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迪士尼动画里的超级雷同片段
[打印本页]
作者:
米奇
时间:
09-4-4 19:06
标题:
迪士尼动画里的超级雷同片段
手绘动画时代,动画片是一个体力活。一秒钟动辄20多幅画面,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绘制。手冢治虫当初怀抱着偷工减料的目的创造了“有限动画”模式,把秒间的动画幅面控制在8幅左右,创造了日式动画的独特风格。
与“有限动画”相对的就是动画大佬迪士尼的“全动画”模式,一张画幅拍摄一格,动画人物动作流畅表情丰富,还严格要求动画人物口型与台词对应,工作量相当的大,就算是迪士尼这样的大公司,也时不时会来点重复利用,把一些已经制作完成的动画片里的画幅抽出来重新使用。当然,在群众雪亮的眼睛下,这点伎俩现在被发现了。
视频:
http://www.i-am-bored.com/bored_link.cfm?link_id=39207
作者:
米奇
时间:
09-4-24 22:31
一份新的调查指出,很多经典的迪士尼电影中的场景,是模仿工作室早期作品中的场景。
调查中一些惊人的发现指出,动画制作者们是怎样多次使用动画中的背景和场景的,他们只是增加了一些新的细节,比如人物不同的面孔、发型和颜色。
1973年上映的动画电影《罗宾汉》(RobinHood)中的大部分场景,是使用1937年上映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White and The SevenDwarfs)、1967年上映的《森林王子》(The JungleBook)和1970年上映的《猫儿历险记》(TheAristocats)中的场景。
《太阳报》(The Sun)报道,1977年上映的《小熊维尼历险记》(WinnieThePooh)中,小熊维尼和小男孩ChristopherRobin在树干上走的场景,和墨格利(Mowgli)在《森林王子》中的经历是一样的。
这一现象被称为转描技术(rotoscoping),并经常在动画中使用。
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华特迪士尼(WaltDisney)第一次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使用了这一技术,随后便开始使用现有的场景来拍摄电影。
作者:
吧草配吧花
时间:
12-6-21 11:34
好人一个
欢迎光临 (http://tonghua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