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01,传媒最受关注的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土偶    时间: 04-2-18 18:37
标题: 2001,传媒最受关注的事
一、令人欢欣鼓舞的事
2001年,中国国事大顺,申奥梦想成真,入关尘埃落定,足球冲出亚洲。不少国际、国内专家学者断言,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一年,正式进入“大中国时代”。可是,这3件国事对中国传媒界的影响力,可谓“举重若轻”(不知道用这个词是否准确表达了所有的内涵)。不久传来素有中国媒介“晴雨表”的中央电视台2002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招标额达到26.26亿元人民币的喜讯,比去年的21.56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1.8%。我想这是传媒界的一个信心指数,确实是一件欢欣鼓舞的事。我想,明年我一定还会在媒介“折腾”,因为从中我自己也拥有了一个信心指标。

二、频道扩张发展的事
继中央电视台各频道统一导入新的标识后,7月9日,中央电视台的两个全新频道CCTV10科学·教育频道和CCTV11戏曲频道正式开播。除了新增频道之外,2001年,中央电视台还积极开展海外推广工作,与美国映佳国际传播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北京视澜广告有限公司,以推进中央4套在美国的落地和入户。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最大的海外精品栏目《每日佳艺》全新改版,其栏目广告仍由视澜广告代理。10月29日,中央电视台下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香港凤凰卫视在北京签署有关《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拓全球,特别是北美的华语电视市场。此后,CCTV-4将借助凤凰卫视在美国市场良好的商业合作模式与沟通渠道,在美国主流卫星电视平台上播出,并提供互动服务。同时,双方还将联合制作面向世界华人观众的电视节目,以频道捆绑推广、合作合拍电视节目的形式,拓展全球的华语电视市场,以实现搭建海外华语卫星平台的目标。
中国电视频道的国际化发展“有板有眼”,传媒人似乎看到了“国际面包”来到了自己的口中,可喜可贺,可圈可点!

三、财经媒体出炉的事
2001年,娱乐风潮渐息,中国掀起新一轮的财经媒体热潮:湖南电广传媒投资8600万打造大型财经节目《财富中国》,并在12月8日的广告招商会上以2008万元拍出冠名权;被誉为“IT节目大本营”的赛迪影视也推出了《环球财经论坛》和《财经人物周刊》两档节目。印刷媒体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经济类新报面世,《财经》等新兴杂志媒体成长快速;8月,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办的《财神》杂志改版全新出炉。在此基础之上,资本力量的加入,使这股热潮显得更为引人注目:上海强生参股《新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和上海理财周刊广告发行公司,斥资1.6亿成立“上海强生传媒创业投资公司”;上海巴士股份与《上海商报》共同组建上海商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四、资本意志解决的事
新浪网CEO王志东因“个人原因”辞职;网易风波不断,丁磊被解除董事会主席职务;电子商务网站8848面临倒闭,CEO王峻涛离职;文学网站榕树下也待“嫁”而沽。中国互联网媒体进入冬季。原因很简单,没有钱玩不下去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好事情,中国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浮躁和泡沫。空幻地以为这是新兴经济力量,制造年轻“富豪”的最佳捷径,并嘲笑世界第一首富“盖茨一开口,大COM就发笑”。现在一看,首富还是首富,“大COM”们早就“秋风扫落叶”七零八落。不禁想起一句话:嘲笑者总是在最后被反过来嘲笑!
说是好事,其实是“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五、媒体合作生存的事
2001年9月13日新浪网发布了正式收购阳光卫视29%股份的通告,这次被称为“合作”的举措最终以新浪收购阳光的方式出台。这件事情,传媒界各有各的意义说法,但是,这种合作不是万能的,既不是互联网的出路,也不是提升股市指数的信心筹码。段永基依旧是一个商人、一个企业家而已。杨澜你说她是最有智慧的女人也好、最富有的女性企业家也好,她依旧做着一贯以来在做着的事情。吴征依旧还是那个胖小伙,尽管你说他是一颗耀眼的传媒新星。阳光和新浪,只是一种资本运作,是两个媒体为了生存下去采取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此简单,仅此而已。

六、销售模式创新的事
福建电视台委托奥龙网讯举行2001年福建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招标。这是中国首例传统广告媒体实时网上招标,吸引了来自美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大量客户参与竞标。其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客户:福州鼓山涌泉寺的普法禅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对中国媒体经营的传统模式是一次尝试性挑战。曾经激动天真地以为,以后传媒界的经营者再也不要搞没有修养的经营活动诸如喝酒、桑拿、段子、甚至色情这类活动进行非人道化媒体销售了,可是现在回头一望:涛声依旧。

七、媒体联合挑战的事
媒体“联合推介”营销模式开始。“中国12大电视媒体广告峰会”2001年10月在厦门举办,不久以后,中国12家省级卫视媒体在北京共同举办“携手共创未来——媒体推展会”。媒体“联合推介”营销模式可能是中国媒体经营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媒体由以前互相拆台打价格战走向规范化经营的一个起点。
大约,传媒人会回归修养,使媒介走上人道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经营是可以想象的事情了,不再是一种奢侈欲望了。

八、传媒集团前途的事
2001年,传媒集团风起云涌,方兴未艾。2001年5月28日,北京广播影视集团成立,资产达50亿元。4月19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成立,资产达100多亿元,日前,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组成的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宣告成立,至此,中国广电集团已经有了8家。同时在今年,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长春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新闻报刊中心期刊集团,四川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到目前为止,全国的报业集团已有了26家。
集团化似乎成了中国传媒将来前途的最佳选择,包括参与国际竞争。可是这么多的集团,到底有多少具备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在假如没有国家政策保护下,传媒集团的前途委实让人捏着一把汗。

