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fw.com.cn/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ID=949175
童话 “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形式。”——这是17年前童话学研究家洪汛涛给出的定义。中国的“童话”一词无法对应于英语里面某个单一的词,因为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西方的仙女故事(Fairy tale)、变幻故事(fantasy tale)、魔法故事、奇异故事,以及某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fable) 。日文里面倒有“童话”一词,但它是所有儿童文学的总称。
如果你看过安徒生、王尔德或郑渊洁的童话作品,就会发现洪汛涛给出的定义只是童话最基本、最原始的内涵。我的看法是--童话是运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思维或者儿童的感觉,以幻想、夸张、拟人或拟物(后两者不是必需的)为表现特征的文学形式。童话可以写小猫、小狗,也可以写真实社会;童话可以讲述很浅显的道理、或者纯粹是为了有趣,也可以反映深刻的人性和深邃的哲理。童话的范围很广,从低幼童话一直到童话小说,它的受众群不仅仅是孩子,因为有时童话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比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郑渊洁的《机器猴传奇》(一部以童话为表现形式的政治寓言)等。
甚至有人把武侠小说也看作是童话,说它是成人童话;而武侠和其它幻想元素相融合、包容到东方玄学的框架下就形成了玄幻文学。另外一方面,源于唐代传奇的武侠小说(如《卧虎藏龙》)又被西方人视为奇幻作品,虽然也很牵强,但是中国武侠和西方奇幻倒是都可以回溯到神话,并且都具有英雄气概。
[奇幻与魔法故事] 有人将《魔戒》和《哈利波特》都说成是魔幻,然而魔幻已经意有所指,即魔幻现实主义。《魔戒》应该属于奇幻,它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势和豪壮悲泣的英雄气概;《哈利波特》则是魔法故事,属于广义上的童话。
[科幻与童话] 童话与科幻同属幻想文学,并且当童话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科普功效的时候,就成为科学童话,即具有了科普性。但童话和与科幻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童话通常用到的表现手法是夸张、拟人或拟物;科幻则含有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意识、理论或逻辑,能够激发读者在科学上的好奇心。比如郑渊洁的《红塔乐园》和刘慈欣的《微纪元》都描写了微型人,但老郑借用的是一种有三个喷头(变小、还原或固定)的喷雾器,没有人会追究这瓶喷雾器的来历和原理;而大刘则是利用基因改造技术,拥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理论”,尽管这种“理论”行不通。
另外,童话与科幻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科幻童话与童话科幻。科幻童话,虽然具有某些科幻元素,但是比较夸张,它的目的不是引发读者在科学上的思考,而是反映社会、人性,比如郑渊洁的《幻影号》、《五个苹果折腾地球》、《保卫叛逆者》等。童话科幻则正好相反,它是借用童话的表现形式、或童话的感觉,来描写科学对人类的影响、或朦胧的科学意识,如杨玫的《日光镇》、赵海虹的《宝贝宝贝我爱你》、潘海天的《大角快跑》等。
荒诞小说 西方的“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它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意指“不真实、不近情理、虚妄不可信”。
荒诞的表现手法在小说中运用得很广泛,如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歌德的《浮士德》、拜伦的《堂璜》、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卡夫卡的《变形记》、米兰·昆德拉的《为了告别的聚会》等等。其中米兰·昆德拉不仅是荒诞小说文体的实践者,更是其理论与规律的发现者,他发现了,从塞万提斯到卡夫卡,欧洲现代小说以荒诞作为开始,又以荒诞结束,只不过这已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荒诞--塞万提斯是欧洲现代小说的祖师爷,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卡夫卡则把荒诞引导向更高的层次、全新的境界,成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或者说,荒诞本身也在不断地演变,在抛弃了塞万提斯之后,又选择了卡夫卡……
