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幻想文学院

搜索
热门:
查看: 24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思想到底有多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
JORDAN 发表于 04-10-4 13:04:46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想到底有多远

_关于"思想能走多远,人就能走多远"的辩论 (为了我的新房子,砖头扔来吧)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霍金提出“宇宙始于大爆炸,终结于黑洞”这一论点后,数十年来天堂再无新的刺激性话题。各圣贤大哲穷极无聊,各自蒙头大睡。一日,千里眼顺风耳探头探脑的来报,人世界新有一奇事:尘界东南向有一赤色金龙,张开舞爪,口吐人言,说什么“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此话因其本身厚重的哲学意义,在人世间被传得沸沸扬扬。被惊醒的圣贤伟哲为此话题也开始各持己见,天堂顿时亦变得热闹起来。一时间纷争并起,乱得不可开交。智慧之神苏格拉底建议组织一场辨论,为众贤所接受。依据一贯的分类原则,东西方各自提议自已的选手。东方的四位辨手是孟子,庄子,墨子与王阳明。西方四位辨手是笛卡儿,休谟,康德,黑格尔。俱是数千来智慧与深邃的象征。 ??吾近日读《石头记》,被开天辟地篇弄得头昏脑胀,南柯半梦之际被摄走魂魄,组织辨论赛的亚里斯得德与李贽说我是人世间第一等耿直之人,特请我这凡夫俗子来组织这场辨论赛,并将辩论经过详情记录,以飨世人。吾有幸能见识此天堂之盛事,自然事事谨慎,不敢有丝毫越位之举。以下记录,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绝不敢稍有删改。 ??(主席发言)各位观众,评委,辨手,大家好。辨论伴随人类文明而出现,当我们茹毛饮血之时,我们是不屑于辨论的,我们会用石头与棍棒或者牙齿去解决问题。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所以,辨论是人类文明,智慧的一种表现形式。远在人类的早慧时期,辨论就已经达到了一种让人尊崇的历史高度,人类早期童贞的智慧散发出一种天性的灵光;要法不繁的年代至今让我们敬畏不已。当时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是辨论中的雄才,个中的言论几千年来还像星星一样闪烁着难以磨灭的光芒,诡辨学派虽然利用了似是而非的推理与论断,用概念的联系取代和掩盖事物的本质,但其在辨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机智,却也是我们难以舍弃的乐趣之一。而与希腊一时瑜亮的东方智者,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流派纷呈,各大家层出不穷,在辨论展示着各自的对天地之间的感悟。孟子感情充沛,气象宏大;墨子逻辑严密,理性十足;而庄子则矫若游龙,不可方物;韩非子冷峻峭拨,寒气逼人。而纵横家苏秦,张仪更是将辨论发挥到了极致。其三舌不烂之舌,胜于百万雄兵。当年苏秦与赵王的那一席话;张仪与秦王的一席话,气势如虹,排山倒海,斯时也,苏秦张仪才是真正的君王。当然,辨论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证明真理,在思想的对抗之中完善自己的思想,而并非为了辨论而辨论。况且,如“人性本恶本善”这样的辨题,经过几代哲人的反复思辩,愈辩愈深,并非旦夕之间能说清道明。但真理蕴于天地,辩论仍将继续,由东西方哲人组成的梦之队,将为“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展开辩论,正方由“笛卡儿,休谟,康德,黑格尔”组成,其立论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反方由“孟子,庄子,墨子,王阳明”组成。其立论是"思想有多远,我们未必能走多远"。现在,请正方一辩笛卡儿发言。 ?? 一:规范陈词 ??正方一辩(笛卡儿):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列举人类在文明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几个例子。1:人类一直想突破生理的局限,在三维时空里任意飞翔。那时只觉得,这只是一个原始的梦,可是现在,人类已经像展翅的鸟儿,可以凭借自由的的意志在空中肆意穿梭。2:我们曾经为了等待情人的回音而日煎夜熬,诗人们还为此写下了无数的相思语句,可是现在,轻按健盘,虽在千里之外,音容笑貌立现眼前,软语呢喃尽亨温存。3:人类曾想要一个超脱于现实之外的更为自我的世界,现在人类就以internet给自己虚拟了一个世界。可能对方辩友会可以列出许多现在还未实现的愿望,但是,时间将会改变一切。人类生存的意义在哪里?