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达方庄的肯德基店时,郑渊洁和他的儿子郑亚旗已经在那里等候了。桌上放着为记者要的一杯咖啡,惭愧之余,心生感动。爷儿俩理着相同的发型,很短的寸头,比第一次见他时的光头茂密多啦。间杂些许的白发,让人陡生感慨,这个曾经那么深地影响我们童年的“童话大王”,已经是快知天命、父辈级别的人物了。临窗而坐,话题除了童话还有生活。诚恳质朴的话语,北方汉子爽朗的笑声,以及他和儿子那份自然的亲密,都使我不由得相信,在他所营造的那个童话世界里,就应该是由他来执掌国王权杖的。
从低幼童话到荒诞小说
一直离群索居埋头笔耕、业余最大爱好是养狗的郑渊洁在今年年初成为焦点,原因是他一个人写作的杂志《童话大王》不再刊登其新作而改为以前的作品。“我现在的作品更适合大学生看。家长有意见,媒体也出来批评,认为有些内容‘少儿不宜’,杂志社觉得定位还是应该面对小学生。以前的作品有七八百万字,按照月刊的承载量,可以持续不重复地刊登16年。也就是说,能够让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一直看到大学毕业。”
让郑渊洁苦恼的是,自己的确写不了原来那种低幼童话了,如今的风格倒更像具有魔幻色彩的荒诞小说。“我最早开始创作童话是在亚旗出生之前,因为自己和别的孩子接触很少,所以许多故事以他的生活为素材。另外还有一大批固定读者,他们的反馈也会让我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这些来调整自己的作品。当时我也就二十来岁,跟孩子们也很接近,能够把握那种语言和心态。现在我、亚旗和读者都长大了,作品也随之改变。这没有办法。”
这个自成一路的“童话大王”最早接触并受其影响的作品是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以及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也是他惟一从头到尾阅读的两本书。而身为作品原型的亚旗,对他所有童话的评价却是“还凑合”,一点不给老爸面子。
曾有媒体安排他和彼此都不认识的韩寒见面,因为他们在一些观点上颇为接近。郑渊洁觉得韩寒很有才华,两人谈话也很投机,属于“一丘之貉”、“臭味相投”。“不说别的,18岁能养活自己,不再靠父母,向国家纳税10多万元,无论如何都比同龄人先走一步”。
儿子体验生活,自己负责写作
19岁的亚旗初中毕业之后再也没有继续学业,而是在朋友的网络工作室做网站设计和维护,包括他爹的个人网站——当然,薪水同样要开,价码略微优惠。闲下来的时间还去炒股,现在他已经用自己挣的钱买了一辆奥迪A6轿车,而他爸还是开他的吉普。郑渊洁已经完成的作品里20部至少有10部由亚旗提供构思,关于炒股、跆拳道、网络的内容全部来自亚旗的世界,虽然他也跟着儿子一块儿到股市大厅里看大屏幕。“我连黑带、蓝带都分不清。我俩分工明确,他去体验生活,我负责写作,俨然一个家庭作坊。”亚旗在旁边叫嚣要抽取版税,记者也跟着起哄,郑渊洁挠挠头,狡黠地未置可否。
这爷儿俩的关系一点不像父子倒更像哥们儿。包括亚旗在不上学这一问题上,郑渊洁也有自己的理由:“对于一个人来说,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是他的一笔财富。当其他孩子都还在按部就班地读书时,他却能在这段时间里体会生命、生活和社会,即使他最后‘沦落’到成为一名作家,也会因为这份特殊的体验而写出不一样的作品来。”“惟一的遗憾是他难以接触女生,丧失了初恋的机会。”亚旗立马跳出来纠正:“我就是50岁开始恋爱也是初恋啊!”郑渊洁连忙道歉:“对不起,是我口误,应该是丧失了‘早恋’的机会。”
做一个不折不扣的顽童
有两个细节让人难忘:采访当中,一位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走过来跟郑渊洁打招呼,说他很喜欢他的作品。郑渊洁从车上给他拿来一本最新的《童话大王》,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小男孩伸出他的手来和他握手,没有任何扭捏。是郑渊洁平和的微笑让他如沐春风。结束采访后,他还要和亚旗到附近的家电商城去搞一个恶作剧:利用红外线遥控把所有的电视关掉,吓老板一跳,结果由于没有电视而未能得逞。不过看他跃跃欲试和一脸遗憾的样子,实在有点老顽童的味道。保持童心,还有什么比一个童话作家更重要的呢?
1979年9月15日,郑渊洁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了他平生第一篇童话小说《黑黑在诚实岛》,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创作道路。这个更愿意别人把他叫做“皮皮鲁之父”的作家,用他20多年的努力,营建了一个人的童话王国。文/周春林
《北京青年报》2002年4月1日
http://china.com.cn/chinese/RS/126133.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