九、境外媒体落户的事
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表示,中国政府打算允许新闻集团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在广东省提供有线电视服务,以确保美国观众能够收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作为一种交换;6月,联想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成立合资公司。此外,2001年,香港TOM.COM与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下属的中国信息技术公司组建“中图通文化有限公司”,以开展媒体经营、发行和销售及广告咨询等业务。为此产生了一场是“狼来了”还是“田忌赛马”的传媒人非正式交流的大辩论。但这是必须的,我们热烈欢迎境外媒体的降临,不管它是改头换面的还是本土化的。

十、媒介研究费心的事
媒介研究在中国基本上是空白。除开央视·索福瑞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比较正规以外,其它的基本上是散兵游勇。2001年,国际调查公司再度关注中国媒介市场研究。中国最大的市场与媒介研究公司-央视调查咨询中心,成功改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该公司获得46%股权的外资公司,是世界市场研究业排名第四的Taylor Nelson Sofres。央视调查咨询中心更名为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在此之前,央视调查咨询中心成功收购了广东康赛市场服务公司媒体广告监测业务,并继收视率调查之后,推出全国读者调查和广播收听率调查服务,加大了国内媒介市场研究的力度。
媒介研究行业的兴旺发达,也是传媒专业化、规范化和人道化经营的重大保证。

十一、难以理解观望的事
今年的一件事情让人难以理解:2001年2月1日起,企业年广告支出超过2%的那部分广告费,支付高达33%的所得税率。到了8月,国家税务总局对广告费的支出比例做了新调整:允许制药、食品、日化、家电、通信、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体育文化和家具建材商城等行业,在销售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支出。
广告费用应当是市场的行为而非政治的行为,可是在今年发生这种事情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匪夷所思。于是照此逻辑推理下去,政府可以不按着市场需要干涉市场的事情,我们还需观望,不知道明年还会有什么更让传媒人不可理喻的事情发生。

十二、传媒发展理论的事
2001年,理所当然是中国传媒的理论年。5月14日,世界新经济论坛召开“互联网、传统媒体与资本市场”主题圆桌讨论会,会议指出,传媒业可能是中国最后一块高回报行业。9月16日—18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江苏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协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南京召开,会议期间举行了海外华文媒体峰会。10月12—14日,以“WTO与中国媒体发展趋势”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传媒年会在京召开。11月3日—6日,第三届亚太地区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为“网络与媒体革命”,会议期间还开展了世界华文媒体投资合作论坛。此外,有关媒介产业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也在今年9月面世。
中国传媒太需要理论了,可是除此以外的大大小小的传媒研究会议,让我们除了感受到“会议经济”的高额利润以外,我们还是很糊涂中国传媒到底要怎么发展才是最好的命运,怎么经营才是最人道的经营。

十三、炒得沸沸扬扬的事
《足球》报记者李响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记者,她要跳槽到《体坛周报》去了,跳槽在现在的中国简直太不值一提了。但是,这件事情因为一个300万的跳槽价钱引起轰动,也因为写一个来自外国足球教练来华打工教不知道怎么会踢足球的中国小伙踢球而火爆中国媒体。这似乎是一种炒做,而且还有一个不是阴谋的阴谋,李响现在写了一本书,叫什么“零距离”与外来足球打工仔的故事,看得出卖得很火爆。可是质朴的国人似乎没有看出来,有人在背后数着钞票哈哈大笑,真让我这个搞企划的传媒人羡慕的要死,经典之作啊!

十四、杞人忧天荒诞的事
在传媒界,曾经有一本杂志,可能从广告等商业角度还没有引起太多关注。这本杂志叫《童话大王》,只有一个唯一的作者,叫郑渊洁,连一个唯一的美术编辑也是他儿子郑亚旗。这本杂志的发行绝对高,它的无形资产也绝对高,它的受众人口绝对广泛,也就是它的触达率也绝对高。如此好的一本杂志媒体,唯一的广告就是最后一页全部是文字的邮购广告,而且是自己的邮购广告。我想一旦在郑渊洁的有生之年卖广告的话,所有的中国广告人、传媒人都要疯狂。
问题是,“郑渊洁之后”怎么办,还会有“后郑渊洁”来支撑《童话大王》吗?什么是“郑渊洁之后”?比如说,美国鬼子的导弹不是误炸在中国的大使馆,而是郑渊洁的宿舍,此时郑渊洁也没有穿防弹衣刚好在家里。又比如说是美国大兵提供错误的情报,把郑渊洁的坐骑当成是本·拉登的坐骑,美国的导弹追踪袭击时,郑渊洁刚好在里面……
所以从传媒角度来讲,《童话大王》既是中国传媒的一个希望,也是中国传媒人的一个梦想。它的可怕之处在于:郑渊洁有生之年《童话大王》也“开发搞活”弄点广告费来用用,更可怕的是当郑渊洁没有了时,这个媒体也没有了。
够荒诞的吧?
作者: 怪才墨雨    时间: 04-2-18 18:45
谁干的?
作者: 土偶    时间: 04-2-18 18:54
福建 湘人李 林学颖
作者: 怪才墨雨    时间: 04-2-18 18:55
从哪弄的?
作者: 土偶    时间: 04-2-18 19:00
http://www.newad.net/Myweb4/gaojian/2002-1/46.htm
作者: 怪才墨雨    时间: 04-2-18 19:01
嘿嘿。。。
作者: 暗河魅影    时间: 04-2-26 19:22
我发过一次了 呵呵
作者: 怪才墨雨    时间: 04-2-26 20:19
没看过挖。




欢迎光临 (http://tonghua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