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童话大王的日子
作者:廊桥遗猫
童话,一个在生活中用得越来越少的词。郑渊洁,一个让我们与童话保持唯一关联的人。曾经故作天真非常坚定地说,一定要看童话大王一辈子,老了和孩子一起看。可惜,在我还一点称不上老的2002年,陡生变故。
《潇湘晨报》发了篇专稿:《童话大王神话不再?》。标题打了个问号,尚好。原来还有很多人依然关注,真好。小学生说,以前我每个月都买《童话大王》,可现在《童话大王》的内容都看过了。而习惯了郑氏现实童话的我们呢,猝不及防,只好跑到每家书店问:有《鬼车》卖吗?杂志给出的解释是,老郑写的被反映不适合不成熟读者观看,写者受缚看者有异,于是修改面貌换上低幼童话。
其实都明白,说吸引新读者吧,失去是更多老读者。第一次对老郑有了怨气。不过看过家母偶尔买回的五月份《童话大王》第三页"画中话"后,开始相信老郑有苦衷。一直很欣赏他的表达方式,有时很不把自己当回事,有时绝对把自己当回事。欲知分晓,自己去买五月号吧。你会得到一个有时间限制的答案,嘿嘿。
2002-1985=......17。一个人写一本杂志,写到了"十七岁那年的雨季",真是童话。
追忆似水流年......
怀念这本杂志的内容以及曾经玩出的花式,当然,还有郑渊洁的激情状态。他除了瞠目悦目的童话,还给了我们太多。
90年代。童话接龙大赛,问卷调查,读者沙龙......小学六年级参加童话接龙,竟接到杂志社寄来鼓励式的郑渊洁打印信,意外之喜呵。一点都不记得接了些什么名堂,只一直把信留到至今。
上中学的时候正值轰轰烈烈的郑渊洁会见幸运读者。江苏啊,湖北啊,还有咱湖南。无比羡慕欢喜地关注每期对话录上的会见情况,仿佛他们的幸运是自己的幸福。95年去北京不幸病倒,亲爱的家母独自去王府井找到皮皮鲁专营店,居然老郑亲自在店里,居然得到了签名。
读了那本对话录无数遍,连签名带正文。(一个月前又去北京,七级大风中一个小时寻找皮皮鲁专营店未果。首都城建快,变化大,搬迁或不在了都不奇怪,这是后话。幸好还曾坐公车经过,对门面玻璃上的两句话记忆犹新: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大海,束缚大海是不明智的;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老郑就是老郑。)
后来舒克开始舌战贝塔。难忘那"雷鸣般的掌声、笑声"。谁出的这主意,真让人全体投地。还有百万读者世纪珍藏卡,生日宴会厅......邮购的珍藏卡今天看来算不上精致,但绝对独一无二。可惜曾经百万读者世纪聚会的约定断了下文,不知还有没有人记得。
21世纪,我们吃上了超级大餐。《童话大王》、郑渊洁和我们都越来越成熟。想想正餐、长寿面、冰激淋、餐后水果,居然还有餐厅保安,美食外卖,哈哈,惟妙唯肖。
怀念《童话大王》的日子。就相信有皮皮鲁鲁西西的存在;喜欢贝塔和歌唱家在一起;先听说郑渊洁激流勇退后来终于回心转意继续写童话感觉失而复得;对着镜子发现自己有智齿非常满足;写出的东西忽而长句忽而短句......
还是一直看下去吧。不容易。崔永元说得好,人家连人带狗全指着稿费呢。老郑已被盗版弄得够没心气了。加油啊,我们还等着看自传呢。
最后的感想。今天坐火车一落座,看见几案上放着一本《皮皮鲁全传》,和我家的一模一样,最老的版本了。不用问,我们都是爱老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