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论坛更多关于《阿凡达》(AVATAR)的帖子 >>
http://bbs.tonghuar.com/tag-%B0%A2%B7%B2%B4%EF.html
“世界之王”詹姆斯·卡梅隆在《泰坦尼克》后历经十四年打造的科幻巨制《阿凡达》将于2010年1月4日上映,尽管您对《阿凡达》已经如雷贯耳,但您知道什么是“Avatar”(阿凡达)吗,您知道卡梅隆虚构的潘多拉星球上究竟有哪些生物吗?其实这样一部足以改变影史的影片原来只是来自卡梅隆儿时的幻想。虽然只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潘多拉星球上故事,却因卡梅隆对视觉效果的苛求而至今才能面世,拍摄期间究竟遭遇了哪些波折?在电影上映前,《阿凡达》预习手册都将告诉你一切。
“Avatar”根本源自梵文,意指降临人间的神之化身。
第一章:《阿凡达》一语双关暗含灵性 打造完美外星幻境
片名玄妙 极具宗教色彩
《阿凡达》的英文原名为“Avatar”,词根本源自梵文。意指降临人间的神之化身,通俗意义可理解为“化身”。印度教中,AVATAR特指主神毗湿奴(VISHNU)下凡化作人形或者兽形的状态。传说毗湿奴有10个化身,其中有9个已经降临世间,最后一个化身会在世界末日降临。如果将这个词拆分成两部分,AVA的意思是“往上而下”“降下”;而TARA 的意思是“橫越”或是“通过”。在佛教的语言中,其指代人性之中的佛根慧能;而在以天主教,基督教为主的体系中,其也意味着人性中的神灵之能。即使剥离开宗教层面上的解释,这也是一个在现今电脑技术中的常见术语,通常指的是在虚拟实境中完美并具象化的呈现出人形。
卡梅隆选择这个词作为电影片名,无疑是非常点题的,不单将故事要点透露出来,同时也把主题进一步升华,达到了在哲学,宗教以及现代科技三者语境中最自然的融合。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本部电影的故事说开来。
杰克和匹配他DNA的“阿凡达”。
剧情曲折 疑似外星版《风中奇缘》+《与狼共舞》
故事从地球开始,杰克·萨利(Jake Sully,萨姆·沃辛顿饰)是一位双腿瘫痪的老兵,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矿公司工作。这颗完全不同于地球并拥有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星球上拥有价值连城的矿物元素--“unobtanium”。但潘多拉星球的自然环境并不适合人类生活和工作,人类根本不能暴露在潘多拉的大气中,而那些数不胜数的各色动植物也都足以对人类构成致命威胁。然而最令人类头疼的则是这颗星球上的土著种族:10英尺高的蓝色类人生物“Navi”人。他们非常厌恶人类在这颗星球上的所作所为,认为人类将会彻底毁灭他们的星球。
另一方面,为了可以在星球地表进行采矿活动,地球科学家们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将人类DNA和纳美人(Navi)的DNA结合在一起,制造了一个克隆纳美人。他可以让人类的意识进驻其中,成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活动的“化身”,也就是“阿凡达”。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操纵“阿凡达”,只有DNA与他身上人类DNA配型相符的人才可以。杰克的哥哥就是这个“阿凡达”的人类DNA捐献者,只有他一人可以操纵这个“阿凡达”,然而他被杀死了。采矿公司为了采矿工作能够继续进行,就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代替他操纵“阿凡达”的人,这个人的DNA还必须和其配型相符,于是他们自然就找到了杰克。当杰克来到潘多拉星球,就完全被这里的美景所倾倒,成为“阿凡达”后的他还结识了一位纳美女孩,在深入的同其种族接触中,杰克逐渐认识到人类正在犯下无法弥补的过错,遂逐渐倒向纳美人一方。但人类同纳美人的大决战时刻也将来临,杰克将不得不做出选择。
