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
在郑渊洁的文章《第一次看儿子发表作品》中记述了这一场面:
1998年4月16日晚上,我正在书房里。郑亚旗敲门进来,他将手中的一张报纸递到我面前,说:“给你看看这个。”我接过报纸一看,是1998年4月15日出版的《中国电脑教育报》。我很少看电脑报刊,我问儿子这上面有什么需要我看的内容。他指着第29版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我一愣,看那占了一整版的文章题目是《阿猫阿狗全攻略》。我现在已经无法形容当时我的惊讶度,我实在无法相信一篇作文也没写过又几乎没读过文学书籍的郑亚旗能鼓捣出这么一整版文章……我得承认,我看不懂这篇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我问儿子什么叫阿猫阿狗?什么叫全攻略?儿子给我扫盲说,《阿猫阿狗》是一部电脑游戏的名字,“攻略”是玩游戏的技巧也就是指南,“全攻略”就是从头到尾玩这部游戏的技巧指南……那几天我终日处于兴奋之中,说实话我并不指望“子承父业”,我只是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我不用再为儿子不会“写字”而自责了。毕竟他第一次写字就把字写到报纸上去了……
三年时间,郑亚旗在自己家里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
“〇是什么?”
……独立性和创造性难道不是人身上更应该具备的美德吗?……服从和迁就是听话的必然产物,这两个素质的直接后果是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父母和老师应该通过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将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扩大。
———《舒克舌战贝塔》第6回合
“对亚旗的教育上,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尊重他,同时将束缚减小到最低。从小到大,我没批评过他一句———不要说批评,我和他说话,声音都没有超过30分贝的时候。
“他小时候,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至少夸他三次。有事没事儿就跟他说:亚旗,你真棒!你真行!
“每次学校有考试,我都对他说:‘亚旗,无论考多少分,我都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
“分数对我来说,真的不重要。”郑渊洁这样总结。“我崇尚无为而治,尽量给他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
最近,他听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一位妈妈一天领着4岁的女儿上街。女儿看见墙上画了一个圆圈便说:这个念‘0’。
这位妈妈听了以后大吃一惊,急忙问孩子,这是谁教的。
女儿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
这位妈妈第二天就把幼儿园老师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一个圆圈对于4岁孩子来说,可以是个圈儿,也可以是太阳、月亮,也许还会是个蛋糕,是个气球,是块粮果……但绝对不应该是“ O”。这个教师在女儿最需要发展形象思维和想像力的时候,却用一种答案固化了她的思维,从而可能影响这个孩子一生的成长。
法官的判决是:妈妈胜诉!那位幼儿园老师不称职自己的工作,限期离职。
“这事儿要是发生在中国,没准儿那个妈妈得多高兴呢———我女儿认识字母了唉!”郑渊洁感慨。
郑渊洁感触最深的是,全中国的小孩子都喜欢他的童话时,他自己的儿子却不喜欢。
有一次登高帮亚旗收拾玩具时,郑渊洁让亚旗递给他一本没用的书垫一个玩具,郑亚旗伸手就把郑渊洁的书递上去,说:“那就是你的书了。”
“亚旗一本你的书也没读过吗?”
郑渊洁不好意思地笑笑,“读过,那也是采取了不光彩的做法。我告诉他:要是他不想自己写作文的话,就必须把我的书都看一遍。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实际上是因为很多我写的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我都给他讲过,所以他就没有兴趣了。”
这给了郑渊洁一个启示:不要在孩子不感兴趣、还没有能力理解的时候,让他做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情。
“比如说我自己。我前些天偶而读了一本低幼读物,突然发现了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一下子就呆了。我突然觉得这是首那么美好的诗,那种情境,那种体会,真是太真实了,写得太棒了。”郑渊洁有些激动,声调高起来,手一直地挥。
“可是,我只有几岁的时候就已经会摇头晃脑地背这首诗了,背得特别溜,但那时候,我一点感觉也没有,以至于在我重新看到那首诗之前,几乎从来没有想起过它来。”
郑亚旗从未满1岁开始,就对家里的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里所有的电器都任他随意操作和拆卸。在他1岁时,已经能够熟练地操纵录音机。他没有背过唐诗,也没有上过书法、美术、音乐等各种学前班。
“但在计算机方面,亚旗已经很可以了。”郑渊洁慎重地选择了一个平和的词。“我觉得,只要他感兴趣,就让他玩儿,然后几乎就能做到无师自通。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在亚旗的鼓动下,郑渊洁才放弃了传统的笔墨纸砚写作方式,改用电脑。据他说,因为采用了这一先进技术手段,使自己的写作兴趣“起死回生”。
还有一次,在亚旗十四五岁的时候,郑渊洁接到一位找“郑老师”的电话。郑渊洁很自然地回答说,“我就是。”谁知对方不认账,说“不是找你,是找郑亚旗,要请教一些电脑方面的问题”。郑渊洁不得不诚惶诚恐地找“郑老师”接电话。
亚旗还曾和几个网友成立了一个专门为企业编辑网上主页的工作室,时不时还要和同人碰头开业务会议,搞得有模有样。
1998年,郑亚旗险些以计算机特长生的身份被保送进北京某名牌大学。后因郑亚旗觉得自己无法适应枯燥的大学课堂而作罢。
如今,19岁的亚旗在某媒体网络任技术总监一职,同时负责郑渊洁个人网站的全部工作。
“应该说,如果没有计算机,没有互联网,我并不放心让他从此不再去学校,不再和同龄人接触。我们家应该算最早的一批网络用户。互联网弥补了他不去学校而产生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他有很多网友,上网聊天儿,也常常外出见面,一起出去玩儿。”
说到这儿,郑渊洁突然想起来一件很有趣的事。
一天,亚旗的某女性网友问他:“你知道F4吗?”
