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david在2005-2-20 13:43:30的发言:
呵呵 我来看了 不过说实话 偶比较推崇的是:兵者,诡道也。而且好像忽略了中国的战斗阵型~~ 这个好像也是古代比较注重的一个环节 很有可能出奇制胜~~ 而且强弩得优势没有说出来 战国时期相关弩的战术就很多变! 轻骑兵得率先骚扰引敌深入 而限于敌方的弓弩射程马其顿只能限于两为其难~~~而且我认为部分重步兵与部分轻骑兵对重骑兵的防御可以实行 重步兵也未必能够占到什么便宜~~
1。 两军相遇,会战将必然发生。克劳塞维茨曾详细论述过其理由。秦军的部队也是以步兵为主,不可能完全做到如帕尔提亚人那样完全靠骑兵机动骚扰代替正式会战。指望秦骑兵单独击溃敌军,显然是不现实的。
2。 东方军队一向是以轻型部队为主的:就象在卡莱一样,“火力”不足的罗马人被虐杀至渣;而在西方军队拥有强大“火力”的情况下,如安东尼征帕尔提亚之役或瓦勒良征帕尔米拉之役,前者虽遭受失败但仍能依靠其强大投石手部队掩护而撤离;后者的两场战役同出一辙,都是帕尔米拉军用“火力”压制了罗马人一天,但罗马人能撑到对方箭射光的时候,于是全部由轻型部队组成的帕尔米拉军随即被重步兵击溃。——于是在这样的对抗中,与其说是战术上的理由决定胜负,不如说是战略上的理由:卡莱战役里,苏雷纳用一千头骆驼往前线不间断的续箭,因而保证了“火力”的持久,也因为相反的缘故,帕尔米拉军遭到败北。另外还有一场战役中双方能够投入的某兵种数量——就象秦骑兵究竟有多大的规模——这些是战术层面的探讨无法解决的。本文马其顿军的优势在于其重骑兵。请您再阅读一下,谢谢。
3。马其顿轻步兵使用弓箭和标枪。可以确保在射击中击败秦军轻骑兵。注意,秦军骑兵是不能用“射程超过300米”的强弩。除非他们先下马做到地上用腰或者腿拉好弩,然后在上马射击。即使有了马蹬以后,原则7:在射击对抗中轻步兵对于轻骑兵具有优势仍然有效。具体例子可以参考十字军系列战役,在本文的资料中,[1]Archer Jones, The Art of War in Western World和[3]Charles Oman, The Art of War in Middle Age都有详细描述。对于无马蹬时代更是如此,没有马蹬情况下骑兵射击难度更大。重步兵面对骑弩, 一方面步兵目标较小, 另一方面大型的坚盾可以提供充分的保护。但重步兵无法向对手发动有效的打击。另外指出一点,马其顿轻步兵不是“投射兵”。马其顿弓箭手的威力肯定超过骑马弩手,因为后者不能使用真正的强弩
5。 中国弩先进之处在弩机,除此之外乏善可陈。要是按照史书记载,中国弩在射程400米上以“四发两中”,“四发三中”作为射手的“达标标准”不乏其例。对于在下来说,这些数字有些匪疑所思,即使迟到19世纪中期以前的滑膛/线膛枪恐怕也不过如此。为何中国古代战争形式却没有相应变化?
而且也确实有人根据这些推论出鸦片战争中的英军步兵火力尚不如唐宋弩手,问题是火枪威力如何除了记载尚有实验,不知道中国弩的威力除了书上的数字外,是否有后人仿制并测试之?
6。 中国野战中,靠阵法取胜的并不多,而且很多阵法只在一次战争(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如鱼丽阵、却月阵、叠阵、鸳鸯阵等。如果你想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当利益发生根本性冲突时,战争不可避免。而且任何完美的谋略都要有战术上的支持,都要有坚强的实力做保证。过分强调谋略而不重视战术的结果,就是被对手用极简单的战术击败。
任何战斗的基本模式都是两军正面对抗,然后才会引申出迂回,侧击等诸多模式,这一点东西方都是一样的。如长勺之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直接说明当时的会战也是直面对抗。当然以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役打法也就多种多样,越来越复杂。同样,在西方也是如此,在塔西陀历史,编年史中很多的战役并不是标准的会战。我们现在讨论的兵种战术,我排除双方指挥官的差异,是有必要的。否则,我们这些东方环境下想法,恐怕会认为西方人不会这么做。这实际上和西方人认为东方人不可能做到某事的想法,如出一辙。不符合料敌从宽的原则。
当然你可以出奇兵不错。但这一策略, 有一个前提条件, 即正兵在短时期内不会被对方正兵打垮, 不然对方可以根本不管你奇兵的牵制, 只要直捣你的老巢就可以了。
7。 从意大利战争的经验看,开阔地的火枪手必须要有重步兵掩护才行,即使使用了人工或者天然障碍物。在Archer Jones理论中,“轻步兵只有采用hit and run策略”是指两兵种单独对抗,比如在马拉松或者普拉迪亚(当然波斯是还有轻骑兵,不过不改变情况),波斯人取胜的希望只能在这里。
如果是多兵种协同作战,本文中提到过一个“……在许多情况下,重步兵由于某种原因(如对方重骑兵的侧翼威胁)无法有效前进。……”。这属于重骑兵和轻步兵协同对付重步兵。此外在普瓦迪埃和阿金库尔,则体现另外一种方式:重步兵和轻步兵协同对付重步兵。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