真正对“荒诞”一词发扬光大的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法国出现的“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在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产生的,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荒诞派戏剧是战后西方社会的一面哈哈镜,它曲折地反映了战后一代的人们从内心深处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生活感到的荒诞和虚无。这一流派被认为战后西方社会思想意识通过舞台艺术的最有代表性的反映,其艺术特点为: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代表作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它最终被西方正统文学所承认,贝克特于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美国的“黑色幽默”也是一个以反映荒诞而著称的文学流派,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这方面的巨著。黑色幽默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也是采用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内容,作家抛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原则,打破一般语法规则,采用夸张、悖论、反讽的手法和克制性冷漠的叙述进行创作。场景奇异超常、情节散乱怪诞、人物滑稽可笑、语言睿智尖刻。以喜写悲,成就蜚然。所不同的是黑色幽默作家更加消极悲观,他们否定个人选择积极行动的可能性。面对荒诞,唯一可做的事仅仅是玩世不恭地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以便暂时舒缓一下痛苦不堪的心情。正因为他们以幽默的人生态度与惨淡的现实拉开了距离,所以一改以往荒诞文学作家的惊愕、困惑、愤闷的心态,而是把荒诞当做一种合理的存在,然后进行从容地描绘,在绝境中保持心理平衡。
总的来说,荒诞是人类在二十世纪中最伟大的精神发现,它为我们能重新审视眼前这个人类居住了几千年的世界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它的发现为我们一度贫乏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活力。荒诞小说不太重视人物形象、也太不重视故事情节,它的主题是表现人活在世上的徒劳和生活本身的荒诞、无聊、机械和单调,表面上看是非理性的、反人文的。但实际上,荒诞小说是通过描写人性的异化、堕落、扭曲,表现出对人性的的留恋与憧憬、以及对人文精神失落的哀叹,反过来倒是维护人文精神的,在厌烦的生活细节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荒诞小说虽然是虚拟的,但其中的那种对人在繁琐又乏味的世界里孤立无援的存在本质的深刻体验却是真实的。以荒诞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派文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铸造与挖掘较现实主义更为独到,看似虚无,实为深刻。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鲁迅的某些作品属于荒诞文学;而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王小波的大部分作品和郑渊洁的部分作品是荒诞文学。
[童话小说、荒诞小说、魔幻现代主义小说] 在文学中,广义上的“荒诞”是指美学意义上荒诞感、荒诞性,概念较为宽泛,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荒诞可笑、无稽之谈、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而某些童话作品正是运用了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比如强烈的夸张、离奇的幻想、扭曲变形和机智的反讽,才产生出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荒诞得离奇、荒诞得新鲜、荒诞得美妙、荒诞得机智幽默。如埃·拉斯伯和戈·毕尔格根据德国民间故事创作的《敏豪生奇游记》、刘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等。
那么,童话中的荒诞是如何过渡到小说中去的呢?这里,我又不得不提到郑渊洁。郑渊洁是一个不断进行着尝试的作家,他的作品涉及低幼童话、写实童话、寓言童话、成人童话、童话小说等,早在1988年他就写过一些成人童话(如《红宝石公寓》),他称其为《人间童话》系列,即“把荒诞、通俗和严肃结合起来,还要加上幽默”。而自1999年起,郑渊洁正式开始荒诞小说的创作,如《金拇指》等,由于他的作品已经远离儿童的生活体验,是以荒诞、幻想、夸张的手法表现现实社会的无奈和阴暗,所以自2002年起他的作品专刊《童话大王》出于杂志社所受的压力不得不放弃刊登这类小说作品。
而荒诞小说与魔幻现代主义小说,虽然都源于超现实主义,虽然都是表面荒诞而内涵深刻,但荒诞小说多运用夸张、荒诞、以及解构主义为表现手法,不太重视人物形象、也太不重视故事情节;而魔幻现代主义则注重梦境、幻觉与非理性的能动性,并且善用象征、寓意、暗喻等手法,以求产生魔幻效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1 10:28: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