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别把学校当“鸟笼”》
[打印本页]
作者:
鹤矾
时间:
10-1-29 14:33
标题:
关于《别把学校当“鸟笼”》
我依然不喜欢这个题目。感觉主题先行,作者的用意太明显——首先,学校像鸟笼,限制学生的自由等等;其次,这“鸟笼”能塑造灵魂,所以,安心呆在里头吧……感觉平凡、平淡、平白了点。
但已经知道潘亮的语言风格,我还是颇有信心地看下去。果然,自从书呆子路曼兮出场以后,他那与现实格格不入的脑袋与范球球好动好玩的性情撞出了一朵又一朵诙谐的火花,让人应接不暇;而内柔外刚的马老师与相对而言头脑简单的范球球则掀起一波又一波幽默的浪涛,让人忍俊不禁。从语言表达到人物塑造,本书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尤其是两个相对次要的人物——马老师与路曼兮,性格异常突出,甚至称得上是光彩夺目。马老师一口一个“现在的孩子真苦啊”,其实她是用这话解除孩子们的思想武装,让他们乖乖就范;而书呆子路曼兮一开口就背《离骚》,找典故,几乎是神经病与神童的结合体,他与现实无疑最能碰撞出滑稽而又意味深长的开心果……
美中不足的是,结尾部分有太多的说教。从葫薇在地下室说的那段话开始,就已见苗头,到马老师最后的大揭底,完全是官方语言了。我宁愿马老师的故作温柔:“现在的孩子太苦了……”也不愿看到她一本正经地说教。
本书与《一定要把老师“搞掂”》相比,纯对话少了许多,细节更见活泼生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斗智斗勇也更为有趣。这确实又是一本智慧的书。如果干脆去掉最后部分,代之以含蓄的笔法,戛然而止,感觉就没什么遗憾了。
作者:
可乐无限
时间:
10-1-29 16:48
张老师看得真快!
这本书原名是《别拿学校当监狱》,后来出版部门来干涉了,必须改名,就只好起了这么个名字。而且原文中有一张我认为是最精华的内容被删,因为这一章将学校与监狱做了一些比较。
关于如此首尾,也是不得已,被出版社要求在结尾时要有教育意义的。当时出版社有几本书都被新闻出版部门点名批评了,包括我的《一定要把老师“搞掂”》,怕了,所以这本书要求就比较严……应该说,这本书的出版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讽刺。
作者:
鹤矾
时间:
10-1-29 21:04
其实,如何在教育思想与艺术技巧之间找到契合点,才是我们要花心血解决的问题。如本书的《家长来学校啦》和《路曼兮又失足踪了》两章,并无丝毫说教,但读者都能明白其中深意,因为成功的细节自能带给读者足够的震撼。可是,本书结尾葫薇与马老师的话似乎都不是他们讲的。葫薇是一个学生,讲那样的话挺做作的;而马老师讲话向来更有技巧……
欢迎光临 (http://tonghua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