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郑渊洁聘“北大保姆”咋就成了“辱没”?》
标题:评论《郑渊洁聘“北大保姆”咋就成了“辱没”?》
作者:朱少华
郑渊洁是位奇怪的父亲,他的儿子没上过学,但却希望女儿一直上到博士,为此他还称请了位北大毕业生给女儿当保姆。近日一位评论者连续在博客上发表批判文章,指责郑渊洁此举是在羞辱北大,拿孩子炒作。这也引发我们对这一社会日常需求的重新反思与定义。保姆,为什么就不能是北大毕业生?保姆,哪怕是哈佛毕业生,在无论有名无名的天下父母的心中,也不一定就是完美和足够的!【据9月4日《成都商报》】
这就给我们提出两个直观的疑问:北大毕业生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定位”?保姆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定位”?按照我们“传统的观念”,北大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全国各地的“状元”,能上这个大学不容易,而这个大学一毕业也就意味着“高官能做,骏马任骑”了。而保姆在我们的印象中几乎“是个人都能干”,准确的说“是个女人都能干”。从两则“定位”情况来看,北大毕业生和保姆几乎有天壤之别,现在郑渊洁却让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专门来为自己8岁的女儿当保姆,这不仅是对大学生的“辱没”,甚至是对北大的“辱没”。
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看,现在的保姆还是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是个女人都能干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保姆早就不是过去意义上的“丫鬟”“老妈子”了,特别是对于高层次的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职业,保姆不仅要懂得做饭料理家务,更需要懂得管家、教育、理财、礼仪、接待甚至充当家庭秘书。其不仅不是“是个女人都能干的”,而且更不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专长的人能够胜任的。正因如此,国外许多家庭保姆不仅都有较高的学历,其收入更不是一般职业能比得了的。人们熟知的“菲佣”之所以成为该国的一个品牌,正是由于这些“菲佣”在没有“出道”前,都是受过严格的专业教育,她们步入世界各地,各种家庭,实际上已经成为雇用家庭的“里里外外一把手”,她们的地位和收入更是远远超过了一般院校的大学生。
就我国来说,一些大城市虽然普通保姆人满为患,但是雇主想要聘请高级家政人员却踏破铁鞋,北京、上海、深圳更是一人难求,广州一些家政公司甚至开出4800元的月薪,他们需要高级保姆的客户已排到120位,但如此高薪并没有引来大量应聘者,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社会知道现在还没有把保姆真正当成一种职业。一些大学生情愿呆在家中让父母养着而不愿从事这一行,也正是怕保姆“辱没”来自己。其实对于现代的社会来说,保姆不仅没有“辱没”任何学历,甚至更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职业,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称职的保姆实际上已经成为许多成功人士的摇篮,而在许多孩子的心中,保姆实际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母,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大毕业生当保姆不仅没有“辱没”北大,更是一种进步。
郑渊洁聘请“北大保姆”遭非议,也暴露出我们国家在家政管理和服务上的一些缺陷,在我们这里保姆虽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基本上还处在一种“杂牌军”的状态,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制度,没有“婆家”,没有统一的工资和福利标准,没有任何不保障,实际上是一种职业,但到目前为止还是“非职业化”的状态,甚至任其自生自灭,即使保姆本人也将其当成权宜之计,更别提在这种职业上有所追求和发展了。因此,笔者以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国家、政府和社会必须将保姆定性为一种正规的职业,规范起来,让保姆和其他职业一样充满竞争并有所保障。这不仅能改变社会的“传统观念”,吸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的人投身到保姆的行业,更能提高保姆行业的整体素质,对促进社会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原文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