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沦丧,时代的悲哀
----谈《书树》中的陈水义
作者:LKVV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就是说郑渊洁作品中的一大缺陷就是对人物的刻画不够深刻。对此我曾经多次批驳过,我说认为小说就是要塑造人物形象是一种很传统的教条式的定义,现在的西方现代派小说,别说塑造人物形象,甚至连故事情节都不受重视了。因此,不注意对人物的刻画算不上小说的缺陷。然而在郑渊洁的不少作品中,郑渊洁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能力也相当出色。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没有脸谱化倾向,相反,人性的复杂在这些人物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善,没有恶,没有好人,没有坏人。这里要谈的,便是《书树》里的陈水义。
郑渊洁很少在作品中描写像陈水义这样的老知识分子。虽然他对靠纳税人的钱养活的作家向来就不屑一顾。(“作家应该是全职纳税人。靠纳税人养活的不是作家,是作假。”《智齿》)然而郑渊洁却对陈水义这类老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把握得相当准确。在陈水义身上,体现出中国老知识分子的无尽悲哀。
道德我们来分析一下像陈水义这样的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和形成原因。这一类老知识分子是在49年后形成的,他们的性格中不乏善良的一面,却又往往同时充满了自私。他们常常为了争名夺利而明争暗斗,表现尽了自己的无耻。他们平时看上去很温和,很真诚,然而内心深处又填满了与他们学到的为人处世的标准不相符的肮脏。他们就在这种矛盾中痛苦地挣扎,却无法得到解脱。他们表面看上去很乐观,然而骨子里却是无法言说的悲哀与陈年的血泪。自从1949年以后,在极左思想统治的那段时间里,中国的知识分子要么被拉去改造,要么就是被养起来。而被养起来的这些知识分子,自然就成了御用文人。他们有他们的悲哀,他们想说几句真心话,却又害怕自己经被改造,被批斗。一次次政治运动无情地打击他们,这使得他们越来越胆小。各地都有相应的作家组织,这些组织的各级领导人员又与相应的行政级别挂钓,这使得本身就处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不得不为作家组织里的职位而明争暗斗。到了后来的改革开放,知识分子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相反,面对着商品经济的大潮,软弱无能的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他们并不是不善良,他们毕竟是受过教育的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然而他们的悲惨命运注定了他们的自私,他们的无耻,他们会为作家组织里的一个小职位而打得头破血流。
很显然,如果你仔细分析《书树》里的陈水义,便会发现郑渊洁对这类老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把握得相当出色。首先,陈水义不能不说一个悲剧式的人物。虽然“诗人”这个头衔听起来很神圣。他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三流诗人,为了能够在作家协会里混出个名堂,他不是努力去写诗,而是不放过任何一次文学聚会,刻意搞好和同行的关系。然而他却同样是个无耻的人物,为了将王菊香的书树骗到和以使自己成名,他便用了很卑劣的手段。他跪在王菊香的面前以与妻子离婚为价值要求得到书树。事后他又与妻子设计好阴谋以摆脱王菊香。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善良的人,王菊香在他家当保姆时,陈水义不但不像王菊香前任雇主那样心怀不轨,反而以真诚相待。王菊香后来将自己的所有资产都投入到了为家乡修高速公路的工程中,当资金出现20万缺口时,陈水义又悄悄捐出了20万,坚决不留姓名。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悲哀交织在陈水义这个可恨但也可悲的老知识分子身上。他既是人性沦丧的代表,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郑渊洁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写了一系列的中篇,我一直认为《书树》是其中相当出色的一篇。特别是其中的陈水义,显示出郑渊洁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依然有高超的技术。同时,也表现出郑渊洁对陈水义这类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分析得相当透彻。
2004年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