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重剑无锋写的~~
在此向原创者表示致敬
其中的红字是我的反驳~
今天他加我的QQ~
问我还能不能找到这篇文章~
我才想起来去年的这次争论~
很激烈~~争了二十多页
呵呵~~~郑坛关了,许多东西没保存~
不过这篇倒是保存下来了~
对老郑的反面意见!——也说郑渊洁
看了老焦脚下的文章,我感觉胸口堵了很久的一团东西突然被掏了出来。
郑渊洁,曾经是我心目中唯一的童话。
可这个美好的童话,早已破灭。
最早接触郑渊洁,不是“读”他的童话,而是“听”他的童话。那是我幼儿园中班的时候,老爸不知从哪里借到一本《舒克贝塔历险记(1—100集)》,每天睡觉前给我读上一段。每次都说好:“只读一集!”可读完一集,我总是缠着老爸不放:“再读一集吧……再读一集吧……”于是又读一集;读罢,我又说:“再读一集吧……”……如此,一晚上总要读个四五集的。
听那一百集童话,我哭了三四次。有两次哭,因为听到那两只猫总想将舒克贝塔置之死地,无论他们多么以德报怨、多么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好老鼠;有一次哭,是听到舒克回到老家,看到自己的妈妈重病在床,孤苦无依;还有最后,当舒克贝塔时隔数十年,重回地球,发现臭球那些老伙伴都已经不在人世时,我又哭了。
让一个孩子笑的童话很多;让一个孩子哭的童话,却绝少。郑渊洁从此在我心中享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再见郑渊洁,已时隔四五年。——从“听”童话到自己“读”童话,中间总要读两年书吧!何况三年级之前我也没零花钱买《童话大王》。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开始真正疯狂的阅读郑渊洁。当时他已是我确信无疑的中国童话第一人,当之无愧的“童话大王”。和老焦脚下的一样,我也时常把他的语录当成最高指示,动辄“郑渊洁说……”如何如何。
但是,就在我对他的崇拜到达顶峰的时候,不和谐的声音已隐隐响起:我老爸开始反对我看郑渊洁的书。对于我经常引用郑渊洁的话,也表示了反感,“他说的那些话,不好!”
对此,我当时是不能理解的。为什么恰恰是我的爸爸,——这位最早将郑渊洁引入我生活的人,——却又最早泼我的冷水呢?
直到1995年前后,我对郑渊洁的狂热开始慢慢降温,反思我老爸的话,开始觉得有道理了。
我渐渐发现,郑渊洁其实有很多缺点:
首先,郑渊洁的童话在想象力上越来越贫乏。虽然也经常有不错的作品,但总的来说,都陷在几种模式里。*如模式之一:一个普通人突然拥有了某种超能力,可以为所欲为。这种模式下的童话太多了:《舒克贝塔历险记》里的五角飞碟;《幻影号》里的幻影号飞船;《蛇王转世》里的蛇王;又如什么:〈〈五个苹果折腾地球〉〉;吃了龙珠就会游泳;睡了电热毯就会放电;力大无穷的猴子;魔力无边的神鸡……虽然郑渊洁能把这样的文章写的很生动,但这样的想象实在太简单、乏味了。看这样的童话,难免失之荒诞。至于对郑自己口口声声说的“培养少年儿童想象力”更是无所帮助。对*一下〈〈哈里波特〉〉,就看得出老郑在想象力上的差距。(我承认,老郑在许多作品的构思中的确有不少雷同,但是一个作家你不能强求他的作品都是精品,而对于郑渊洁来说,即使别的都是雷同了都是垃圾,有那么几部精品,也足以奠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其次,后期的老郑喜欢不懂装懂,故做深奥。可以说,老郑根本不懂教育。——教育是一门学问,不然这个世界要教育学家干什么。——可老郑却自以为是,动辄在作品里大放厥词。他的言论乍一看很过瘾,尤其能吸引中小学生,但认真一想,屁话甚多。看得多了难免让我生厌。曾有人这样批评余杰:“拿着感触当真理。”我以为这句话形容老郑再恰当不过。“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是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说、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了说的场所。”“判断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就看这个国家的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欢上学。”如此种种,作为一时感慨没有关系,写进作品也无可厚非,但是“拿着感慨当真理”,自以为字字珠玑、灵光闪耀,甚至自编一个〈〈郑渊洁精彩语录〉〉,将其统统收入,那就纯粹是屁话了(这属于人身攻击,郑坛是不允许有人身攻击的帖子的)。难怪我老爸说“他说的那些话,不好!”,要是让我们的青少年从小拿这样浅薄的东西当“最高指示”阅读,实是贻害非浅。(老郑从来没说过他说的话都是真理,老郑倒是说过读书的目的就是怀疑书中的内容。)
再次,老郑的文笔也越来越粗陋。看得出:他的写作态度越来越不谨慎,下笔油滑,滑到哪里算哪里,“炼字”二字休要再提起。那天在书店翻他的长篇〈〈病菌集中营〉〉,开篇就是:病菌能说话啦,而且能让人听见啦!我顿时胃口全失,抱头鼠窜。有一年的〈〈奔腾验钞机〉〉更是寡淡如水,不忍卒读。(我承认老郑在一些作品中文笔 粗陋,但是要知道,老郑的意义不是说对中文写作有什么贡献,他的意义,在于对中国孩子的启蒙。另外,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奔腾验钞机》,这几乎是公认的郑最经典的一部。你不信的话可以在这儿发一个投票帖子,主题就是,你认为郑最经典的一部童话是什么,如果奔腾验钞机的得票不是最多,我就将我刚才说过的所有的话编辑掉)
最让我受不了的最后一点:老郑越来越失去一颗平常心,热衷于自封各种头衔;热衷于谋取经济利益。一个作家,耐不住寂寞,将是写作的大敌。我想:这也许就是老郑作品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什么“一到九十九岁都适合阅读”云云,简直是王婆卖瓜啊!他的作品在鼎盛时期也从没达到这样的高度。95年前后,他曾经大张声势的宣布要封笔,最后又说:“由于广大读者的强烈挽留,我决定……”云云。我至今怀疑他根本就没想退出过,一切只是作秀而已。你看: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这倒也没什么。可他居然在〈〈舒克贝塔历险记〉〉里面写到了皮皮鲁牙膏、居然专门写了个短篇,说一个皮皮鲁牙膏盒变成了飞碟……如此利用自己的作品做广告,这哪里还是一个文人,简直是个满身铜臭的奸商。(再说一篇,郑坛的朋友们欢迎批评郑的帖子,但是绝对不允许和身攻击。我希望你能够认真了解一下奸商的定义。郑渊洁只是在用没有违法的手段在促销他的商品,虽然的确有些过,但是完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奸商是什么?奸商是投机倒把的犯罪分子!!)
郑渊洁,尽管你曾带给我欢乐,但你的童话已就此破灭。(你这样说太早了,等着看看吧,时间足够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