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门:
查看: 383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卡通为何总是技高一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
DNA 发表于 09-10-8 01:24:05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缘起:由于孩子经常看卡通片,我也跟着看,直到孩子说出一些令我震惊的话来,我才感觉到有必要研究一下日本卡通片为何总是比我们的技高一筹?是情是这样的:

当刚过六周岁的儿子站在沙发上,指着我的头,大声质问道:“你!为什么不把我生在日本?!”

我张口结舌,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先说说他为什么要生日本吧!

自从他长到四岁半以后,我就控制不了他的娱乐取向了,他先是看《机器猫》、《一休》,再看《奥特曼》、《宠物小精灵》,然后是《铁胆火车侠》、《龙珠》,再是《四驱兄弟》、《神龙斗士》等日本卡通片,最后是看《名侦探柯南》(电影版《迷宫十字路》)时向我发难的。

“妈妈,我真的崇拜柯南呀!我真的崇拜柯南呀!”

“妈妈,春天,咱们到东京都的清水寺看樱花。”

“妈妈,北京不适合人类居住。”“哪适合人类居住?”“日本呀!”

不仅如此,他还熟悉日本地理,甚至是米花这样的小的地名,我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火车侠》呀!白痴!”“我要吃日本料理”(晚上九点多了)我说哪有什么日本料理,他就把《柯南》的书拿出来,翻出有日本料理的内容。

他竟然扯着我的脖领子说:“你不是出版局嘛,为什么不出给我看!就照着这个(他手里拿着《折纸战士》)作不行呀!真是笨!”“就是,你不是出版局嘛,你道是出书给我们看呀!(他的小表姐)”

最后,他竟然说出:我讨厌中国人这样的话来,这时,他八岁了。

因此,我不想再为我国的卡通片再说什么了,只想分析一下,日本卡通为何这么受孩子的追捧。


                                                                  

    一、为什么日本的卡通在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还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

日本卡通在1995年以后,除了那几部经典的卡通片如《机器猫》、《聪明一休》等仍在中国占有一定的市场外,其余的一些在有关政策下,都被拒之门外,可以说,当时的环境确实有利于我们的卡通发展。出版界不失时机地推出了“5155工程”,在当时治理整顿报刊散滥时,特批了五家卡通期刊,全面提倡中国人看中国的卡通,全民上下,同仇敌忾。日本卡通着实沉寂了一阶段。但是,仅仅过了不到两年,日本卡通便开始卷土重来。

日本卡通制品(本文所称日本卡通制品主要是指日本的卡通片、卡通图书、音像制品和卡通玩具)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推出一批无色情、凶杀、暴力内容的卡通片,如《铁胆火车侠》、《四驱兄弟》、《圣少女》、《七龙珠》等。这些卡通片先是在中国的电视少儿节目中播出,如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北京的电视台的七色光以及各地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中都热播这些卡通片。在少儿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卡通片的附带产品则在当地市场上出现。如电视热播《铁胆火车侠》时,市场上就热卖火车侠玩具,热播《四驱兄弟》时,市场上就热卖小赛车,音像店里热卖的是相关的光盘。这样,卡通片和光盘、玩具、图书形成互动,形成卡通产品的立体开发,极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观赏欲和购买欲。仅《四驱兄弟》的车型就多达几十种,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名称,如“旋风冲锋、黑色战车、巨无霸、原始战神、三角箭、魔鬼司令、疾速眼镜蛇、黑蜘蛛”等等,这些玩具的名字不仅新鲜刺激、神密,而且又有故事,每个玩具都有归属,有个性,又能组装、变形。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竞争,科学家的参与改进,把赛车的性能、型号、磨擦力、阻力、气流、浮力等知识融在其中,而且《四驱兄弟》本身提倡的都是我们提倡的道德观念如:团结、友爱、不服输、不骄傲等,都是有益无害的,甚至自己也觉得孩子看了,真是有“寓教于乐”的味道,而且,孩子还从片子的字幕上学会了汉字,这样的片子,你能强行禁止他看吗?当然做不到。

这些赛车还可以用于实际操作。大一些孩子可以自己装,小一点的家长帮助装。各大商场为了促销,在商场内提供的赛道,孩子们拿着自己喜欢的赛车,在商场里比赛,又刺激又新鲜。在你基本认可之下,你就掏腰包吧!仅以《四驱兄弟》为例,你得付出:

1、光盘每套180元;2、大约50种左右赛车,在红桥玩具市场每辆10元(在商场每辆18-25元),总价约500元;3、赛道(几种)在80-150元之间;4、工具箱30-60元。

还不算上电池、胶水等各种支出,你就得付出人民币约1000左右,这还是中等水平的消费,如果真的要集齐全套四驱兄弟,配齐辅助设备,以坏换新的,就得1500元--2000左右。每到周末,红桥玩具批发市场里卖日本卡通片附带产品的台前挤的都是中国孩子。

“《火车侠》的型号多得让你眼晕(儿子语)”,如“希望号、阳光号、马虎使者、快速魔头、黑暗使者”等等。这是一部宣传日本新干线的卡通片。这些“希望之光”、“阳光使者”遍及日本,他们正义、勇敢、富有同情心、扶危济困、风趣幽默,挺可爱的,当看到孩子兴奋地拿着一个火车侠高声大喊“火车侠――变身”时,你也没有理由不让他看、不让他玩。好了,那就要为此付出:

    1、光盘180元;2、火车侠约60多种,每个10元(商场25元);3、配套的太空基地150元、警官拖车50元、消防车30元、清障车30元;4、跑道70元。如果要集齐这些得1500元-2000元左右,就是再不愿花钱的家长,也得为此付出约800元左右。就是从这部《火车侠》里,六岁的孩子学的日本地理知识比知道的中国的地理知识还多,“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坐新干线旅游呀?”可以说,对于中国地理,孩子是盲点。当孩子看到我们新闻中播出的重庆一些民工买不到火车票走不了时,孩子一边忙着玩他的火车侠一边说:“为什么不去坐新干线呀?!”

