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渊洁洪晃麦家李承鹏话中国当代文学现状和出路
2011-01-06
郑渊洁:我觉得中国当代文学最缺少的就是像麦家和李承鹏这样的作家。麦家的书我很喜欢看,李承鹏的书我前天收到的,也是一口气读完的,觉得非常好看。儿童文学作家不可以说别的话。现在就业形势不是特别好,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财务自由,尤其是北大学文学的人。
郑渊洁:很羡慕李承鹏,能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用考虑少儿不宜的事。
郑渊洁:我觉得中国当代文学最缺少的就是像麦家和李承鹏这样的作家。麦家的书我很喜欢看,李承鹏的书我前天收到的,也是一口气读完的,觉得非常好看。儿童文学作家不可以说别的话。现在就业形势不是特别好,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财务自由,尤其是北大学文学的人。
郑渊洁:我要向年轻人讲讲我的“中国梦”
2011-01-07
2010年我过得还行。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生活中出现微博这个东西。新浪微博2009年就出现了,但我一直不明白怎么回事,直到去年2月2号,我有次加油加错了,97号的油加成93号的了,正好当时也听说在微博上求助的话效果会比较好,就上去发了一条,没想到很快就有人回复。那是第一次,从此就喜欢上了,成了个“微博控”吧也算。后来在微博上,就有很多粉丝会跟我说,当年看我的童话长大的,当时还给我写信,我是第一次和自己的读者有这么密切的近距离联系,而且他们都长大了,感觉非常神奇。于是我想起自己保存的他们当年写给我的那些信,随机抽了十封,然后在微博上开始“郑在寻找”,希望能找到当年的他们,结果是最快的16分钟就找到了,最慢的也才五六天,都找到了。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惊奇,所以说微博算是今年我生活中的一个比较大的转变。
另外我今年也55岁了,以前每年会全国各地去演讲,但在家人劝说下,今年开始缩减到每周只是在皮皮鲁讲堂讲一次课,这两个小时的课程对我来说也很重要,这样我得以和孩子保持接触,了解他们。我固定的写作时间还是早上四点半到六点半,雷打不动,几乎成了生物钟,所以其实白天的时间会剩余很多,这就更加有利于把我培养成一个微博控了。我很乐意学习新的网络语言,和粉丝进行各种好玩儿的互动和游戏,例如最近就在做“郑在拼图”,这个其实挺不容易的,有点像是十字绣,每次都花很长时间,但是很快乐。
其实去年一直持续在做的还是关注北京这座城市,我5岁就开始在北京生活,对这座城市很有感情,我们都知道,当顶级感情发生时,你就会发现她很多不那么尽如人意的地方,然后指出来。例如有一次我看见大望路那的公交站人山人海很可怕,就拍了张照片发到微博上,附注:“如果分管这块的公务员看到这张照片,晚上还能睡得着?”后来再去看,发车量明显增多了。我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能使这个城市变得更适宜人居住,或者让更多人文的传统保存下来。
2010年,儿子郑亚旗全力以赴做的一款儿童网络游戏正在内测,2011年就能上线。这款游戏是《皮皮鲁和419宗罪》,根据当年我给他做的一本法制教材改编的。当时我去北京一家少管所,突然发现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错,老师和家长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他们没有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我就到新华书店买了本《刑法》,一条一条讲给郑亚旗听,后来觉得太枯燥,就把419项罪名每个都配上故事,做成教材,后来也出版过,卖得很好。现在他做成游戏,也很有意义,因为它就是一款普法的游戏,你玩完之后能参加司法考试了。
对于中国社会而言,这一年看上去可能有些昏天黑地,但实际也没有那么可怕,毕竟现在网络和媒体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信息的了解速度和尺度也大了很多,也是一种进步。但是在很多事情上,还是希望今年中国能够拿出好的解决方案,例如老百姓承受不起的房价,例如强拆,希望很多事情上政府不要做得太随意,至少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不让老百姓承受不该承受的。其实对于社会和国家,我有一些担忧,是不是今年大家都要过紧一点的日子呢?现在通货膨胀的势头越来越明显,如果加息的话,加多少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多少百万的人要失业,要是不加,也不行,老是用调高存款准备金来缓解经济压力,可能会有些危险,所以我觉得今年会不会大多数人都会紧张一些。但另一方面,这些年其实也一直在喊泡沫要破裂了,但一直也这么过来了,问问懂经济的人,储备什么最安全,他们老是回答人民币最可靠。所以也可能是我杞人忧天。
