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
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不骄傲。
教育过程第一重要的是成功大于失败。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梦想
——刘京海谈成功教育
孙云晓
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倡导的成功教育,使一所“垃圾学校”变成了“明星学校”,创造了当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2000年7月中旬,应四川省教委的邀请,我和刘京海校长一同赴成都讲课。虽然神交已久,见面还是第一次,在我的诚恳请求下,一天晚上,刘校长谈了许多关于成功教育的最新思考。
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
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
有一个姓方的男孩,一天在厕所里遇到了校长。校长叫出了他的名字,还夸他作文写得不错。男孩大受震动:全校有几千学生,校长怎么会认识我?说明我的作文真有水平,还有点儿名气呢。
从此,这个男孩子信心大增,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后来,他当了一名中学校长,并成为一名作家,写出《戚继光传》等作品。
讲过这个真实的故事之后,刘京海感慨地说:“我发现,成才的人往往是受了某个人的提醒,说他某方面好,然后他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一个孩子如果认定自己是一个很有用的人,一个对社会很有帮助的人,一个很强大的人,那么好了,这个孩子就很可能走上成才之路。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一个孩子天天被骂作傻瓜,他可能渐渐相信自己真是一个傻瓜,或许就走上了混日子的道路,从此与成功无缘。”
针对上述现象及自己的教育实践,刘京海概括出了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
第一是希望。父母和教师要相信孩子,对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使孩子也对自己产生期望,从小拥有梦想。
第二是机会。父母和教师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
第三是鼓励。父母和教师既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孩子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
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
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刘京海曾与著名劳动模范徐虎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交谈,谈人的梦想。
他问徐虎:“现在学校也在提倡向你学习,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还应该有另外一样东西。”徐虎问是什么东西?刘京海说:“你必须先回答我两个问题,然后我才告诉你。第一,你在幼儿园的时候想过长大了干什么吗?”徐虎回答:“我在幼儿园想当科学家、工程师、解放军等等。”刘京海又问第二个问题:“你想到过修马桶、当水电工吗?”徐虎诚实地摇摇头。
刘京海说:“你不愧是劳动模范!你之所以被大家敬佩,除了你为人民服务多外,更重要的可能是你什么梦都没有实现,可你还在做梦!还在奋斗!人有100个梦,可以说99个是不能实现的。很多人是99个梦实现不了,就开始天天在家打麻将,可你徐虎不打麻将,还在做梦。所以你成为了徐虎!”
谈到这里,刘京海激动地说:“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一个民族有一个梦想,这个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可是,现在人们太功利了,只知道挣钱享受,很多孩子已经没有梦了。”前苏联一位科学家说,最可悲的人是什么人呢?当他走向坟墓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
刘京海说:“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这样可悲的人。当然,没梦的人是要死的,有梦的人终归也会死,但有梦的人会幸福得多,因为有梦就有追求就会去干,没梦怎么干呢?所以,我觉得让每个人都有梦,可能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最重要的成功通道在于人格教育
我对刘京海说,日本曾反思过自己的教育,认为表面上抓得很紧,而实质上是“教育的荒废”,即荒废了真正的教育——人格教育。其实,中国的教育弊端也在于此。
刘京海连连点头说:“你说的这些,也正是我心里反复想的问题,并且找到了成功的通道。你说,每个孩子的差异在哪里?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关键在于对孩子的自我认识产生了什么影响,即人格影响。学会没学会或成功没成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孩子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刘京海讲起了自己女儿的经历。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女儿成了班级里的倒数第三名。妻子抱怨刘京海说:“你还研究成功教育?研究让差生成功,现在连自己的女儿都变成差生了!看你怎么再研究!”
