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3月4日电(记者胡锦武)一名18岁女孩只因为网友答应借钱的网上承诺未兑现,竟邀集他人绑架并将网友残忍杀害;一名15岁少年因在网聊时与人发生口角,竟编织谎言挑起一起恶性杀人事件,造成一死二伤的严重后果。人们从近日发生在江西瑞昌和景德镇的这两起案件中看到,原本虚无缥缈随性而至的网络谎言,却酿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惨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11月,年仅18岁的宋某与被害人张某(21岁,九江市人)在互联网上相识,张某在网上答应借200元钱并为她买衣服,但由于承诺迟迟没有兑现,宋某一怒之下竟邀集他人将张某骗到江西瑞昌,残忍地将其杀害。此前不久,景德镇市15岁少年曹某在家中上网聊天时,因与景德镇某校学生邱某发生口角,遂编织谎言,在网上挑起邱某与正在网吧上网的涂某间的殴斗,邱某被当场砍死。而据景德镇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公安机关处理的因网上聊天时互相欺骗谩骂引起的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成为社会治安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虚假誓言、网络迷情交织的暗流涌动,不可避免地冲击着社会的不同层面。2004年5月,江西奉新县一名未成年少女因为轻信网上誓言,在和网友约会时惨遭轮奸。同年5月底,南昌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周某被判刑: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他冒充公司“老总”,在网上以动人的谎言频频虏获他人“芳心”,骗取财物近7万元。
或许正如周某交代的那样,迷恋上网的女性很多对现实生活不满或不甘于平淡的生活,因而渴望在虚拟世界里找寻“幸福生活”,而这类女性往往辨别能力弱,容易轻信谎言,促成了他的频频得手。
从事心理学研究20多年的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建平教授认为,对网络谎言的轻信源于对网络的沉迷,当一个人对网络产生依恋心理,就容易丧失正确的思辨能力。因此,要避免落入网络陷阱,首要的是隔断网络痴迷者的心理依赖,遏制网络谎言的泛滥,使网络真正成为文化、文明传播的工具。
2005 3 15 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