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该为“问题孩子”检讨——访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
时间:05-30 09:28 作者: 郑博超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斗士,郑渊洁的另一面
很少有人会忘掉童年时代听到的童话。有童话的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
郑渊洁是中国的“童话大王”。他的童话书刊总印数已经超过4000万册,这在中国的童话作家中,无人可望其项背。1998年,由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与中国图书商报进行的全国5城市?北京、天津、广州、郑州、成都?儿童阅读状况调查的结果表明:“您最喜欢的作家”一项中,入选的只有一位——郑渊洁。
就在去年年初,郑渊洁宣布封笔。这一突然的举动起因于两年前郑渊洁收到一位母亲的来信,信中说:“近期的《童话大王》有成人倾向,不适合儿童阅读。”随着浮华洗尽,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郑渊洁和他的作品,郑渊洁自己无疑也在思考。
其实,仔细回顾并审视郑渊洁的创作历程,也许并不难发现他的另一面。从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郑渊洁就与传统的童话拉开了距离。活跃在他的童话里的主人公不是善良、可爱的小鹿,也没有王子与公主的浪漫生活,他笔下的故事往往就发生在学校和家庭里。很多读过他的早期作品的人,都不会忘记皮皮鲁和鲁西西,他们淘气、懒惰、成绩不好,有各种各样的坏毛病,爱闯出点小乱子来。通过这些作品,他要传达的观念,不是理想化的善与恶,而是对现行教育体制诸多弊病的否定,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应该说,郑渊洁从创作童话伊始,就关注着现实,只不过最初是着眼于小学生的生活。
从2000年起,郑渊洁转入中长篇小说创作,至今已连续推出《生化保姆》、《智齿》、《病菌集中营》等作品。很多在中断一个时期后读到郑渊洁新作的读者,都惊讶于这些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巨大变化。他们发现,作品的题材已经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比如小说《病菌集中营》,居然是几个普通人利用病菌惩罚贪官的故事。虽然他的语言依旧通俗易懂,想象力也依旧自由无拘束,但是故事中除去个别幻想的因素外,几乎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切反映,已经从早期的校园生活寓言,转变为晚近的直刺社会时弊的反讽小说。难怪受到“不适于儿童阅读”的责怪,而他自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现在的作品更适合高中以上的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阅读,并笑称近期的作品冠以童话的名目是“挂羊头卖狗肉”。
对于这种变化,郑渊洁并不否认。郑渊洁表示他的创作都是即兴的、随意的,并没有刻意地尝试变化。与始终追随他的作品的读者一样,这么多年来,他们的年龄和生活在变,郑渊洁的写作也在变化。这样的变化对于埋头写作近20年的郑渊洁来说,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以至于很难觉察得到,直到非议出现。
郑渊洁也曾尝试再写回像《皮皮鲁》、《舒克和贝塔》那样的更适合低龄儿童的作品,但是做不到了。所以他在去年断然决定,中断为《童话大王》写稿,而在此前的16年间,每月一期的《童话大王》完全依靠郑渊洁一人提供稿件,而且从不刊登旧稿。
当郑渊洁从“童话大王”的光环中走出来时,也许我们更容易发现他作为斗士的一面。难怪有朋友评论,郑渊洁一直都在揭露。他用手中的笔揭露出家长制的种种弊端,揭露出现行教育体制对孩子天性的禁锢,以至近期对官僚主义的种种丑恶的揭露,对流行文化的庸俗表现的揭露。
虽然,他在生活中是蛮和蔼友善的。
谁该为“问题孩子”负责?
因为童话,因为《童话大王》,郑渊洁成为几代孩子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郑渊洁也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生活的变化。《童话大王》确实有一批固定的读者,约20万,经常给他写信,或从网上传递给他大量的信息。
现代的青少年接触社会的方式比较多,电视、网络及手机等最新传媒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阅读方式,高科技的东西在改变了成年人的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对此,郑渊洁深有感触,他说与十几年前的孩子相比,这一代孩子变得成熟多了。的确,他们视野开阔,接受能力强,在父母家长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就闯入了成人的世界。
郑渊洁告诉记者,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问题,他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了解了一些。校园歧视与暴力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很多孩子离开学校和家庭后,受社会不良文化和丑恶现象影响,吸毒、敲诈勒索、殴打抢劫,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在《郑渊洁与皮皮鲁对话录》里,郑渊洁专门谈过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以期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社会问题,还需要来自社会、来自成人世界的努力。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是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比如家庭暴力,经常受到家长打骂的孩子在学校里就表现为蛮不讲理,爱欺负人;而学校里,来自老师的歧视,也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为这种歧视就是一种变相的恃强凌弱。郑渊洁认为那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差等生更应该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和爱护,成年人施与孩子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而正是来自师长的打骂和歧视,把这些孩子进一步推向犯罪的深渊。此外,郑渊洁认为师长对于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身教,言行不一的家长会给孩子最恶劣的影响。
影片《法官妈妈》的原型尚秀云与郑渊洁持同样的观点。她通过多年的审判实践和深入调研发现,青少年犯罪通常与其成长环境的不良和教育的失当有着密切关系。有调查显示,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
很多人都抨击电视和网络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有多么恶劣,郑渊洁不这么认为。他说电视和网络包括色情的东西,对孩子的影响常常被夸张了。打个比方,有12个孩子接触到了这些东西,而走向犯罪的也就只有一个,而这个孩子通常是来自有“问题”的成长环境——或父母离异,或存在家庭暴力,或受到来自学校、老师的歧视,或兼而有之。因为缺乏来自师长的关心、鼓励和正确引导,孩子才会被不健康的东西俘获。
正如郑渊洁所言,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和学校。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需要用耐心、爱心和鼓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毕竟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明天。
http://www.jcrb.com/n1/jcrb120/ca65768.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