人类生存的意义就是实现自己思想之目标。可能有些目标似乎显得过于雄心而伟大甚至不可思议,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把这些目标简化成相对清晰而简单的目标从而一步步的达到。真理不在上帝那里:真理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既然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那么意识就有其存在的现实理由;既然有存在的现实理由,那么当人类以现实的理由去实现一个现实的愿望时,那自然是天经地义。所以我方的观点是:思想走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主席:谢谢笛卡儿先生,请反方一辩孟子先生发言。 ??反方一辩(孟子):笛卡儿先生之哲学基础为: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对一切都尽可能地怀疑,甚至像“上帝存在”这样的教条,怀疑它也不会产生思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破旧立新 。可刚刚笛卡儿先生用了一连串肯句:肯定了哲学之终极目标及人类生存之意义,肯定了时间会改变一切,肯定了人类以现实之理由去实现一个现实之愿望时之天经地义。请问笛卡儿先生是否定了自己之哲学基础,或者纯粹为了辩论而辩论之。笛卡儿先生上述的论点已经远远超越“我思故我在”之范畴。我曾于二千年前提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二千前已经过去,天下不仅未见太平却纷争愈起,老幼之生存亦愈显弱势。笛卡儿先生也许会以时间之长短辩护,而照此世像发展下去,人类生存还能延续至几何!不可预知之灾难明日将至,谈什么“仁义礼智”与“治国齐家”;谈什么“民贵君亲”同“长幼有序”;谈什么“至大至刚”与“浩然之气”;皆化作畿粉矣!思想之深邃可能延伸至宇宙无限!而人类之皮相早已成为宇宙之记忆。故吾之观点为“思想有多远,人类未必能走多远”。 ??主席:谢谢孟子先生,请正方二辩休谟先生发言。 ??正方二辩(休谟):孟轲先生认为人类的前景渺茫而绝望,人类在达到自己思想目标之前,在行动的过程中已被毁灭,其实这种想法绝非偶然,加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人类前景彻底失望,并站在哲学的高度阐述了这种绝望的茫然。可是,孟轲先生轻视了人类自身理性与智慧的力量,而孟轲先生曾经称这种力量为“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是的,人类在某个时刻可能会走向荒谬的极端,但真理与谬误并存,人类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即真理与智慧的力量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消解一切邪恶,愚蠢,荒谬,而让人类朝着自己理想的终极目标前行。这就是人类为什么在屡次面对瘟疫,洪荒,自我堕落,生存绝望的时候悬崖勒马,这是自然赋予人类感情,理性后产生带着永恒真理的正义力量。这种力量会保护人类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的全部哲学可分为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精神哲学以“人性”本身为基础,由理智与情感两部分构成。人类对外部的感知只能依靠感觉,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感觉是认识的惟一工具,而情感是对感觉的初步自然认知,理智则是人类在历史的过程中总结的生存经验,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自然抉择。而思想,则是人类在多次理智抉择后所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层智慧。所以,思想的根源仍来自于感觉的实践,既然这样,思想无论如何天马行空,也是客观的认知结果。人类追求的是一种客观的认知结果,那么当然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再一次强调我方的观点:“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主席:谢谢休谟先生,请反方二辩孟子先生发言。 ??反方二辩(庄子):休谟先生提出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只能依靠感觉,不可知论是休谟先生的哲学基础之一,对外部世界客观规律性及因果必然性持否定态度。既然如此,“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样一个命题休谟先生是如何凭感觉去感知的,如果无法感知,那么休谟先生又为何振振有词?