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起云剂”来了,饮料还能喝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肖小笑    时间: 11-6-14 23:00
标题: “起云剂”来了,饮料还能喝吗


突然之间,“起云剂”和“塑化剂”这两个很有台湾特色的名词家喻户晓,以至于许多人又惊呼“还有什么东西能吃?”其实,起云剂和塑化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个事件中起云剂纯属是被不法厂家牵连。事情的本质,确实跟三聚氰胺很相似。

对于饮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有许多饮料的卖点在于有点味道、有点粘度,甚至有点色调。因为许多“味道”是脂溶性的,需要存在于油中。要把油均匀分布到水中,就需要乳化剂的帮助。而油比水轻,所以油滴会上浮而导致分层,又需要加入一些食品胶来增稠。这样,可以把油、乳化剂、增稠剂进行均质化处理得到浓缩的粘稠乳液。把它们加到饮料或者其他液体食物中,就会产生浑浊、均匀的外观
和良好的口感与风味。这样的浓缩乳液,就是台湾所说的“起云剂”。

显然,生产起云剂的任何一种原料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用合法合格的原料,可以做出安全合法的产品来。不过,能够起到相同作用的物
质,食品原料总是比工业原料贵得多。使用非食用物质来代替食品原料,永远是黑心厂家铤而走险的“致富通道”。

这次起云剂事件就是如此。作为塑化剂的DEHP是一种工业原料,用于增加聚氯乙烯塑料的塑性,也就是改变它硬和碎的不良品质。在起云剂中,黑心厂家用它来代替昂贵的食品原料。如果拿它与三聚氰胺事件相比的话,起云剂相当于牛奶,而DEHP相当于三聚氰胺。起云剂本身不是罪犯,只是被混入其中的DEHP所牵连。



DEHP对于健康的危害有相当广泛的动物实验数据,不过对于人体的健康风险,无法进行试验研究,只是根据动物实验数据来估计。美国FDA收集了15项DEHP安全性的研究,逐一进行了审查评估,最后确定其中的三项结果最为可靠。在口服的方式下,对动物不产生任何影响的最高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3.7毫克。考虑到人的个体差异、人类与动物的差异以及实验数据的不确定性,FDA采取了一个100左右
的“安全系数”,确定口服摄入的安全上限为每天每公斤体重为0.04毫克。对于一个50公斤的人,相当于每天2毫克。

因为DEHP广泛应用于PVC塑料中,而且它会慢慢浸出到水里,所以人们从正常的食物和饮水难免会摄入一些。不过,正常情况下,所摄入的量很难超过安全上限。

不过,从这种渠道摄入DEHP是人们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设置一个安全上限,并不意味着可以在食品中故意加入。任何人为的添加,即使含量很低,也是非法行为。台湾公布的含有起云剂的食品中DEHP含量一般在10~30ppm的范围,相当于一瓶500毫升的饮料,含有5~15毫克DEHP。喝这样的饮料,很轻易就超过“安全限”了。

每当出现非法的食品添加物,人们总是会问“它有什么危害”“已经吃了会怎么样”。我们需要知道,安全标准是一个保护所有人的“保守标准”,超过这个标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往往并没有实验数据。它的风险就在于“不知道会导致什么问题”,所以我们要避免。如果已经吃了,也不用疑神疑鬼,需要注意的是以后如何避免,而不是成天忧心忡忡。

因为起云剂中使用塑化剂这一事件的出现,人们又开始质疑“为什么没有塑化剂的检测?”这样的质疑很容易在事后发出,但是依靠检测“所有造假可能”来保障食品安全,是不现实的。前面已经说过,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有很多非食品原料可以使用。每一种物质都需要特定的检测方法。“所有的造假可能”几乎是无限的。食品安全的保障,需要一种机制来促使生产厂家合法生产,事后处罚只是这个机制中最后的一环。

这个事件,实际上就是一两个厂家进行了非法生产。它并不意味着所有饮料——或者所有其他含有起云剂的食品,都含有非法的原料。食盐中有黑心商家加入工业用盐,白酒中有厂家使用工业酒精,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这些产品都不能吃了。不管是起云剂还是饮料,也都是如此。个人很难有什么“窍门”去分辨它们是否合格,我们能做的,依然是督促主管部门的监管。


作者 :云无心  来源链接
作者: 水月蓝天    时间: 11-8-4 16:40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

乐城我爱你!/mypoco/myphoto/20110719/00/6035253720110719001400015.png[/img]





欢迎光临 (http://tonghua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