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生活中就出现过一些分手的案例,所以颇有感慨,甚至可以说震动很大,其中一个还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上学的时候他们很幸福的,毕业后,男孩子跟着女孩子到了她所在的那个大城市,女孩子是我的朋友,她经常会告诉我他们吵架了,而缘由却都是很细碎的事。有一次我去那个城市,找他们玩,就能看到一些细节:逛街时吃午饭,女孩找了一个比较上档次的地方,男孩却感觉没必要到这样的地方填肚皮。可那时候我还是感觉他们很幸福,因为男孩很努力,很能干,那种拼搏精神让我很感染,我在他的住处过夜时,促膝长谈,他每句话都在盘算着怎么样能让他们的未来更幸福。我甚至把他们的爱情当作典范跟别人讲。可后来的一个情人节,女孩给我发短信说他们分手了,我以为他们又吵架了,她说没有吵架,就是这样平静地分手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嫌贫爱富,更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出身不同也就决定了在价值观、生活习惯、眼界等方面的天壤之别。做朋友可以,可是做夫妻。。。城市男娶农村女倒也没什么,城市女嫁农村男,问题就凸显了。而且这不是可以迁就的事。所以“门当户对”还是很有道理的。
上学的时候因为大家都是同学,相对不怎么重视出身、生活等方面,所以能谈得来。一旦走入社会,开始实际生活的时候,矛盾就会越来越突出。
所以我会建议出生在小地方的人毕业后不要再回去了,要去大城市。不是为了自己,因为自己从小养成的那些东西都已经凝固了,长大后能改变的很少;而是为了自己的后代,给他一个高起点。所以我才会向往着去北京,徐州虽然也是个大城市(人口800万,含县区),是江苏第二大城市,可比起苏州、无锡这样的“小城市”,文化、经济各方面还差得很(苏州下辖县张家港的经济水平和徐州相当)。以至于2004年在北京见郑渊洁的时候,郑渊洁问我:“徐州人口有10万吗?”当时我也不知道徐州人口是多少,就胡乱说:“恐怕得有100万吧。”郑十分惊讶:“100万!”我赶紧说:“这只是市区人口。”
貌似说的太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