说到今年比较开心的事情,就是皮皮鲁和鲁西西30岁了,生日庆典会年初举行。现在21世纪出版社和郑亚旗正在筹备,会请一些读者过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到时候会有我一个20分钟的演讲,主要是把30年来我写童话的经历浓缩起来讲,讲我的“中国梦”如何完成。我们总是在说美国梦,对我来说,一个没怎么上过学,只依靠个人写作探索走到现在,这样一段经历,希望能对青年人有些鼓励和作用吧。这次演讲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要精心准备一下,重新回顾自己的30年,会把过去所有的演讲都拿出来再看看。30年毕竟是个比较长的时间概念,对我来说,不能复制。
2011年,我还希望儿子郑亚旗能结婚,毕竟28岁了嘛。
2011年,我希望自己能做“起重机式”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提升的人,不希望再兼顾二踢脚式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人,例如给这个社会提意见时,并不需要那么恶言恶语和刻薄,完全可以更有礼貌地沟通,毕竟我们是希望这个社会更好。
2011年,祝愿大家都好
皮皮鲁鲁西西整30岁了
2011-02-11
两年来,郑渊洁一直都在寻找《童话大王》的接班人。他开出的接班人的标准第一要会编故事,要有想象力;第二要有悟性。他透露,继承他衣钵的是七八个小孩,目前最小的才上小学二年级,最大的上初一。
停写《童话大王》,并不意味着郑渊洁要退休歇笔了。已经发表2000万字的郑渊洁现在每天都要写近万字,他表示一直都要写下去,“我现在在写长篇小说,主要是给年轻人看的,已经写了几十部,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出版”。至于4年后郑渊洁会不会独自办一个给成年人看的刊物,他表示“说不准”。
宣布退出中国作协后,郑渊洁表示要把所有财产捐赠出去做慈善事业。他表示,当前要做的事情是拿出一部分钱设立一个文学奖,每年一评,奖金一定要高。他将自己要设立的文学奖与茅盾文学奖作了对比,“奖金一定会比茅盾文学奖高”。
"差生"皮皮鲁成人记
2011.2.15
如果在现实中,这个叛逆的男孩到了而立之年会是什么样呢?“30岁,应该当爸爸了。现在在供楼,他应该是不啃老的。由于得供楼,他可能很在意和老板的关系,可能会影响了他的创造性。他也想让自己的孩子上重点学校,可能也会帮孩子写作业。他骨子里不妥协,可也要养家糊口,每天要挤公共汽车,也挺可怜的。”在北京大望路SOHO现代城皮皮鲁大讲堂里,“皮皮鲁之父”郑渊洁背对着窗户,扫了一眼窗外的写字楼,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说。
郑渊洁给出了一个并非童话般的结局。
但是,坐在现场的任陆圻有些失望——她本以为这会是一场party,没想到,它只是一个挺正经的发布会而已。
郑渊洁为皮皮鲁庆生
2011-02-11
1978年,我看到报纸上有一个信息,中国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了,于是决定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并将第一篇童话诗《小壁虎辉辉》寄给了《向阳花》杂志。在《向阳花》当编辑的于友先拆开的第一个信封就是我的诗,之前我也有投稿,但是只收到铅印的退稿信,只有他给我亲笔写了信,说你的诗写得很好。后来,他从少儿的编辑进步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的署长。”随后,郑渊洁和于友先拥抱。于友先透露,自己一家三代,都是郑渊洁的读者。
忙于穿越,不读童话
2011-02-20
6成孩子追捧玄幻题材
童话阅读·调查
老师开不出童话阅读书单
家长说青春期教育更迫切
孩子,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
忙于穿越,不读童话
本报记者 薛莹
从郑渊洁“童话大王”这家童话老字号的30年时光流转中我们看到,童话离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远。那么是孩子不爱读?是他们无书可读?还是不断变换的阅读方式和信息渠道在改变着孩子们的审美和认知?
2月10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典,祝贺皮皮鲁和鲁西西30周岁生日。在微博的欢腾和70后80后奔走相告中,我们无法得知今天的孩子的反映。
于是在皮皮鲁30而立之时,记者联合长寿桥小学,随机抽取了25名同学及其家长,进行了一场关于童话阅读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只能套用一句话来表达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80后在追忆皮皮鲁,200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很多并不知道郑渊洁。
他们身处更为多元化的阅读状态,而他们的最爱,是玄幻!