刘京海拿过女儿的试卷,把错题一一指出,问女儿是否会做,女儿均回答会做。刘京海说:“既然会做,这个分数我就还给你。”在父亲的鼓励下,女儿恢复了信心。一次写作文,写一个玩具。按要求应达到三个标准,即把玩具的名称写进去,把玩法写具体,把玩的效果写生动。可女儿只写了一点。刘京海看了作文,当即肯定女儿写得好,大加表扬。
不久,老师对刘京海说:“你们培养得好,这个孩子上来了!”其实,刘京海心里明白,自己只不过调节了女儿的自信心。
从不说孩子不好,这是刘京海一个固守的原则,而这个原则也起因于一个深刻的教训。女儿小时候唱歌时,刘京海评论了一句:“你这歌唱得不怎么样嘛!”结果,这果真成了女儿的一个缺陷。他看到这个结果,感到很可怕。他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小孩子画画不怎么样,可你说她两句好话,她就愿意多画,画多了肯定就比过去好。反之,你说她画得不好,她就不画了,不画了就肯定永远也画不好。”
如今,女儿已经信心十足向高目标冲刺。刘京海欣慰地说:“父母与教师是可以影响孩子的,而最大的作用是影响孩子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认识,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做到了这一点,教育就从外部进入了内部——自我教育。所以我发现,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认识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
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不骄傲
与传统教育让孩子谦虚的主张相反,刘京海鲜明地提出:“现在总批评中国孩子骄傲,我说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不骄傲!如果中国孩子骄傲的话,中华民族就有希望了。”
为什么主张孩子骄傲?是不是把骄傲看成自信呢?刘京海回答:“不是。我认为是孩子本质特征的骄傲。你去看,凡是伟人在少年时期大都是很骄傲、很狂妄的,立志改造世界、扭转乾坤,这种高志向与大气魄对其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这时,清华附中的特级教师韩军插话了,说:“成功人士的特征之一,就是对自我的认识非常确定,对自我认识到的东西就不会轻易改变。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指挥比赛中,已经得了最高分,但评委们想测一下他的自信,就告诉他有一个地方错了,要是改过来就好了。谁知,小泽征尔肯定地说:‘不是我错了,要错也是谱子错了!’台下一片掌声,大家一起为他鼓掌。”
刘京海听了大笑,说:“什么叫个性?这就叫个性!什么叫人格?这就叫人格!但是,骄傲的人在中国麻烦不少,要有足够的承受力才行。”想了想之后,他又说:“追求大成功的人身上,要有一种大家、大气的东西。长期以来,中国基本上是受一种小农思想严重束缚,这是很坏的一个东西。个人和个人搞,单位和单位搞。在学校里竞争空前激烈,为了一分两分,学生间相当冷漠,比争吵还要可怕。一点都不大气,而做人处事的关键是要大气!”
教育过程第一重要的是成功大于失败
上海闸北八中曾被称为“垃圾学校”,因为被好学校的最低录取线淘汰的学生,出于无奈才进入闸北八中。可是,闸北八中偏偏大搞成功教育,使一批批悲观失望的学生开始了生机勃勃的新生活。成功教育的理念与“成功计划”完全一致——人人能成功。
当我询问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的新思路时,刘京海除了讲希望、机会、鼓励三要素之外,又讲了成功的三个层次或台阶,即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他反复强调两个要点,一是学生的主人地位及自我教育,二是多让学生体验成功。他认为,教育界有两大流派,一是教授派,一是体验派。讲得越多,学生越不会,而体验一次可能就会了。
失败学的研究也是刘京海感兴趣的内容。他说:“失败总是有的,如果你能正确的解释它,它对人也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失败也是一种教育。”的确如此,能从失败中汲取营养,更有助于人走向成功。
不过,作为有丰富经验的教育行家,刘京海坚持认为:“教育过程第一重要的是成功要大于失败。当体验较多的是成功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概念、自我约束就比较强,他的自信力也比较强,并由此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一个成语: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刘京海的成功探索告诉我们:
不错,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与失败相比,成功是更重要的成功之母!
来源:孙云晓的BLO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