再者,“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又哪是因,哪是果,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不存在因果关系,那休谟先生认为它们是什么关系;如果不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这两话的组合到底有什么意义?天道瞬息万变,人间缘起缘灭,世间并无“道”可言,既无“道”,何言“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况且,天地造化,非人力可以变更,自然之深邃,非人类智慧可以穷尽。若定要加之以人力,逆之以自然,人类之生存必愈加窘迫,现在生态灾难此起彼伏亦可证之。惟顺其天意,逍遥自居,达到神人无功,至人无已,圣人无名的境界,才算真正领略了自然之道。以已命,抗天道,自以为领略天地之正道,可乎。《逍遥游》中有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乃吾一时激愤时之所作,天地虽大,有此鲲鹏乎? ??主席:谢谢孟子先生,请正方三辩康德先生发言。 ??正方三辩(康德):必须指出,庄周先生对“思想”的理解有谬误。所谓思想,我方二辩已经很明晰地指出,思想是人类在多次理智抉择后所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层智慧。是对过去行为总结后的智性取舍。不是任何一个念头都能成为思想的,“扶摇直上九万里”与“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可以共进晚餐吗?”一样不能称为思想,只是人类在不经意时的一个念头。思想是科学的批判,是理性的思考,不是糊涂时的梦呓,也不是黄油加面包后的一个饱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并非经验义者的简单感觉,也并非理性主义者的凭空设想,而是在感性的感觉上得出的理性结论。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了解都是从感官而来,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心理是所有知识的基础。理性主义者几乎忘记了经验的重要性,这就是我方为什么人一再强调思想并非梦想,而是意识对客观世界的现实反应后得出哲学结论原因;而理性主义者则无视于我们的心灵对我们改造世界的影响,这就是现在对方辩友所顽固坚持的地方。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并发展到今天,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谨记的: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思想,正是他们让我们伟大。听凭思想的指导,思想所到的地方,就是我们脚步之所在。这就是我方的观点。 ??主席:谢谢康德先生,请反方三辩墨子先生发言。 ??反方三辩(墨子):对方二辩休谟先生说除了感觉之外人类一无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感觉为基础;而对的三辩康德先生又说除了感觉之外也要重视我们心灵对我们改造世界的影响。对方二辩与三辩无法构成辩证的关系,只有对立,没在统一。等一会请对方辩友为我们解释这其中的矛盾。人类思想纷繁复杂,如老聃先生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而孟子先生主张内圣外王,天下大同。儒家主张施以仁政,而法家则强行推行法治。笛卡儿先生不承认理性认识要依赖感性认识,认为可靠的知识是从先天的、无可否认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而休谟先生则认为我们除了感觉之外而一无所有。对方辩友,你们说我们应该遵从哪一种思想,或者说哪一种思想会让我们走得更远。如果我们无法我们应该遵从哪一种思想,又何谈: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思想能够从一而终地指引我们前进,思想总是在人类前行的过程中又派生出更多的思想,它总是时刻在变更它的内涵与最高目标,它总是不断发展而并非形而上学。如果思想本身能走多远我们都无法确定,又如何说我们自己能走多远呢?人类只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柏拉图先生的理想国也许永远只是一个遥远的梦。谢谢。 ??二:自由辩论 ??主席:自由辩论开始,正方先发言。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一个小孩指着星空说:老爸,我要穿越星空找小王子去。对方辩友是否觉得好笑? ??反方:当然不可笑,我们会说:小朋友,你会飞越整个宇宙,会找到小王子的,就不定还会碰上《指环王》里的美丽精灵。可是,我们回过头跟他老爸说:这只是小孩子的梦想而已,千万不要当真。 ??