多数同学看过皮皮鲁
但他们的评价是“一般般”
提及中国的童话大王,记者想当然地以为,郑渊洁的名字应该家喻户晓。而作为他的代表作,皮皮鲁和鲁西西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
问卷设置的第一个问题,便与这两位经典的童话角色有关你看过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吗?
答案在记者的意料之内,只有16%的孩子没看过,也不知道郑渊洁是谁。但出乎记者意料之外的是,看过的孩子中,他们对书的评价却是“一般般”。
记者小学时的精神食粮,到了现代孩子眼中,变成了“很幼稚的书”。
“我小时候看过,二年级的时候,觉得还好看的。郑渊洁的书,应该适合小孩子看。”五年级的曹东航嘴里的小孩子,指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在孩子们列举出的童话作家里,记者不由得惊讶,现代孩子们的阅读范围之广。相比较国内作家,国外的童话作家更受他们喜爱。但安徒生、格林兄弟等知名的童话作家,却很少名列其中。罗尔德·达尔、林格伦等记者感到陌生的名字,却是被孩子提到最多的。
在百度之后,记者发现,这些作家的名气并不小。只不过我们80后一代熟悉他们的作品,胜于作者本人。例如罗尔德·达尔,就是上世纪英国极为知名的儿童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鼎鼎有名,《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詹姆斯与大仙桃》、《吹梦巨人》、《女巫》等等。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轰动一时。林格伦则是《长袜子皮皮》的作者。
因此,孩子们最喜欢的童话人物,如詹姆斯、皮皮、亨利猫、茉莉等等,也几乎都出自这些童话。
国内当代童话几乎空白
语文老师开不出童话书单
孩子们从哪里了解到这些国外的童话作家?
“有些是网络上看到的,也有看电影觉得好看,然后去找书看的。像罗尔德·达尔,我就是看了他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哇,太好看了,就去找他的童话书看了。”
六年级的傅春江说,班里几个同学觉得好看的书就会推荐给其他同学,不用过多久,整个班级都开始流行,所以大家就都知道这些作家了。
令记者诧异的是,在孩子们提及的仅有几个国内童话作家中,除了郑渊洁和伍美珍外,其他几乎都是老一辈的作家。例如叶圣陶、沈石溪、张天翼、林海音、周艺文、金波、冰波等等。
“因为语文课本里有他们的文章,老师开的课外书阅读书单里,也是推荐阅读的。我喜欢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还挺好看的。”傅春江这样回答。
那你觉得现在国内有哪些童话书好看?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傅春江“嗯”了半天,小心翼翼地问:“郭敬明的算不算?”
同样的疑虑,也出现在家长的调查问卷上。关于“当下国内哪些童话适合孩子们阅读”,有家长写“皮皮鲁,其他不详”,还有很多家长选择了不回答。
“老一辈作家以及郑渊洁初期写的作品,我觉得适合孩子阅读。我个人觉得,还是国外的童话比较好看,比较有意思,能够寓教于中。”对于郑渊洁现在的作品,这位家长直接表示出了不满,“有些内容太成人化,甚至还有些无聊,不太适合小孩子看。”
长寿桥小学的语文老师陈老师,经常给孩子们开书单,但关于童话部分,都是以经典童话为主,因为她很难想到当下国内还有什么童话,可以推荐给孩子们看,“现在已经没人静下心来认真写童话了。”
低年级孩子才看童话
在记者收回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写了一大段话,对这次调查表示不理解,他用很严肃的口吻写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童话书已不是重点了,应加强青春期有关知识的了解。”
记者把这个建议说给陈老师听时,她沉默了一下说:“确实是。”
她告诉记者,在给学生开阅读书单时,对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她才会推荐一些童话。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更注重阅读的深度。“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阅读范围也广。童话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了。在我们看来,童话的故事结构、语言,也不是很好。而且,光看童话,不能长大。”
在仔细翻阅调查问卷后,记者陡然发现,孩子正在阅读的书籍包罗万象,只有寥寥数本是童话。
《明朝那些事儿》、《大学》、《中庸》、《狼王梦》、《中国地理》、《隋唐演义》、《悬疑志》、《闪亮的时刻》等等,从畅销书到名著,从动物故事到恐怖言情,五年级学生看书的范围,远远超出记者的想象。
而在选择喜欢的课外书类型时,6成的孩子选择的是“玄幻”。
陈老师也发现了这个倾向,“越和现实背离的玄幻,他们越喜欢。”
一位金先生告诉记者,他看到四年级女儿闷在被窝里,用手机亮光看《盗墓笔记》时,当场呆住了。“这书就连成人看来,都觉得有些惊悚。何况是小孩子。”
陈老师认为,这可能和孩子们背负的压力有关,“现在的学生压力大,想通过这些穿越啊、玄幻的小说来解压,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充满着幻想。加上电视台也开始放这些穿越剧,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中国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梅子涵表示出担忧。在她看来,孩子就该读孩子该读的书,虽然孩子接触的范围大、阅读面广,但并不代表他们的心理已经成熟到可以阅读成人书籍,“让孩子过早接触这些,无疑是让他们抽烟。”
作者:薛莹
30岁的皮皮鲁赚的还是怀旧的钱?
