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蓝精灵》:剧情低幼怎么了? [打印本页]

作者: Cell    时间: 11-8-11 19:50
标题: 《蓝精灵》:剧情低幼怎么了?
作者:宋小卡

     被冠以“承载了70后80后两代人集体回忆”的动画片改编电影《蓝精灵》终于在8月10日正式在内地公映了。尽管和上周的《哈利·波特7(下)》一样主打的是“情怀牌”,但《蓝精灵》却不幸没能掌握取悦媒体的路子,从而不幸沦为了某些媒体和影评人自我满足的牺牲品。为什么要这么说?上网搜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骂《蓝精灵》“剧情弱智、毫无灵魂、玷污童年记忆”几乎已经成了主流论调,更可笑的是,很多媒体和影评人为了显示自己见多识广,集体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蓝精灵的八卦上,什么“蓝精灵象征着共产主义”、“蓝爸爸是马克思的化身”、“蓝精灵带有歧视女性的男权主义色彩”等等等等……如果说《红楼梦》让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那么《蓝精灵》则让内地的电影评论家们集体看见了百度百科,很多媒体和影评人对这些百度来的蓝精灵段子津津乐道,不但不嫌费劲的反复念叨,还称“蓝精灵背后的故事要比《蓝精灵》电影精彩的多!”,面对这样的大场面,我想是时候来为《蓝精灵》说上一句公道话了。

    事实上纵然《蓝精灵》并没有什么惊人的造诣,但绝对保持了好莱坞动画片的制作水准,无论是对蓝精灵由2D转3D的重新设计,还是简单欢乐、寓教于乐的剧情,抑或是蓝精灵的配音和真人演员的阵容,都拥有着好莱坞高质量动画片的水准。打个比方的话,可以说《蓝精灵》在剧情上是动画版的《小鬼当家》,制作上是mini版的《阿凡达》,“卖萌”与“犯贱”的程度上则堪称美国版《喜羊羊与灰太狼》。总而言之,《蓝精灵》绝对是一部适合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去看动画片,因为它不仅能让孩子看的开心,还能免除掉家长陪孩子看《赛尔号》时产生的苦闷。

     尽管被媒体指责是“看了开头就猜得到结局”的低幼动画,但事实上《蓝精灵》不仅保持了好莱坞动画中共有的精彩动作场面,还充满着生动可爱的小细节。“三个苹果”高的蓝精灵们不慎通过神秘隧道穿越到了纽约市,又阴差阳错的寄居在了一对年轻夫妇的家中。这些机灵的大眼睛小家伙,与人类擦出了火花,先是蓝精灵笨笨通过不断“卖萌”博取了女主角的喜爱,继而又和男主角一起演出了一场摇滚版“蓝精灵”之歌;蓝妹妹也在摇滚大妞凯蒂·派瑞的配音下摆脱了柔弱无骨的小模样,出落成了一个敢于和阿兹猫斗智斗勇的辣妹;蓝爸爸带领着流落纽约的蓝精灵们没头没脑的在众多富有代表性的场景间跑来跑去,时代广场的大苹果、中央公园的魔法泉,连出租车上的广告都是百老汇著名的“蓝人表演”;蓝妹妹对着商场里芭比娃娃的裙子大呼小叫;什么都烦的厌厌则意外爱上了M&M 巧克力豆的大玩偶,躺在玩偶怀里说什么都不肯走;勇勇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示了蓝精灵帽子的“降落伞”功能;知识渊博的聪聪面对google的强大搜索功能也瞠目结舌。更有趣的是,在影片的结尾,蓝精灵们通过努力回到了蘑菇村,他们把在纽约的所见所闻都应用到了对蘑菇村的建设上去,聪聪设计了“摩天蘑菇楼”,笨笨、勇勇和厌厌组了个摇滚乐队天天演出,巧手的蓝精灵给厌厌缝了一个M&M 玩偶,有一天他坐着马车和玩偶结婚了,而蓝妹妹虽然依然只有一条裙子,但蘑菇村村口模仿自由女神像建起的“自由蓝妹妹”已经足够满足她的虚荣心了。

    在卖萌犯贱追逐打闹的同时,《蓝精灵》也像所有美国家庭喜剧一样,有着抚慰孩子心灵,辅导孩子成长的深远意义。影片中,总是摔跤,什么都做不好的笨笨有着一颗渴望被重视的心,然而蓝爸爸每次都将他留在家里看家,表面上他已经习惯这样的状态,但内心的自卑感却越来越深,直到他在纽约学会了打架子鼓,直到他无意帮男主角发出了那封“蓝月亮”的广告邮件,直到与格格巫的大决战中,他飞身抓住了魔法棒,这一次他没有摔倒,而是成了全体蓝精灵中的大英雄。这样的情节,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孩子们最好的励志故事,它像个贴心的好朋友一般,安慰着孩子心中很难被家长察觉到的地方。同时,《蓝精灵》也给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上了一课,影片中为工作忙的焦头烂额的男主角,在蓝爸爸的开导下终于成长为了一个愿意承担家庭责任的真正的父亲,而蓝妹妹一句再简单不过的“大房子只会让你们离的更远”,也是为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生活中家庭和爱情永远比物质更重要。

    面对如此种种精心安排的趣味细节和用心良苦的教育意义,还有技术团队挖空心思为蓝精灵们打造的“萌”态,我觉得《蓝精灵》在面对那些张牙舞爪的指责时完全有实力理直气壮的反问一句:“剧情幼稚又怎么了?”。事实上,“剧情幼稚”的《蓝精灵》恰恰影射出了好莱坞电影与中国电影除了在技术水平与行业成熟度上有着很大差距之外,在意识形态上更存在着的巨大的鸿沟。我们或许可以瞧不起好莱坞批量生产毫无个性的三俗家庭喜剧,但不得不承认,每一部批量生产的家庭片都拥有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简单又深刻的、毫无说教意味却能让人反思的人生道理,确实让中国电影望尘莫及。我们的电影人就像我们的媒体和影评人一般,常常陷入某种充满小资产阶级情怀的自high之中,却无法跳到意识的怪圈之外,无法以更宏观的视角,去更简单的审视人生。这种狭隘的意识形态,不仅仅造就了“《蓝精灵》是烂片”的悲剧,更造就了“中国需要文艺片”和“中国导演要掌握剪辑权”的悲剧。




欢迎光临 (http://tonghua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