第二章:《阿凡达》关键词解析 潘多拉星球美轮美奂
卡梅隆和他的制作团队为《阿凡达》打造了一个体系庞杂,瑰丽多姿的外星世界,甚至为片中的外星种族纳美人创立了语言,下面将为您翻开潘多拉星球百科全书。
【纳美人部分】
波吕菲莫斯星球(polyphemis)表呈红色斑点状。
大气层中常年覆盖有漩涡飓风。
波吕菲莫斯星球(polyphemis)
这是一颗有木星体积两倍大的气态星球,地表呈红色斑点状,大气层中常年覆盖有漩涡飓风,由于其风眼酷似希腊神话中独眼巨人波吕菲莫斯的黑色瞳孔而得此名称。片中的潘多拉星就是他的十四颗卫星之一。
潘多拉星(pandora)有着许多色彩斑斓充满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
潘多拉星(pandora)
其属于阿尔法半人马星系,即阿尔法半人马星系B-4号行星,大小与地球相差无几。在潘多拉星的地表可以看到天空中长期有两到三颗别的卫星(波吕菲莫斯的其他卫星),拥有无与伦比的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众多:高达900英尺的参天巨树、星罗棋布飘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斓充满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种动植物还会发出光,如同梦中的奇幻花园。地球考察队于2129年发现了这颗生机盎然的新星球,不过这里的大气构成却不适合人类生存:混合着氨,甲烷,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还有占极小比重的氰化氢。人类必须带上呼吸面罩才能暴露在其大气之中。
由于磁场作用圣山才会漂浮在空中。
圣山(hallelujah mountain/Montes Volans)
潘多拉星的独有奇观之一,NAVI人称其为“雷震圣石”(Thundering Rocks)。其含有一种极为珍贵的矿产:Unobtanium,罕见的常温超导体,因而具有奇特的磁场效应。正是由于磁场作用,所以便产生巨石大山层叠紧靠漂浮在空中的胜景。地球人类正是为了开采这种矿石而来到潘多拉星,期望用它来解决地球资源日渐枯竭带来的能源危机。
身高接近三米的纳美人是长有尾巴的近猫科类人智能生物体。
纳美人(na'vi)
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种族,基本身高有九英尺(接近三米),是长有尾巴的近猫科类人智能生物体。手和脚上都为四个指头,无关节,脖颈两倍长于人类。皮肤呈剥裂状蓝色,有发光色斑,颜色有自身情绪状态决定。其头部长有QUEUE,类似于某种外部功能性神经系统,形似马尾辫,它的主要功能是同各种动植物建立心灵交流以便控制。纳美人天性温良,热爱和平,讲求天地万物和谐自然存活。但遇到攻击后也会变得十分凶猛,拥有超强的攻击性和战斗力。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其社会构成类似地球的土著部落,具有森严的等级划分。但从生物学和灵性角度来看,纳美人具有极高的智慧,生存能力强悍,并且有一定得心灵感应能力。
纳美语
纳美人的唯一语言体系,拥有非常规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2005年8月,时任南加州大学教授的语言学家保罗·R·弗洛莫(Paul R. Frommer)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信中称希望其为卡梅隆正在摄制的电影中的外星种族创造出一套语言体系。当时卡梅隆为其展示了一个剧本雏形,当中包含有30个左右的纳美语词根,但大多数都是角色名字。保罗在结合了印第安语,非洲,中亚以及高加索等地区的语言后,终于创造出纳美语。一种听来类似波利尼西亚语,非洲土著语乃至德语或日语的全新语言,并富有极强韵律感,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目前纳美语已经被开发出1000多个词汇。也许随着这部影片的大热,他会变得跟其他几种虚拟语言一样流行,成为影迷同极客们的新学习目标(《星际迷航》中的克林贡语,《第九区》中的大虾语)。