2011-02-20
父子微博吆喝,网友期待唤起集体回忆
童话阅读·沉浮
舞台剧,是演给家长看的,孩子不太感兴趣
网游,唤起80后记忆,90后嫌它不够刺激
30岁的皮皮鲁
赚的还是怀旧的钱?
本报记者 方力 薛莹
1981 年2月10日,大年初六,窗外人声鼎沸,26岁的杂志编辑郑渊洁,正在闷头写一个中篇童话。
童话的主人公是个可爱的男孩子,叫皮皮鲁,他还有个孪生妹妹鲁西西。5天后,郑渊洁写完这个故事,取名《皮皮鲁外传》。他没有想到,这个3万字的故事,对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出生的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今,它还在拨动这些已然长大的孩子的记忆。
今年2月10日,皮皮鲁和鲁西西度过了30岁生日。在过去的30年里,皮皮鲁以杂志、图书、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呈现,而最新的消息是网游《皮皮鲁和419宗罪》的推出。
在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的讲述中,这款网游想吸引90后玩家,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使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都更有兴趣参与到更为玄幻和刺激的网络游戏当中去。
难道如同网友所说,皮皮鲁只能赚怀旧钱了?
【杂志】
郑渊洁当年一个人写整本杂志
《童话大王》2001年起翻登旧故事
按照郑渊洁的设计,皮皮鲁代表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鲁西西则是考试成绩好的孩子,“我决定通过我的童话鼓励中国所有孩子,特别是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
《皮皮鲁外传》出版后一炮走红,一年多的时间里加印了五六次。26岁的郑渊洁成名了,他开始给众多报纸杂志写连载,最多的时候每个月要创作十几万字。
1985年春节,郑渊洁创办的个人童话杂志《童话大王》诞生。
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计策告诉记者,一个人写一本杂志,在今天根本不可想象。但在当时,郑渊洁和他的皮皮鲁,就是如此“所向披靡”。1996年时,杂志销量达到顶峰,达80万册。
有一个段子形容《童话大王》的成功,当时杂志社不超过5个人,但人人都有一套房和一辆车,这在全国的杂志社里是个奇观。
后来皮皮鲁被指带有“成人色彩”,遭到许多“抵制”,郑渊洁写作的步子逐渐慢下来。从2001年开始,《童话大王》重新刊登郑渊洁20年来积累的旧故事,读者流失很大。到如今,已是惨淡维持,到了停刊的边缘。
但郑渊洁自己也记不清楚,皮皮鲁系列故事他写了多少,不过300多期《童话大王》足以说明皮皮鲁曾经的风光。
【舞台剧】
5岁以上的孩子兴趣不大
编剧:郑氏儿童剧更多是让家长怀旧
中国儿童剧如果不排郑渊洁的童话,未免可惜。
郑渊洁很谨慎,之前也有数家剧团和他联系过,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直到2007年,中国儿艺开始制作第一部郑渊洁童话儿童剧。
80后编剧杜薇刚好就是那时进的儿艺。她没想到,接手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将郑渊洁的童话改成儿童剧。“我很‘粉’郑渊洁的,小时候还花5块钱,买过他的签名明信片。老编剧对他没感觉,所以制作团队全是80后,都是看《童话大王》长大的。”
杜薇设想过很多和偶像见面的情形,但从没想过,第一次见面是和偶像正儿八经地谈合作。“那天,郑亚旗也来了。合作意向、具体操作都是他在负责,郑渊洁就负责把控文学方向。”
杜薇他们很谨慎,每完成一步功课,就给郑渊洁发邮件,等他认可了才继续下面的工作。
因为这出儿童剧,更多的是给家长怀旧的。
“郑渊洁的童话是80后的集体记忆。现在这些读者也差不多升级做爸妈了,一定会带孩子来看的。毕竟,这是第一部郑渊洁童话改编的儿童剧。”杜薇说。
第一出儿童剧《红沙发音乐城》上演时,杜薇偷偷潜伏到现场观察过,“都是80后家长。有一位家长估计是‘铁粉’,夫妻俩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就来看了。宝宝是睡完整场演出,这对小夫妻边看边笑,乐得不行。”
