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门:
查看: 9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经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摆在郑渊洁面前……——重读舒克贝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
皮皮鲁 发表于 13-6-3 22:30:07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安庆卢十四(豆瓣)

  前几天,怀着激动的心情把《舒克贝塔历险记》完整的拜读了一遍。看完之后满心郁闷,伤感又兼愤怒,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退货!还钱!”
  
  妈妈的,六十多块大洋呐!
  
  我幼年对郑渊洁的感情,以及长大后对郑渊洁的失望,都已经在多年前的几篇文章里详尽的说过了,这里不再废话。只不过《舒克贝塔》给我的回忆实在太美好,这么多年又都没有重新完整看一遍,所以终究还是在脑海中残存了一丝幻想:就算老郑一辈子没写过好东西,但好歹还有《舒克贝塔》吧?就好比一个女人一无所长的时候,好歹还能自我安慰: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个处女。
  
  可今天我突然发现,原来《舒克贝塔》也不过是一张人造处女膜。
  
  寒~~时评类的论坛去多了,连打比喻的思路都有定势了,二话不说就往下三路奔。我不纯洁,检讨一下……
  
  说过的就不重复了,今天说点新鲜的:郑渊洁错过了“创世”的大好机会。这与作家的个人能力以及整个文坛的传统,是息息相关的。
  
  啥叫“创世”?这是我自己生造的一个词儿,尝试着给它一个定义,那就是:一个作家,在一系列作品中,虚构出相互关联、逻辑严密、细节真实的不同背景;所有这些作品中的背景,能够有鲜明的因果和传承关系。把它们合在一起,能共同构成一个不同于真实世界,而又具备逻辑上真实性的虚拟世界。这个过程,就是作家“创世”的过程。
  
  读《哈利波特》的时候,所有的读者肯定都会有这样的感慨:罗琳虚构的魔法世界实在太真实了!我个人觉得,这种完全不存在的真实感,是《哈里波特》系列最大的魅力所在。一部背景完全虚构的小说,如果仅仅要满足自身的逻辑严密,那是很容易的:把《哈里波特》的主要情节框架抽出来,交给任何一个二流作家去写成一本结构严谨的小说,都不是难事,而且,篇幅大可以减去一半。换句话说:如果仅仅要支撑起“情节”这座房屋,那么,根本不需要太深的“背景”来做地基。
  
  但是,罗琳不厌其烦的构思种种细节,为我们构建了一套坚实深广的背景地基,远远超过了支撑情节的需要。从表面上看,这样做是一种浪费;但对于《哈里波特》这种篇幅浩大的系列作品来说,构建这样坚实的背景,几乎是必须的。地基不是为了眼前的二层小楼房而搭建;而是为了今后能够在同一个地基上搭建出摩天大厦。
  
  我孤陋寡闻,第一次读到《哈里波特》,那种震惊无可言表。前两天读严锋的一篇文章,才知道:这种“创世”的虚构小说在西方早有传统。诸如《魔戒》、《基地》、《沙丘》,莫不如此。知道了这些,我不由得心向往之,--看来,四处寻觅这类图书必将成为我今后一块新的心病。
  
  中国文学则很少有这种传统了,唯一的代表,也就是金庸老先生了。这种背景相互关联、构成统一的整体,在他的《射雕三部曲》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而其他的作品,也多如卫星般,围绕着这三部作品构成的核心而展开。金庸的“创世”究竟有多成功呢?从很多金迷在谈话写字中,经常拿金庸小说中的情节来举例,就不难看出:他的“创世”已经到了让很多痴迷者真假莫辨的程度。前段时间还看到一本书,叫做金庸武学地图,专门梳理考证金庸武侠世界的编年史、武林派系、武学脉络、人物族谱……令人不禁莞尔。
  
  什么叫“史诗”?不是字数多就能叫史诗的。一般的作品描写曲折跌宕的情节;优秀的小说创造血肉丰满的人物;而顶尖的作品,则能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
  
  个人认为:优秀的“创世”作品,其创造的世界具备很强的开放性。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不仅允许其创造者本人在其中进行建设;而且,只要能够熟悉这个虚拟世界的游戏规则,任何一个读者都能够借用同样的背景,在同一个虚拟世界中进行自己的创作。这就好比一个人构建了一片深广的地基,就可以允许很多其他人在这片地上盖房子,组建社区。--前两年有个叫“金庸新”的家伙,写了好几本诸如《九阴九阳》之类的书,标上“金庸新著”四个大字。知道的是“金庸新 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金庸 新著”。且不论这些伪书水平如何,至少它们说明了一个问题:金庸创造的虚拟世界,是开放的,是允许其他人进入并进行独立创作的。
  
  听说这两年《九洲》系列很受追捧。我没看过,但据说是一项目标鲜明的集体“创世”活动。这套书由几个不同的作者执笔,但都基于一个同样的背景--虚拟世界“九洲”。这或许更好的说明了“创世”作品的开放性吧!
  