另外卡梅隆还邀请了一些天体物理学家,人类学家以及音乐教授和考古学者参与进来,他们进一步通过专业知识来完善片中的虚构要素,像完善潘多拉大气密度,创作三声音阶的纳美音乐,考证架构纳美人历史和社会结构,所有这些都被编撰成了一套厚达350页的《潘多拉星百科全书》。
螺旋红叶受到触碰便会立即收缩(酷似地球上的含羞草)。
螺旋红叶(Helicoradian)
潘多拉星球上一种颇为独特的半植物半动物的生命体,常态下开着螺旋状的单片叶,同时也拥有神经肌肉组织,如受到触碰便会立即收缩(酷似地球上的含羞草)。卡梅隆还专门请来加州大学植物学系的专家朱迪·霍尔为其创造出的植物辅以科学依据以完善细节,更富说服性与科学性,增加整体生态系统的真实性。
纳美人把潘多拉烈马用作基本战斗坐骑。
潘多拉烈马(Direhorse)
其形态与功用都近似于地球上的马匹,拥有六条腿,全身布满条纹,站立起来足有三米。头部两侧分布有同纳美人QUEUE功能相似的天线状神经感应触须。肩部同颈部后侧具有坚固硬壳(类似铠甲)。纳美人把他们用作基本战斗坐骑。
蝠魟兽(Banshee)是纳美人空中的坐骑。
蝠魟兽(Banshee)
一种小型飞翼类肉食动物,状似地球恐龙时代的翼龙。性情凶猛,喜欢群居在瀑布周围。成年后侧翼展开可达三米之长。纳美人利用自己的QUEUE同蝠魟兽的一根触角相连后即可将其驯服,不过蝠魟兽一生只会服从一个纳美人作为主人(可能通过双方外接神经系统认证,生物磁场吻合建立伙伴关系)。
蝠魟兽的强化形态生命体。
极少纳美人能驯服蝠魟龙。
蝠魟龙(Great Leonopteryx)
蝠魟兽的强化形态生命体,体积比前者大出几倍有余,空中掠食霸王,并以前者,纳美人跟地球人为食。周身布满红黄黑相间的条纹。飞行速度奇快,拥有急速攀升等飞行技巧。
锤头雷兽头部有一块突起的大横骨,酷似锤头鲨。
锤头雷兽(Hammerhead Titanothere)
大型类犀牛草食动物,体格等同于大象两倍,拥有六条腿,脾气暴躁。头部有一块突起的大横骨,酷似锤头鲨,皮肤坚硬到可以抵御一般枪炮攻击。生活在潘多拉星雨林中,是人类地面部队的重要威胁。
斑牛容易受到惊吓,并会带来巨大破坏力。
斑牛(Sturmbeest)
潘多拉星上的巨型陆地兽,身高五米,体重达十吨。性情温顺,喜群居,有时多达上千头沿河流移动。但是容易受到惊吓,并会带来巨大破坏力。
死圣兽是潘多拉星最凶猛的陆地掠食者。
死圣兽前肢大爪拥有恐怖的破坏力。
死圣兽(Thanator)
潘多拉星最凶猛的陆地掠食者,体长近六米,高两米半,有六条腿,奔跑能力惊人,其前肢大爪拥有恐怖的破坏力,只有纳美人可将其驯服。
【地球人部分】
机甲战士是人类在潘朵拉星球上用于战斗和拓荒使用的军用机器人。
电影最后它将与杰克展开一场大战。
机甲战士(A.M.P. Suit)
该款机器人是片中人类战队在“潘朵拉”星球上用于战斗和拓荒使用的军用机器人。平衡性和灵敏度极高,装有重装甲,前臂配备了火力强劲GAU90加农炮重机枪,并且适合在多种地貌和气象条件下使用。而其造型肯定会令人想起卡梅隆在执导过的《异形2》中所用到的一款极为类似的机械人,同时也酷似《黑客帝国》中人类使用的战斗机器人。此外人类方面还配备有蝎子战机,大力士运输机,神龙战机等武器装备。
长达五百米的大型宇宙探索飞船。
普罗米修斯号飞船(I.S.V Prometheus)
人类使用的大型宇宙探索飞船,长达五百米,拥有核子反应堆作为动力源,可达光速。
资源开发管理局(RDA,Resour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人类非政府组织,专职在潘多拉开采unobtanium。输送了大批军队驻扎在被称为“地狱之门”(Hell's Gate)的军事基地。