之后,中国儿艺又连续排了儿童剧《魔方大厦》、《罐头小子》。每一场都是人满为患。
但从小观众的反应中,杜薇也发现一个情况。“看演出,笑得最开心的是5岁的孩子。10岁的小观众就觉得故事很幼稚了。”杜薇当年看《童话大王》时,正在念小学。每个月伸长了脖子,等老师发下一期杂志。但现在上小学的孩子们,对郑渊洁童话并不感冒,“孩子们的情操太超前了。我们也把小观众的年龄从5到10岁,缩小到了5岁左右。”
【影视】
说教式改编让郑氏童话淡出
郑渊洁:教育小孩要通过故事来展现
在80后的童年记忆里,放学之后等待我们的不是补习班,而是动画片。那时候,动画片都是在晚6点放的。路远的同学都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杀到电视机前。
当时,很多影视公司找到郑渊洁,希望将他的作品改编成为影视剧。
1987年,郑渊洁将《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的拍摄权,转让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因此我得到了150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所以我同意了。”之后,又有《魔方大厦》、《皮皮鲁外传》等被改编成动画片。
但郑渊洁直言,对这些作品并不满意。“尽管动画片拍得很好,但我注意到,里面有点说教。比如教育小孩不要撒谎,是直接说出来的,而不是通过一个故事来展现。”
这让郑渊洁对改编产生了“心理阴影”。之后,虽然儿子郑亚旗一再提出将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动画片,但都被拒绝了。郑亚旗批评郑渊洁“太守旧”。
直到2006年,郑渊洁才答应将所有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卖给长影集团。当时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发布会,宣称投资高达3个亿,还要在全球范围内招募编剧、导演,准备将《舒克和贝塔历险集》改编成300集动画片,将《金拇指》拍成电视剧,而《皮皮鲁和鲁西西》拍成电影。
但到目前为止,这些作品还没有诞生。
只有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郑渊洁才简单提到,第一部出炉的是《舒克和贝塔》,将在今年暑假上映。为了避免出现他最讨厌的说教,郑渊洁说改编后的作品,必须先让他过目。
【网游】
《皮皮鲁和419宗罪》上线
当年看皮皮鲁的孩子都已到而立之年,如何吸引当下更年轻的90后读者?如何进一步挖掘皮皮鲁的品牌价值,郑渊洁把机会和挑战一并抛给了儿子郑亚旗。
郑亚旗很快有了新动作2005年,他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合作,经过重新包装,推出焕然一新的《皮皮鲁总动员》。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北京分社副社长林云向记者介绍,《皮皮鲁总动员》丛书属于超级畅销图书,至今销售已逾2000万册。2007年,郑亚旗开办皮皮鲁讲堂,专门辅导孩子们语文,聘请的老师同样只有郑渊洁一个。
《皮皮鲁和419宗罪》是郑渊洁早年为儿子编写的10部家庭教材之法制篇。如今,根据这部作品改编的儿童网络游戏正式上线。
郑亚旗这段时间,常常忙得没时间吃饭。但仍然会在微博出没,为新生的皮皮鲁产品吆喝几声。父亲郑渊洁更在微博中力挺儿子,声称“玩过该游戏的玩家,将非常熟悉法律知识。”引来无数网友的回复和转发。郑亚旗还谦虚地回复父亲郑渊洁:“改编你的作品太难,因为内容太丰富。”
“老字号的重新畅销,需要巧妙的营销策略。这些动作的背后,无疑为‘皮皮鲁’增加了品牌曝光率。”业界分析说。
网友们显得兴奋不已。叫猫有点懒的网友说:“作为一名网游爱好者,我期待这个网络游戏,要是这个游戏能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再算上大家小时候看的书,以后可以出本《皮皮鲁和我的前半生》了。”
90后网友形容这个游戏,很欢乐,很好玩,“能玩儿的时间太短了。应该分个18岁上和18岁下。18岁上就别限时了吧。”但比起大型的玄幻游戏,魅力还是不足。
这些反响已经让郑亚旗很开心,“以后我们专门为年龄稍大的读者开发个游戏。”至于题材的蓝本,当然还是皮皮鲁系列。
作者:方力 薛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