正方:不要把孩子的梦想当真,这就是对方的观点,就像当年基督徒耻笑年青的日心说一样:哥白尼的头脑晕了,因为他总是在绕着太阳转。 ??反方:孩子有梦想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总不能他想摘颗星星,我们就得去架个云梯。 ??正方:云梯是巴比伦年代的事了,你只要给他思想,他就会穿越整个星空。 ??反方:给他思想,他就会穿越整个星空吗?那人类出现了多少伟大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可为什么人类还在地球上蹒跚度日,时时还得担心瘟疫,洪水,甚至《后天》的来临。 ??正方:孩子的梦想就是人类的整个梦想,当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可完成,人类只能遵循思想的一脚步,一步步的达到那个终极目标。在这一点上,我方一辩已经论证,对方就是充耳不闻。 ??反方:那总要给人类一点希望,总不能老是在茫然中等待茫然,二次世界大战后如果不是加谬西西弗斯式的自慰,人类的精神只怕早已绝望。台海统一也还要制定一个时间表呢。如果老是不能实现这个梦想,那这个梦想有什么意义。 ??正方:我们是在谈思想,不是谈梦想。思想是人类在多次理智抉择后所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层智慧。是对过去行为总结后的智性取舍。而梦想只是夜里梦中的一个苹果,那个苹果除了让你流口水外,似乎别无意义。 ??反方:那请问:不知庄生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庄生欤?这是思想,还是梦想。 ??正方:当然是思想,但这肯定是庄周先生在头脑最清明的时候的领悟,绝非半梦半醒之间的臆想。 ??反方:哦,对方辩友的意思是:当庄生做梦成了蝴蝶,蝴蝶做梦成了庄生,两个梦想相加就成了思想。 ??正方:思想就是思想,梦想就是梦想,一千个梦想相加也成不了思想。就像梦中一千个苹果也抵不上口里的半片核桃。请问对方辩友:人类走到今天,难道不是思想的引导?难道只是在蒙昧中信马由缰而走到今天?难道不是人类的智慧在黑暗中寻找光亮?难道只是在长夜漫漫中高一脚低一脚走来。 ??反方:我方从没否认人类受到思想的引导,只是说思想有时过于飘渺高远,而现实条件无法让人达到这一高度,而当我们竭心尽智的向这个目标进发时,思想的高度却也变更。思想就像上天赐予我们的一杯可乐,如果它放在人类的书桌上,人类顺手就把它喝了,但如果它挂在上天的脖子上,那是万万动不得,也弄不到的。 ??正方:伏尔泰说如果没有上帝,我们也要捏造一个出来;连上帝都可捏造,何况是上帝脖子上的可乐。如果人类不高兴,连上帝的脖子一起砍下来。 ??反方:把上帝的脖子砍下来,正怕可乐没喝到,人类已经全完蛋。 ??正方:对方辩友正好体现了一种顽固的保守主义,墨守成规死守教条。历史的进步往往就是被这种顽固所扼杀,什么都不能动,什么都不敢动,只要谁冒出一点点头,就马上用刀去抹平。怎么能叫这样的人去跟随最先进的思想的脚步,又如何去达到思想所想达到的高度。 ??反方:不是我方顽固保守,而是对方辩友盲目冒进,连上帝的脖子都敢砍下来,那后果如何承担。一夜之间可能达到天下大同吗?一刻钟内就能获得小姐的芳心吗? ??正方:一刻间是很难获得小姐芳心,但是在一千零一夜内送上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那就不一样啦!对方辩友要坚持嘛!要坚信自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如果连自己都不能相信,那如何才能达到自己思想目标呢! ??反方:只怕玫瑰还没送完,佳人早已坐上别人的宝马“逃之夭夭”。我们要达到目标是可以达到的目标。请问对方辩友,“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个思想是一贯性的,还是时刻在发展。如果说它是一贯性的,那它是什么样的思想,如果是不一致的,那人类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迷失自己的方向。如果连方向都迷失了,我们还谈什么走多远。 ??正方:人类的思想当然具有一贯性,从笛卡儿到康德,再到斯宾诺沙,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从老子到庄子,再到阮籍嵇康,到性灵学派以及袁枚,李贽;从孔子到孟子,到董仲舒,韩愈范仲淹程颐朱熹黄宗羲顾炎武。思想怎么会是不一致的呢? ??反方:谢谢对方辩友列举一大串的例子来证明自己论点的错误,因为对方三个例子的思想就是不一致的。对方说到思想的一贯性,可老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明明是不一样的。那你说我们们应该跟随老子的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还是跟随孟子的“治国齐家平天下而达到世界大同”,我们是听从唯理论的莱布尼兹,还是跟随经验论的休谟。 ??正方:对方辩友,穷则跟随老子独善其身,达则学习孔子兼济天下,这有什么矛盾?