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奇迹造就《生化保姆》
作者: 可乐无限 创作日期:2004年5月17日下午 字数:4000字
不知从哪个版本的小道消息得知,张艺谋相中了郑渊洁的《生化保姆》。听说而已,我苦觅各条渠道也没能搜出任何有说服力的真凭实据。但不管真也罢,假也罢,都足以见《生化保姆》魅力之灼人。
第一次看《生化保姆》还是在2000年《童话大王》的连载上,每月刊登那么几章,令人读时呼吸急促读罢屏息苦待下回分解。回过头来再看学苑出版社2001年重版的《生化保姆》单行本,除了原第十四章为一段与整体几无瓜葛的小插曲外,悉数被完整收录。全书共三十六章,十八万字。
《生化保姆》讲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叫祝置城的生物学科学家在被创业合作人王元美炒了鱿鱼后,赌气之下发明了能将正常人转变为生化人的仪器,并成功将保姆肖慧勤转化。后来被日本G公司发现,将祝家诱骗至日本,逼迫其为G公司转化大批生化人充当免费劳动力。最终祝家在多方营救下以牺牲两人为代价得以解脱。
我不善于总结故事梗概,但估计这样说也相差无几。但如果有一位从来没读过原著的人通过我的这段描述推测,脑海中准会浮现出这样的印象:祝置城被炒在家,如何如何闭门钻研,又如何如何将肖慧勤转化为生化保姆,以此派生出错综复杂悬念四起惊险诱人的故事情节……那么我会说,错了。在总共三十六章(不包含在《童话大王》上刊登的第十四章)故事中,祝置城发明转化仪已然是第十一章,而作为“生化保姆”的肖慧勤的首次登场,也已濒临第十二章的最后几个字。郑渊洁大概也是有点儿不好意思让女主角坐了这么长时间的冷板凳,于是便依照这最后几个字喧宾夺主给这一章定名为“女一号肖慧勤终于登场”。一个“终于”,足以见读者与作者甚至包括故事人物本身的焦急感。与故事主体相比,前十二章内容只能算作序幕。而拥有占全文三分之一比重的序幕,这在文学史上恐怕不多见,称得上是一大奇迹。
但前十二章内容绝非废话连篇空洞乏味,郑渊洁有意在这部富有科幻意味的童话中注入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色彩。第一章“旷达集团内讧”短短五千字将祝置城与王元美之间的矛盾以及所株连的人物的形象、事态的发展表现得错综复杂又淋漓尽致。作者此时也是欲罢不能,随着情节的铺展开来,我似乎看到郑渊洁一口气写了十余章还意犹未尽的兴奋状态,最终作者在第十二章之末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忙令主人公“终于”登场。
旷达集团的内讧放在郑渊洁写这篇童话的时代背景下(2000年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时国内某一大集团内讧的情景,郑渊洁是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就不得而知了。也许你会说耗费大篇幅笔墨写这些与“生化保姆”无关的东西有喧宾夺主之嫌,其实不然。读罢,全文中最抢眼之处并非生化保姆本身和惊险的故事情节。恰恰是祝置城与王元美之间的四次正面交锋构成了全文的四次高潮——第一次冲突发生在开篇第一章,王元美突然宣布解除祝置城职务,祝置城在惊诧与气愤之余饱尝人情冷暖;第二次在第三章,旷达董事会上的争锋,自以为稳操胜券的祝置城兵败旷达;到第三次交锋时已是第二十六章,祝置城在G公司的“协助”下重返旷达,力挫王元美;最后一次已不能算作“交锋”,但被我看作全文的真正大高潮,祝置城在最后一章中决定自杀前专程探望已成为植物人的王元美,与他倾心交谈。“这个星球呀,是上帝为没本事的人捏的一个泥蛋,没本事的人懒躺在上面挺自在,有本事的人老想跑肯定越陷越深,最终遭受灭顶之灾。”而已是植物人的王元美的眼角也“渗出一颗没有知觉的泪珠。”这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一部描述“生化保姆”的具有科幻意味的作品的大小高潮乃至主题思想居然不在“生化保姆”本身,而在两个人之间的殊死较量最终幡然醒悟“握手言和”上,这不能不为人称奇叫绝——我称之为全文的第二大奇迹。恐怕这样的文章足以令那些以总结“中心思想”、“主题大意”为重任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为难受窘,郑渊洁在无意之中又一次对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生化保姆》大致可以划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十二章,写祝置城兵败旷达后,不甘失败加上丧失理智,发明了将人转变为生化人的仪器;第二部分为第二三章至二十章,写祝置城将已与其子发生恋情的保姆肖慧勤转化为生化人,并设计将其驱出家门;在第二十一章到二十八章构成的第三部分中,日本G公司偶然发现了肖慧勤是生化人,并设下圈套将其与祝置城全家骗至日本;接下来,第二十九章到第三十四章中,祝置城在日本被禁,G公司以其家人相要挟逼迫祝置城完成转变生化人的工作,最终被杨虹、三木等人营救;最后两章作为收尾部分,与大篇幅的“序幕”对比显得短小精炼(短小而涵盖性强的结尾是郑渊洁后期作品的一大特色)。作者以其高超的文笔赋予了它悲剧的形式和圆满的内涵——祝置城夫妻双双死去,杨虹舍生取义,王元美成了生化人,祝涛和肖慧勤变成生化人登上冷清的月球……而这一切看起来又是那样的完美那样的平静,非但没有让人产生落泪之意反而会令人轻轻一笑,这也算的上本文的第三大奇迹了。
