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王立群:圣人?凡人? [打印本页]

作者: DNA    时间: 10-2-7 09:39
标题: 王立群:圣人?凡人?
最近热议的电影《孔子》和《阿凡达》我只看了前者,这倒不是偏见,完全是因为偶然。我看后感到很不错。胡玫导演用自己的理解解读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圣人”孔子。

了解孔子,大致有三类材料:第一是《论语》;第二是《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三是有关文献中的孔子,如《孔子家语》《孟子》《荀子》等等。

第一类材料在这三类资料中最为重要,因为它是孔门弟子及后学记录下来的,比较可靠。但是,这些资料既然是后人所记,记录的过程就会有选择,有舍弃。如果不这样理解,我们会问:孔子一生就讲了这么多话吗?显然不是。一个人一生就讲了这些话,那几乎是哑巴;再说,一个人一张口就是一句充满哲思的话,岂不吓死人?所以,我们读《论语》常常会感到突兀。理解《论语》的最大困惑是具体语境的缺失。所以,这些最可靠的材料也有让人不够放心之处。

第二类材料《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是司马迁根据他所掌握的文献撰写的人物传记。有关孔子的文献经过了司马迁的选择、增删、撰写,不可能不带有主观色彩;但是,把一些无序的资料整理成前后有序的文字,不失为了解孔子的一种途径。

第三类材料是先唐文献,特别是先秦文献中的大量有关孔子的记载。这些记载的可信度因书而异,如《庄子》记载的孔子多不可信,其他文献记载的孔子要有具体分析。

孔子之所以在后世被奉为“万世师表”、“圣人”,是因为他的学说符合了后世的需要,因此,被一代代后人塑造成今天的“至圣先师”的形象。孔子是后世人们心中的“圣人”,但在孔子那个时代,孔子是一个凡人。任何历史人物都是凡人!“伟人”、“圣人”,其实都是凡人。因此,拍摄“圣人”的电影无所谓吃力不讨好,将孔子还原成一个特定时代的凡人正是电影《孔子》的成功之处,即使是备受争议的“子见南子”亦非虚构,毕竟《论语》对此是有记载的,至于是否像电影《孔子》所写的那个样子倒在其次了,因为编导、导演有权利对此加以细化。颜回之死纯为虚构,但电影毕竟是电影啊!它不是论文、论著,不容许任何虚构。

任何解读都有主观色彩,电影《孔子》的解读也不例外。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孔子都是综合了各种解读之后的结果。谁心中的孔子不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孔子?谁敢保证自己心中的孔子一定是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我们能够说清楚吗?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1db900100gygd




欢迎光临 (http://tonghua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