以休谟的经验把握事物,以莱布尼兹的理性思考事物,这又有什么矛盾? ??反方:对方辩友原来是墙头一根草,思想两边倒。一下子是老子的门人,一下子又是孔子的走狗。要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正方:可是对方辩友忘了,第二职业才能让人吃饱肚子,现在流行双赢啦! ??反方:对方辩友那是回避我们的问题,再一次请问对方辩友,人类是应该跟随老子的思想,还是孔子的思想。是应该信奉孟子的“民贵君轻”,还是膜拜韩非子的“中央集权”? ??正方:对方辩友在这里偷换了一个概念,“思想有多远”中的思想当然是人类的普遍思想,是符合历史规律解放生产力的一种思想,难道在这要历史年代,人类不走向“世界大同”,还推行“小国寡民”不成。 ??反方:那请问,什么样的思想才是人类的普遍思想?人类现在需要的又是什么样的普遍思想?思想有多远中的思想中的思想又是哪一种思想。 ??正方: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辩论的意义啊?对方辩友把我们看得太伟大了,我们说什么样的思想是人类的普遍思想它就会是人类的普遍思想吗?我们在这里辩论,也许就是为了找到普遍思想提供一种思考的铺垫。而且,实践才是检验思想的惟一标准啊! ??反方:既然实践才是检验思想的惟一标准,那就是说“行动有多远,思想才算走多远”,那“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不是本末倒置吗? ??正方:怎么会是本末倒置,难道说对方辩友在行动之前是没有思想的,而行动之后才得出思想。就如一个人浑然无知地走到自家的门口,直到看到一个窈窕的背影才心动了一下,是谁家的姑娘如此漂亮?直到那背影回头,才知是自家的那个黄脸婆。哦,原来是到家了。 ??反方:醉鬼不是毫无感觉的情况下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吗?需要什么思想。我方不是说在行动之前不需要思想,而是说行动前的思想并不能让我们达到其目标。就如我想勾引姑射山上那位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美女。但并不是一定能够弄到手。 ??正方:那是因为对方的诚心与决心不够,或者求爱的方式不对头,这就是没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你追卓文君时,当然不能在她面前搬弄你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你追花木兰时总不能老是在她面前吟诗作赋;你追海伦时当然不能一袭黑衣,追贞德时怎能带着一脸玩世不恭的坏笑。 ??反方:可按西方人的审美观点,我这一张脸毫无性格怎么样也追不到海伦。就像按东方人的审美观点,对方辩友长得就像个猴子似的,再怎么殷勤恐怕也追不到四大美女。 ??正方:是的,这就是对方辩友的思想出现了问题,以庄子先生如此洒脱的胸怀与丰厚的才情,如果去追那姑射山上的美女,自然手到擒来。 ??反方:那对方不是人为给思想增加了一个前提条件:得到历史检验的是思想;得不到历史检验的是梦想。那就是说,现代人所有的思想都是梦想,因为它们从来没有得到过历史的检验。既然过去被证明了的才称之为思想,那么又何来“思想有多远”,因为思想只有过去没有将来啊! ??正方:这又是对方自己给思想附加的条件,我方从一开始就说明了思想是人类在多次理智抉择后所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层智慧。是对过去行为总结后的智性取舍。思想的根源来自于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既然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那么它自然可以去指导实践。就像大哲告诉我们要尊重别人,难道我们还要去用时间去检验“尊重别人”是对是错不成。 ??反方: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总是在发展变化啊!就像对方辩友所认为的:思想有可能是梦想,梦想也有可能是思想。我方认为(时间到)没有时间了,我只说一句:思想有多远,我们未必能走多远。 ??正方:思想就是思想,梦想就是梦想。为了真理我们杀头也在所不惜,可为了辩论对方辩友栽脏也在所不惜,我方早已解释得很清楚,思想的根源仍来自于感觉的实践,思想无论如何天马行空,也是客观的认知结果。人类追求的是一种客观的认知结果,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时间到) ??三:总结陈词 ??主席:现在请反方四辩王阳明先生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王阳明):一场严肃的辩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对方辩友将思想定义为:是人类在多次理智抉择后所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层智慧,对过去行为总结后的智性取舍。