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门:
查看: 10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越穷学习就越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
DNA 发表于 09-4-28 19:20:38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庭越穷学习就越差”,这是美国一个教授最近的研究结论,这也是美国一直无法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美国有一个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就是越穷的家庭生的孩子越多,而越富的家庭往往不愿意生孩子或者少生孩,导致“逆淘汰现象”,他们又没有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生一对孩子的政策,穷人家庭有时一生生一批,使美国人忧心重重,该教授还认真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律,他认为是穷人家的孩子压力太大,把穷人家的孩子都夺垮了,所以学习不好。但我们认为他好象找错了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美国的学区制带来的,富人家的孩子能上好的中小学,穷人家的孩子只能上差的中小学,这才是主要原因。我国古代好象一直流传与此刚好相反的记录,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差距的加大,来自穷困家庭的孩子拥有的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也愈来愈大,导致我国重点名牌大学中来自农村的生源比例也愈来愈低,某种程度上也似乎走入了美国人一直无法解决的怪圈?

为什么贫穷的孩子学习更容易差? 美国教授认为是穷人家的孩子过早地承受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各种太大压力所致?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人类生态学教授加里埃文斯通过研究压力对孩子认知能力损害的影响,得出惊人结论认为穷苦的孩子更容易学习成绩差,因为其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社会经济水平低的家庭承受着很多的各种各样压力。当你贫穷的时候,一点意外的事情都会让你捉襟见肘。你有可能有住房问题;你有可能有更多的家庭矛盾冲突;你很可能有更多的资金压力需要支付;你极有可能经常到处奔波。低收入家庭有很多的要求需要满足。我们知道这些都将会给家庭产生压力,当然包括对我们的孩子。

处于贫困的时间越长,他们的适应负荷越高,工作记忆能力越低倾向于获得较低的分数。

从这项新的研究中,埃文斯和他的同事利用“适应负荷”指标定量的研究了孩子的压力水平。得分是依据对特定孩子的测试结果而获得的。通过跟踪调查,在这些孩子9岁和13岁孩子时候测量他们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及他们的血压和身体质量指数等。在17岁的时候测试他们的工作记忆能力(原理类似于电脑的内存)工作记忆能力指的是在短时间内记忆信息的能力,它对每天的活动和长期记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埃文斯说。“如果你没有好的工作记忆能力,你不能做类似于记住电话号码或者积累词汇量的事情。”

当研究人员分析孩子处于贫困的时间的长度、他们的“适应负荷”以及他们的工作记忆能力的关系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清晰地关系:处于贫困的时间越长,他们的适应负荷越高,工作记忆能力越低倾向于获得较低的分数。相对于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贫困的孩子,那些整个童年全部处于贫困状态的孩子的工作记忆能力要低20%左右。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令人沮丧的新闻。你不能解决一个问题,除非你能一开始就从本质上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开始的时候似乎就错误的认识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埃文斯的结论是完全可靠的话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因为我们至少认清了这个问题。但是压力?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使得穷苦的孩子大大减少压力呢?解决这个问题似乎比彻底消除贫困本身还要困难的多。如果压力真的被证实是重大的影响穷苦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则变得更难了而不是更简单了。

美国版的越贫困学习越差主要原因还是学区制: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上得起好的中小学,穷人家的孩子只能上差的中小学。

美国人与我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实行学区制,一个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所住居民的收入成正比。好的学区房子很贵,只有富人才买得起,富人的孩子就可以上好的中小学。学区的教学质量与学校拥有的资金成正比,学校资金多就可以聘请更好的老师,而学校资金少就留不着好老师。富人区的房子贵,所交的房产税教育费就多,所在区的学校资金就多,而穷人区的房子不值钱,大家教不起多少税,所在区的学校资金来源就很有限,教学质量就不可能上去。这样一个政策就使美国人一个城市经常有穷人区富人区之说,富人区的学校很富人,可以贵金聘到优秀的老师,孩子得到的教育机会也就越多,学习当然就会越好了。学校越好,周围的房子越贵,穷人买不起,孩子就上不了该学习的好学校。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小升初、中考等之说,学习再好也只能留在居住地所在的差学区,接受差学校的教育,这样只能陷入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怪圈了。

我国古代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说,但现在已愈来愈显现穷人家的孩子上好大学的比率越来越低的倾向。

中国有名古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长大了更有出息”。中国还有好多这样那样的故事:匡衡凿壁借光读书,懂得学习,终成大器等等。好多好多的励志故事都是某个伟人或者成功人士都是出身贫寒,但最终取得了丰功伟绩。于是乎人们似乎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穷,导致压力大,压力大则动力大,最后更容易成功。穷,似乎成了个好事,反而成了穷反而成了孩子成长的优势?难怪牛群冯巩的相声了出现了想办法让孩子吃苦受穷的教育孩子的策略。但这些似乎都是过去的故事了。目前中国也似乎已转到了美国人的怪圈了,尤其是现在要搞什么素质教育,要改变一考定终身,要改变文理分科,等等。其实如果考虑到我国城乡拥有教育资源的巨大不平衡,这些政策改变实际上等于变相去剥夺农村孩子受孩子的机会。比如特长生加分、体育生加分、文艺生又加分,但农村的孩子又能有几个得到过这种机会?几乎统统没有,他们唯一有的就是靠苦学,多考几分,希望能够上一个好大学,现在又被拆责为“高分低能”,不能一考定终身。所以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道出了我国目前城乡差距困境下的教育困境:温总理上大学时,他所在的北京地质学院班上80%以上的同学来自农村,而现在重点大学这个数据刚好反了过来,来自农村的学生20%多。我们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目前只有不到20%的学生来自农村,而80%的同学来自城市,而来自城市的同学中,又有70%以上来自大中城市。实质上这都是因为农村贫穷,留不着好老师,才导致农村孩子高考考不过拥有更好教育资源的城市孩子。某种程度上,这也属于愈贫穷学习愈差的现象。

美国人已经改了,在同样的分数前提下,优先录取那些家庭比较贫穷的学生。美国人名校包括哈佛、耶鲁等都有意对贫穷家庭的孩子降分录取,不但予免学费,还给奖学金。

本来我国的小升初、中考,通过考试,给予穷人家的孩子一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机会,但现在划片入学,在向学习美国。这是不是也是中国进入美国人“穷则愈穷、富则愈富”怪圈的原因之一?

如何出台针对性的措施,让穷人家的孩子不致于因为家庭贫穷而被排除社会上升的阶梯,这是政策制定者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永远都不要忽视巨大的城乡教育差距这个基本国情。

(编译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邢熙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

来源:郑风田的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