不意味着对自身所承担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漠视与放弃。如果公然暗示或明示“语文”可以牺牲,无疑向学生、家长、社会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将不仅贻害基础教育,也会对目前社会上“重理轻文”、“重英文轻中文”推波助澜。

  同时,从素质教育本身的方向与内容来看,舍弃“语文”也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驰。语文教育绝非简单地认字写字,它还包括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锤炼逻辑思维、塑造文学审美和情趣、丰富人格情操等。

  该提案认为,部分高校忽略对语文水平的要求,过分强调英文在对外交流中的实用性,实质是一种功利的短视行为。现实中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又未能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期望的效果,最后不免造成“邯郸学步”的尴尬。莘莘学子需要社会为他们切实减轻学业负担,但不是简单地裁减考试科目,而且是裁减语文科目。这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集思广益,探讨如何协调与统一高考的关系,如何更科学地设置考题,如何在招生考试中贯彻对素质的考核,等等。

  这些委员郑重呼吁,部分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不考“语文”的做法,应立即予以纠正。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7 14:41
在现在这么功利的时代,对学生来说,不考试的科目他们还想学吗?
机器战警 发表于 10-1-26 07:25 PM



    你看,你也知道现在的学习已经太功利了,不考的不学。
    而且,现在的学习真的是在学东西嘛?还是在学考试?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7 14:52
应当说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太功利了,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学习需要心的沉淀,静心,不能浮躁,这就是为什么古时有名的书院,寺庙都在山中的原因。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7 14:54
现在学生学习的目的已经变了,不是为了中国崛起而读书,而是一切为了向“钱”看。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7 18:01
反正我是向钱看的……恩……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7 18:03
钱驴……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7 20:20
楼上……
作者: 快乐无限    时间: 10-1-27 21:23
本帖最后由 快乐无限 于 10-1-27 21:48 编辑

因为那个字我不知道怎么打,就用驴字代替~
作者: Xue落    时间: 10-1-28 10:44
哪个字?
作者: 球状闪电    时间: 10-1-28 11:3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很多东西,我们做的不明所以,做的本末倒置……
作者: 机器战警    时间: 10-1-28 13:38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作者: 哈拉    时间: 10-1-29 13:00
为了让我们的母语免受应试的更多摧残,高校取消了语文考试。这是对我们母语文化的一种保护啊,人家用心良苦啊!可惜还要被人骂。
作者: 哈拉    时间: 10-1-29 13:06
现在学生学习的目的已经变了,不是为了中国崛起而读书,而是一切为了向“钱”看。
机器战警 发表于 10-1-27 14:54



    向“钱”看的学习不是学习,是“应试”。为了应试而“学习”的学生不是学生,是“考生”。把我们的母语应试化、考生化是对母语的摧残。
作者: 朱光耀    时间: 10-1-29 13:28
其实现在的压力并非都是应试教育闯的祸。以前上大学并不是唯一选择,大学的录取率很低,大学、大专、中专、技校。职高等等各层次录取,就是初中毕业没考上职高也有机会招工进厂。大家都有工作,收入差别也不是很悬殊,所以大学并不是都要挤的独木桥。




欢迎光临 (http://tonghua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