第四大奇迹是人物形象。《生化保姆》是郑渊洁后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提起“后期作品”,可能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都有这样一种误解:人物形象单调,毫无性格。而仔细看《生化保姆》,才发现郑渊洁其实非常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后期作品中的人物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即“好人也有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好的一面”,甚至不存在好坏善恶之分,这在《生化保姆》中尤为突出。比如祝置城,客观地说,用“心胸狭窄、偏听偏信、丧失理智”来形容并不过分,可最终他在原则性立场上毫不动摇,捍卫了人类的尊严;再如杨虹,那分明是个“唯利是图”的记者——写到这里,我想起不久前有人批判我的这个说法,他为什么要批判呢?正是因为后来郑渊洁给了她“见义忘利”的情感和“舍生取义”的事迹。
在语言方面,《生化保姆》也充分展现了郑渊洁后期作品中的简约、精准、细致、极富想象力的特点。作品中可以搜索到的形容词寥寥无几,却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在祝置城与王元美的四次正面交锋中,郑渊洁将很小的细节放大了数万倍供读者得以清晰无误地欣赏,恰似《黑客帝国》中的“零时间”特技,让人甘爽痛快——“祝置城再看梁晓丹,梁晓丹只顾埋头喝水,祝置城固执地一定要等梁晓丹喝完水再和他对视,祝置城就这么一直看梁晓丹,祝置城注意到梁晓丹的水杯里已经没水了,可梁晓丹依然喝个不停,空无一物的水杯锁定了梁晓丹的目光,使得祝置城的目光插不进去。祝置城终于明白倘若他一直这么等下去,梁晓丹会把水杯喝进肚子的……”真是细致得不能再细致,使人如临其境。
在一些场景的描写上,郑渊洁明显是在不切实际的夸大,但却给人以十足的真实感,比如:“贺学兵走这5米的路程时,摔了两次跤。”“祝置城的眼泪成喷射状夺目而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郑渊洁的比喻句不少,却绝少用“好像”“似乎”这些词汇来造势,反而更显得形象生动。比如:“这是祝置城头一次听见别人的心脏发出笑声:冠状动脉欢快地拍打着血液,二尖瓣关闭时发出抑扬顿挫的得意声响。”再有就是文中旁征博引了不少诗词名言,如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论述的“企业总裁的本质就是独裁。”,《红楼梦》中的“乱哄哄你唱罢我登场。”,还有《孟子》中“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等。而郑渊洁自己的精彩语句也毫不逊色层出不穷,尤其是那段“企业屁管理学”,让人看罢欲说“无稽之谈”却又不得不配服郑渊洁的观察力。名言警句与郑渊洁独有的哲句精彩语言交相辉映,使整部作品得以升华。以上四点奇特的语言风格构成了《生化保姆》的第五大奇迹。
还有一点我本不想提,就是文中所体现的“仇日”思想。郑渊洁给文种具有反面意味G公司定性为日本籍,绝不是空穴来风。从骨子里看不起谄媚他的中国人的川端次郎,祝涛在川端次郎面前故意找茬称“我家的G牌电视机老坏,电视台主持人对G公司在东南亚设厂产品质量的发难,祝置城有关“祝家子子孙孙不去日本国”的祖训……联想起郑渊洁在《舒克舌战贝塔》第26回合所提到他曾经购买过日产电饭煲、电视机质量都不佳的事实,以及在《郑渊洁与皮皮鲁对华录》等处对“国货当自强”的呼唤,我们不难理解郑渊洁的用意。在此我并不想说什么,只有一点,就是郑渊洁的新作《仇象》久久呼之不出,于是有些人便根据几个日本网页上隐晦其词的购书信息产生了“《仇象》已在日本出版”的言论,甚至好像亲眼所见似的宣称《仇象》正在日本热卖中。我要说,说什么我都相信,但说《仇象》首先奉献给日本读者,我绝对不敢苟同。
不管怎么说,《生化保姆》能以区区十八万字道出一个真理和一段生动复杂离奇的故事,实属难得。但细看数遍之后,我发现作品并非无暇之璧。下面就是我从鸡蛋里硬挑出来的骨头:
一、文之初说祝置城是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后文祝置城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游说董事、诬陷肖慧勤、与G公司斗智斗勇等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他的城府颇深足智多谋。此矛盾一。
二、祝涛在失恋之后不愿再提恋爱之事,魏婷婷虽然欺骗了他,但在他心中却是刻骨铭心的。可当见到肖慧勤之后,祝涛却“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没有一点儿犹豫和迟疑。这对于有过实际经历的我来说,觉得“假”了点儿。
三、在祝家即将登机赴日之时,作者有意安排了魏婷婷与祝涛相见一幕,我百思不得其解其中用意。前文提到过“魏婷婷清楚,祝涛知道她的婚姻观后,是绝不会要她了。”那为什么还要送上门来自讨没趣?是为了增加悬念?是为了表达作者对那些不认“白马王子”只认“白眼王八”的女孩的幸灾乐祸?
四、祝置城决定自杀的动机不甚明确。虽然郑渊洁所描述的直接原因是那次未遂的劫持事件,但仅凭一次很不成功的劫持就让人“意识到,在这个星球上,我已属于无处藏身的人。”进而走向亡路,恐怕有些牵强。祝置城有自杀之意绝不是一时之愿,肯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但这在作品中并未见到多少笔墨。虽然前文提到过“生为徭役,死为休息”的消极观,但那发生在在祝置城事业有成之时,只能算作自嘲。另外,对于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跨国大型劫持事件,几个歹徒的手段似乎弱智了点儿,他们分明是在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光天化日之下在数名看护密集的警察的眼皮底下抢人,这让人感到不真切。
2004年5月17日下午于徐州师范大学宿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