第三章:十四年磨一剑铸造《阿凡达》 卡梅隆儿时奇想终圆梦
酷爱奇想 儿时幻梦萦绕心头
说到《阿凡达》的创作动机与灵感来源,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的卡梅隆儿时便喜欢制造一些可动的玩具自娱自乐。非常钟爱科幻电影与小说的他就曾表示“我的灵感来源非常单一,都是从我儿时读过的科幻小说中得来的。而且其中的一些并不是科幻小说。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瑞德·哈葛德等等充满阳刚之气的丛林冒险题材的作家们。我曾经一度想要做一个老式的丛林冒险,只要把故事背景放在其它的星球上,并且按照它的规则去表演就可以。”所以《阿凡达》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潘多拉星球上就不足为奇。
卡梅隆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旧已经开始创造《阿凡达》故事的雏形。
上世纪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想象碎片在卡梅隆的脑中集合成了他第一次编写的剧本,其中就营造了一个满是宇宙飞船,外星生物跟全新星球的瑰丽世界,甚至还根据进化论设想出了外星种族的基本形态,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可是一个生物可以自己发光的世界”。1976年到1977年期间,从大学辍学、干着卡车司机并兼职白天送外卖的卡梅隆在闲暇时还是写写科幻小说,制作一下各类电影模型。那一年,《星球大战》的上映再次点燃了他心中的创作激情,一直以来他都梦想能够制作出《星战》那样的科幻巨制,卢卡斯的成功令他忿忿不平,自己应该出手了。
不顾妻子的埋怨和愤怒,卡梅隆砸锅卖铁淘换来一些简陋的电影拍摄设备,自己跟几个朋友捣鼓起短片制作来。这期间他创作了一部叫《Xenogenesis》(克赛诺起源)的剧本,还说服当地某位牙医赞助两万美子拍摄出一款12分钟长的短片,大概讲述了某外星机械人同拥有巨型机械骨骼的人类女子PK的故事。卡梅隆亲自制作了片中的模型,本来还打算去好莱坞找摄影棚和电影公司资助其完成整片。但在当时并没有几个人对此有兴趣,碰了一鼻子灰的他最终悻悻而归,现实的确比梦想冰冷的多。
触碰梦想 太过超前终搁置
八十年代初,凭借自己制作特效模型的手艺跟独特创意,卡梅隆终于进入了B级片之王罗杰·科曼的新世界影业工作,虽然干着所谓特效师,艺术指导之类的碎催杂活儿,但毕竟算是进入了电影工业领域。在这段时间里,卡梅隆积攒了很多实战经验,包括为后来的B片儿经典《杀出银河系》,《世纪争霸战》制作特效模型等,成为科曼手下最得力的视效专家之一。1981年,卡梅隆终于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导演恐怖灾难电影《食人鱼2》。
卡梅隆最先设定的纳美人是绿色的。
这之后卡梅隆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踏上自己的电影之旅,期间通过《异形2》,两集《终结者》,《深渊》,《真实的谎言》等片终于确立起好莱坞一线大导演的地位。1994年,功成名就的他再度开始心痒痒,积蓄在脑中近二十年来的创意又开始蠢蠢欲动。一篇足足82页的剧本很快就完成编撰,这便是《阿凡达》的故事雏形。故事讲述了一名下肢瘫痪的地球士兵来到一颗神秘星球,并与星球上的原始种族相遇进而衍生出基因改良人的出场,以及人类同外星种族的大战。起初在剧本中,纳美人的设定并不像现今我们所看到的是蓝色,而是通身绿色。“你会在《在上帝的领土游戏》(At Play in the Fields of the Lord)和《翡翠森林》(The Emerald Forest)里看到同样的主题。这几部影片的故事背景没有太多联系,但故事讲的都是文化或文明间的冲突。对我来说,那是另外的基准点。影片中有美的一面。我在影片里加入了全部主题。随后你通过科幻的镜头看到这些。影片出来后看起来会很不一样。但在宇宙背景的故事里,这些仍会让观众认同。观众看了也会非常舒服。”显然,这位影坛大佬已经憋不住了。