  出于职业习惯,我愿意把这种行为称作:文学创作的WEB2.0 。
  
  ……喝口水先~。做了这么多铺垫之后,我终于可以绕回来继续谈郑渊洁了。
  
  郑渊洁曾经拥有最好的“创世”机会。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因为他写得多。--一两本单独的小说,是不需要做“创世”这种浩大工程的。但郑渊洁写童话几十年,著作等身,他有充分的空间来构建属于他的虚拟世界。
  
  其次,他的童话有核心人物。--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大灰狼罗克。这是妇孺皆知的郑渊洁童话五大主角。围绕这五大主角各自的经历和相互的关系来展开一张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网,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故事;组合在一起又各有渊源……想一想都觉得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浩大工程啊 !
  
  最后,他的童话有核心作品。--显然,我说的就是《舒克贝塔历险记》了。这部篇幅浩淼的长篇童话,将舒克贝塔这两大人物的身世和历史交待得很清楚;皮皮鲁和鲁西西的人生轨迹也能窥其大概。再加上这部作品本身的巨大影响力,如果不以它为核心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童话世界,那简直就是浪费。
  
  有了这三大优势,郑渊洁曾经最有希望为我们构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虚拟世界来。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郑渊洁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三大优势居然被他一一浪费了。
  
  首先,从一开始,郑渊洁就没有“创世”的意识。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中国的文学没有这种“创世”的传统。但是,当他独自写《童话大王》好几个年头的时候,这种意识应该被悄然唤醒了吧?--唯一一位成功“创世”的中国人金庸,一开始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的时候,多半也没有这个雄心壮志,所以他的头两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他的武侠世界也最为疏远。但是,连续创作几年之后,他就开始有意识的构建“射雕”世界了。可惜的是,郑渊洁居然一直没能有这样的深谋远虑,让人不得不感慨才情上的差距。
  
  其次,正因为他没有这种“创世”的意识,因此虽然有固定的五大主角,却没有赋予他们各自真实的人生经历和个性。看了这么多年皮皮鲁,鲁西西,你能告诉我这两个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吗?不能,你顶多从脑海里搜刮出聪明、调皮、学习差等种种泛泛的描述。你能把皮皮鲁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有条理的叙述一遍吗?不能,你顶多告诉我一个个关于皮皮鲁的故事,却不能串珠成链。事实上,我们很难分辨舒克和贝塔的不同;我们完全可以给每篇童话中的“皮皮鲁”换个名字而丝毫无损作品本身;至于大灰狼罗克系列,更是让人想起多年前,《故事会》上的《阿P的故事》。--最终,这五大主角,并没有给我们展现出五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最多只是五个符号,五个让我们记忆深刻、却印象模糊的符号。如此苍白无力的五个符号,又如何承担得起“人物关系网”核心的重任呢?
  
  最后,就要谈谈这部让我痛心疾首的《舒克贝塔历险记》了。我早说过:字数多不是史诗。而这部作品松散的结构,非但不能叫史诗,甚至都不能称作一部完整的长篇童话。这部作品的前50集还算得上有血有肉,具备了感人的力量;从51到100集,也还算得上紧张曲折,让小朋友们身临其境,那么100集以后的部分就完全惨不忍睹了:从结构上,它不过是笨拙的把N个毫不相关的故事拼凑到一起。如果这样的写法就叫做长篇小说的话,那我看不要说100万字,就是1000万字也不在话下。同时,这些故事,充满了毫无节制而又平庸的想像。那么语言呢?这从来就是郑渊洁的软肋,让人觉得即便作为儿童读物,也还是太过粗糙了。最要命的是:郑渊洁自己心态的膨胀,又让所有的人物都丧失了各自的面孔,沦为代郑渊洁说话的N张嘴,不断向读者灌输作者本人那些幼稚可笑而又扬扬自得的说教,喋喋不休不厌其烦。--这些说教,最后成为那本不伦不类的《郑渊洁精彩语录》的核心。
  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我对《舒克贝塔历险记》的印象,那就是:好大一坨字啊!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郑渊洁啊,没那个本事,就表写什么长篇嘛!--什么?还指望以这部作品为核心构建虚拟世界?您开玩笑呢吧?
  
  当然,如此苛求郑渊洁,未免太不厚道了。他本不具备那样的才能,就算有心,也会无力的。其实,在《舒克贝塔历险记》里面,他也尝试过东拉西扯,把这部作品和以往的《红沙发音乐城》、《罐头小人》等作品扯上关系,可最终还是沦为拼凑。然而毕竟我还是感到可惜,他曾经拥有多么好的“创世”机会啊!可是,文学传统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即便再有更多的人得到类似的机会,也很难有人能把握住机会。--多年前曾在郑渊洁官方论坛里看到有人争论:“皮皮鲁和哈里波特,谁更伟大?”如今想起来,真是个绝佳的笑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