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类中几个人才拥有思想。我方对思想的定义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思想,而不是对方辩友所认为的行尸走肉。如果定义的基准都出现谬误,那么对方为辩论所有的立论都是空中楼阁。是的,思想是在行动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实践决定思想,但是思想一旦形成,它将远超于实践范畴,这已经从量变到质变。此时,心,也就是思想是万物的主宰,并非对方辩友所说的只是实践的延伸。此时的思想已并非经验与理性所能控制,它已经高居于理性与经验之上,依照其质变后无所拘束的本性开始天马行空,各种念头横空出世并纷至沓来,很多念头绝非我们这物质的凡躯可以做到。即使其中的某些思想可以做到,但思想变幻不定的派生物让人类头晕目眩,人类到底应该跟随哪一个念头。对方辩友说是应该跟随人类的普遍思想,谁都知道做到这一点很难,直到现在,对方辩友也没有说清人类应该“天下大同”或者“小国寡民”,即使人类义无反顾的跟定某一种思想,但是思想的变更后人类又应该遵从谁?佛教在佛陀死后分化为上座部与大众部,数百年后又演化成大乘,小乘与密乘,就像人走到一分叉路口,没有先知赐予我们地图,也没有无字天书,我们应该选择哪一条。难哪!即使我们在无意中选择了一条最接近终极真理的道理。但是我们就能走到头吗?各种不可预知的自然灾难与社会灾难,瘟疫,洪涝,精神的绝望,都可让人类走向生存的终结。所以,我方的观点是:思想有多远,我们未必能走多远。 ??主席:现在请正方四辩黑格尔先生总结陈词。 ??正方四辩(黑格尔):我们所辩论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中的思想当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念头,思想就是思想,这一点必须澄清。真知灼见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扎实的的实践作为铺垫不可能成就思想的伟岸。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既然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那么思想就有其存在的现实理由;既然有存在的现实理由,那么当人类以现实的理由去实现一个现实的愿望时,那思想之目标自然水到渠成。思想的根源来自于感觉的实践,既然这样,思想无论如何天马行空,也是客观的认知结果。既然人类追求的是一种客观的认知结果,那么当然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对方四辩王阳明先生不是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理论不正恰如其分的解释了“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个论点吗?思想飞得再远,也是实践手中的一只风筝,风筝可以翱游于九天之上,但它的基点还是在于实践。对方辩友说思想是不一致的,但真正集大成,影响深远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如笛卡儿先生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就一直影响着康德,我,及斯宾诺沙。伟大的思想就像一颗明灯,永远指引着后人前行;伟大的思想就是人类前行的基踏,是人类纵横比较的圭臬。绝不可能轻易变更。对方辩友说到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伦回变化,但是,佛教中最基本最精华的东西:四谛八正道无常无我苦集灭证却从来没有变更过。对方辩友担心人类在思想指引前行的过程中毁灭,但是对方辩友总是在轻视思想带给我们理性的力量。我再一次陈述我方的观点: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四:现场点评(点评人:真主) ??我当然不是真主,但是除了真主,还有谁能来给孟子、庄子、墨子、王阳明,笛卡儿、休谟、康德、黑格尔组成的方队评论呢!其实,我只是目瞪口呆,头脑茫然。正方一席话,我胜读十年书;反方一席话,惟有点其头。惟一的办法,恐怕就是沉默了,知知为不知,不知为知知,是智也;佛拈花一笑,这一笑也笑得极为勉强,失去了那份自然,我想,只怕也是不知了。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以思想掌控未来,以行动为思想插上翅膀。感谢各位,感谢“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话带给我们思考的乐趣。感谢这个辩题。

转自科幻世界-天空之城 原创:兜鍪十万

沙发 2#
飞飞虾 发表于 04-10-4 21:38:2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