亚旗来问郑渊洁。
曾在空军服过役的郑渊洁一听,很自豪地说:“这个我知道,我最在行了———F4是美国战斗机啊!”
亚旗依话回答女网友。
那女孩儿一见回答,十分生气,撂下一句话:你还不如我奶奶呢!我奶奶都知道!
惹得亚旗对郑渊洁也很不满。
我大笑,忙问郑渊洁,“那你现在知道了吗?”
郑渊洁也笑:“知道了知道了,不就是什么‘流氓花园’么!”
“下辈子还愿意给我们当孩子吗?”
……我觉得爸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什么是男子汉?我觉得,他首先应该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打骂孩子的爸爸都不是男子汉,是懦夫;他应不嫌弃孩子,不管孩子是什么,他都爱孩子。孩子是你生的,如果你不满意,就打自己。打孩子算什么?又不是孩子非要让你把他生出来的。
———《父与子》
“你觉得对亚旗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当然。”郑渊洁给我举了一个例子。
一次,郑渊洁和亚旗一起去车市看汽车。两个人高兴地坐进一辆汽车体验感觉。郑渊洁不小心碰了一下,车里有个物件就“啪”地一声掉了。
“大多数人心里都清楚,这肯定是本来就不太结实,或者本来就是掉了的,不会有人当回事儿。”
郑渊洁下车准备走,却被亚旗拦住了:“郑渊洁,不能就这么走了吧,怎么也得跟人家说一声啊。”
“我当时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八路军抓住的汉奸。”郑渊洁摸了摸脑门儿,“我当时就觉得,不是我得对卖车的有个交待,而是我要是不站出来说一声,我这高大光辉的形象,在亚旗心里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车主的条件是:或者买车,或者赔偿一万元。经过讨价还价,最后郑氏父子做了2000元的赔偿。
“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在现在的社会,也许是不多见的。”
“可是这样不就白吃亏了么?”我问。
“不吃亏呀。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这种车的质量不好,再说,也给了亚旗一个教训,让他明白什么样的事是应该承担责任的,什么样的事是不用承担责任的。以后再遇见这样的情况,他就明白怎么处理了!”
据说,在亚旗还小的时候,郑渊洁的书房墙壁上,贴了好多诸如“爸爸饭后散步45分钟”、“爸爸注意休息”之类的字画儿。观者无不动容。
直到现在,亚旗在外面看见了什么新鲜好玩儿的东西,立刻就会想到老爸,打电话回去问他是不是喜欢。
“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想着我,哪怕是和他女朋友在一起。”说这句话时,郑渊洁的声音温柔而动情。“你觉得,对亚旗的教育方法可以推广吗?”
“当然不能。”郑渊洁很干脆,“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道路,对大多数人可能都是不合适的。”
“以前我的想法也许有些偏激了。我现在也觉得,现行的教育也不是完全不好,也有很多有用的地方。孩子们在学校里就经历了很多事情,比如艰苦的学习,考试、升学的压力,这让他们有更强的韧性和毅力,或者对未来的考虑也更多更全面。
“当今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有很多进了北大、清华、出国留学,一样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就是我当年的同学,现在也都是大权在握的要员。只有我这个最没出息的,当了作家!”他大笑。
“我只是觉得,在教育里,应该加进更多人性的东西。以前我说:‘上大学不一定有出息’,我想,现在应该改成‘上大学不一定没出息’。高分高能和高分低能的概率,应该是差不多的。”
与郑渊洁不同,郑亚旗在采访过程中,一直保持沉默。
在随后的几次通话中,郑亚旗婉转地谢绝了采访,因为“不喜欢把自己的事登在报纸上被人评说。”
他觉得自己是个很普通的年轻人。不比别人更优秀,也不比别人更差。
说起与同龄人的差别,他觉得最大的就是自己不会“蒙人”。惟一“蒙”过的几次,是别人听到他的名字,跑过来问他“你爸爸是干嘛的?”亚旗回答,“我爸爸是挖煤的”,或者“我爸爸是工厂看大门的。”
亚旗说可能是受郑渊洁影响,从小到大每天都记日记。但那些都是隐私,从没给任何人看过———包括郑渊洁。
他说很喜欢自己的爸爸。虽然他从来只称呼他为“郑渊洁”。
《蛇王淘金》结尾时,郑渊洁写了这样一段话:真想教给天下的父母一个测验自己是不是合格爸爸妈妈的方法———请你们问自己的孩子一个问题:“倘若人死后可以再生而且能够选择,你下辈子还愿意给我们当孩子吗?”从孩子的答案上,父母就可以判断出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爸爸妈妈。
也许,这个问题不只适用于父母,也适用于所有的老师,以及和孩子们打交道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