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所有特色感浓郁的国产片一样,《建党伟业》会让观众觉得思想权遭遇剥夺,整个人的精神进入到一个与普世价值完全隔离的洗脑系统--将我们囚禁终生永远无法逃离的系统。而紧张、压力和恐怖能够产生麻木效应,侵淫日久,《新闻联播》也会变成喜剧。所以,我喜欢《建党伟业》。
在一切带有政治宣传目的文化产品中,历史总是要化妆一番。如果整个世界是个“罗生门”,那么,历史只可能在她发生的那一刻最真实,此后的一切记载、礼赞必定歪曲。而人类文明社会一直在探索着最具人性、历史观最正确的故事方法,自电影艺术问世以来,已然有无数经典具备了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价值。电影成为最受信任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形式。不过,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国产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即背离世界潮流,自说自话,自给自足。
以《建党伟业》为例,这部电影是无法让中国内地以外的观众看懂的,他们从来没有看过这种需要带着中国式教育赐予的文化枷锁才能解读的历史片,他们绝对不明白为什么一部历史题材的剧情片竟然象纪录片一样不停用地大量字幕去注解每场事件每个人物,相反,中国观众倒能对此心领神会,并按图索骥找到其意义所在:大家从小所受的教育已经将全部“历史真相”渲染为无法抹除的记忆,因此,即便影片本身蜻蜓点水皮毛之作,特色环境下养成的政治联想能力却令人民应接不暇倍感沉重--《建党伟业》就这样成为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巨片:她以无比磅礴的气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端狭隘的视野,其表现形式及思想内容,是一个浩瀚的空洞。
《建党伟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她以高度成熟的现代电影手段(我欣赏黄建新导演是从《黑炮事件》开始的,我至今保留有当年有关这部电影的文集)完成了集法西斯美学之大成的《复兴之路》所无法完成的思想输灌,影像的写实感,细节刻画的精微使之更具迷惑性、不那么杀气腾腾--因此,电影是被利用了的。
我们看到法西斯美学最最擅长的人海战术已经史无前例地扩张到主角层面,一部历史剧情片中,人物众多,视点分散,而且相互之间少有交集,只是伟人与名人的盛大拼图。同时,在片长以及照顾全面的春晚式思维压力之下,人物塑造一一地被忽略,毛泽东当兵的历程、周恩来的入狱、邓小平的赴法,包括此前蔡锷、蒋介石的行为,都是一闪而过,需要观众回顾中学教材或者恶补党史才行--因此,现代电影的功能其实在这里缺失了,电影又回到了“活动照相术”的年代。
即便如此,我仍然强烈地喜欢《建党伟业》,这绝不是因为她具有这样那样的病理意义,而是这部电影中很多场景让人想起1988年过后7月之前的历史事件,她提醒我们,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是知识,是文化,是拥有知识和文化的年轻人。不过,显而易见,影片作者意识到了内容可能违禁,为了遏制人们的联想,影片中的军警特务都是井然有序、彬彬有礼的。所以,观众只看到李大钊头上包了块纱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