1995年,卡梅隆同DIGITAL DOMAIN(简称D2,业界著名特效制作公司)的CEO以及主要人员进行了一次闭门会谈。席间他向众人阐述了心中的异世界奇观:不需要太多真人出演,一个完全生造出来的新世界,无数有10英尺高的绿色外星人,他们的表情丰富,动作精妙,总之一切看起来都必须像真的一样。但是很快就被专业人员告知,以当时的CG技术手法根本无法完成,并且会耗费太多的精力与资金,而采用传统化妆也没可能达到卡梅隆要求的效果。加之当时的3D技术与IMAX屏幕的硬件条件也无法完美的呈现出卡梅隆心中的视觉想象,投资成本初算过4亿,吓走了所有电影公司,就连老东家福克斯也怂了。
不过这并没有令卡梅隆心灰意冷,1996年拍摄《泰坦尼克》期间依旧宣布:《阿凡达》将利用CGI,虚拟技术创作一些主要人物,预计花费至少一亿元。《泰坦尼克》的巨大成功使卡梅隆成为神级一样的存在,全世界无数影迷都在翘首期待他的下一部影片,可是他却好像突然从人间蒸发一样,相关的报道与新闻越来越少。由于之前跟福克斯合作拍摄《泰坦尼克》之时,关于预算超支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在得到了7500万美元的分成后,身心俱疲的卡梅隆已经不想马上就再次开动拍摄新片。事实上,他的心中除了《阿凡达》之外,已经没有更合适的选择了。
卡梅隆不断完善技术最终终于拍成了《阿凡达》。
重启计划 《阿凡达》天神下凡
卡梅隆当然没有闲着。一方面通过拍摄纪录片不断研究完善3D技术,一边寻找相关的技术团队制作公司为新电影的拍摄做铺垫。几部深海探险题材的纪录片成了卡梅隆的技术试验田,他为此发明了水下IMAX摄影机,双镜头虚拟摄影机,实现了他心中对于下一代摄影机要求:更轻便,易操作,符合电影拍摄习惯,拥有无与伦比的高解析度,同时可以直接拍摄3D效果画面。而在《异形2》之后,他也确实没再染指过太空题材的科幻片,心中愿梦与冥冥指向都在亦步亦趋中交合到一起。
随着3D电影技术与CG特效制作大爆发式的发展水准日趋完善。卡梅隆预见到一个崭新的电影视听时代即将来临。2005年春,他再次找到福克斯公司说服其投资一部分钱(据传是几百万美子)让其拍摄一段花絮片段。一个多月后,由工业光魔制作的这支片花终于打动了福克斯高层们的心,一挥手批给了卡梅隆近两亿元供其造梦(共投资3亿)。随后有派拉蒙以及其他投资商再度追数两亿美金。福克斯的当家大佬默多克给予了卡梅隆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在他眼中,自己也许将与这位好莱坞“烧钱天王”一同缔造一个电影新奇迹。同年6月,卡梅隆宣布将拍摄一部代号为880项目(project 880)的电影,同期还打算将日本科幻漫画《铳梦》搬上银幕。但同年底又再度改口,期间烟雾弹放个不停,变数颇多。
一直到06年7月,卡梅隆正式公布《阿凡达》拍摄计划,并将于08年暑期上映,但后来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承认:这部电影让卡梅隆完全成了“跳票之王”。由于对特效技术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制作成本的不断攀升,电影根本无法如期完成,上映日期一拖再拖。不管是极客宅男,狂热特效爱好者,还是普通影迷,等的“花儿也谢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动力让这些铁杆们每日搜罗着关于这部电影的只言片语,甚至有人不断声称和质疑自己在有生之年还是否能看到这部已成传说的史诗巨制。眼见21世纪的头个十年即将完结,老卡终于在07年底宣布,《阿凡达》将在09年12月18日全球上映。这个儿时就有的奇想幻梦,真的要像“天神下凡”一般登上大银幕了,而全球无数影迷也长舒了一口气,这次是真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