至于《宠物小精灵》、《卡布达》、《奥特曼》、《柯南》、《弹珠警察》、《神龙斗士》等等,我就不必再说了,但是有一点是血淋淋的,就是:每部日本卡通片的播放,我都要为此付出约1000左右人民币,看官一定说:这也太夸张了吧,是有点夸张,如果是一次性让我掏这个腰包,除非我是神经病。但是,我确实掏了,真是不算不知道,不算吓一跳!以《四驱兄弟》为例,请看:

    1、电视刚播出这部片子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周去一次红桥玩具批发市场,也就花10元,一个月约50元左右,因为,有玩坏的,要再买个新的;2、到了第二个月至第三个月,一次就得买两辆(“因为要比赛呀!”)3、到了第四个月,不但要买车,还得买光盘(“因为我看不够!”,电视每天只播一集,要记住,每部日本卡通片至少都是100多集哟。电视把孩子的胃口调得高高的);4、有了这么多车,总得有个工具箱呀,肯定得买;5、有了这么多车,总不能老去商场比赛吧,得买个赛道吧!6、组装修改也得有书呀,再卖3-5本这类的图书(每本12元)。就这样,零敲碎打,随着一部部日本卡通片的由始至终地播放,我得每周必须为此花上15-20元。一年下来,1000多元出去了,竟然不觉,这就叫蚕食。孩子长到六岁,惊回首,细算帐,我为日本卡通片及其附加产品花去了近8000元左右,每周平均花25左右!一周25元,看似小数,但是,日本的卡通片能牵着孩子和你鼻子,让你心安理得地每个星期甘心情愿地必须买它的一件产品!我想信每个有孩子的家长都会有这个同感,做个调查吧。有时我想,如果没有了日本的卡通片和玩具,中国小孩看什么?玩什么?红桥玩具批发市场里还会卖什么?我不是危言耸听,前年去过山东一个小县城,这里的孩子手上拿的,家中摆的,也都是日本卡通片的附属产品“卡布达、沙鱼辣椒、玩子轮”等,可以这么说,两岁以上25岁以下的中国人,只家里有电视的,没有没看过日本卡通片的,县城以上的孩子没有没买过日本玩具的,仅这一点,相当于日本在中国开了无数个彩票机,中国人替他卖彩票,而且永远不会付奖金,一批一批的孩子是他们忠实的彩民。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称:“2002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出口的中国香港市场的年营业收入高达46亿港币。2003年日本卡通产业(卡通片及相关产品)的年营业额是2300000亿日元,已成为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自称其卡通产品为无烟重工业,目前,韩国也开始向中国输出其卡通产品)”

最后说说《名侦探柯南》吧。《柯南》目前出了三部,每部都100多集,光盘出版了5套,据知情人士说,仅卖《柯南》的图书,就净利近千万元!

第一部《柯南》100多个故事,儿子每天看,几乎能把每个故事背下来,我也跟着看了近100集。《名侦探柯南》讲的是一个名叫宫腾新一的高中生,是个业余侦探。一次,偶然看到黑帮交易的过程,被黑帮强行灌了毒药,没有被药死,但身体却缩小了(大脑还是高中生的大脑)。为了逃避黑邦的追杀,新一在在阿笠博士的帮助下,改名为柯南。柯南有几样特殊的武器:麻醉手表、追踪眼镜和能充电的球鞋和变音器,这个变音器能够模仿任何人的声音。柯南以阿笠博士的亲戚的名义住入了女友小兰家。小兰的爸爸毛利小五郎是个私家侦探,并开了一个侦探事物所。知道柯南的真实身份的只有柯南的妈妈、阿笠博士、柯南的高中同学(也是个业余侦探)服部平次。每个凶杀案的谜底都是柯南用麻醉枪将其它人麻醉后,然后借用他人之口揭出案情真相,大多数都是借用毛利小五郎的嘴说出来的。因此,毛利的名声大振。每个凶杀案都很离奇,但柯南总能根据线索将真正的犯人抓出来,正义得到伸张。电视台播放的《柯南》和市场上卖的光盘,都是汉语带字幕的。最近,在市场上也出现电影版,如《谜宫十字路》、《天堂谋杀案》等。而这些电影版的《柯南》都是汉语字幕,日语发音。电影版《柯南》要比单集的《柯南》好看得多。

《迷宫十字路》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夜晚,东京、大板等三地同时发生了凶杀案,被杀的五个人都是一个盗窃团伙的人,而该团伙的每个成员都有一本书叫《义经》,每本《义经》里都一张神密的图,凶手把图和《义经》都拿走了。毛利一家人应清水寺和尚之邀来到东京,原来,清水寺的药师佛在8年前被盗,前几天寺里收到一封神密的信和图,信中说如果能解开图中的谜,就能找到药师佛。柯南的高中同学服部平次也由大板来到东京,因为被凶后杀害的人中有一个人是平次的朋友,他想帮助警察将揖拿凶手。同时,平次想到东京寻找他儿时在清水寺仅过一面的不知名的女孩,他一直将小女孩掉在现场的一棵水晶珠带在身边,还登过报,寻找小女孩。阿笠博士也带着少年侦探团来到东京,在少年侦探团中有一个小女孩与此柯南一样,也是喝黑帮的药水变小的,但她直在研究变回去的药。就这样,几路人马由于不同的原因一起到了东京,并卷入了这件案子。

柯南和平次按图解谜来到清水寺,平次遭到暗算。当他们与朋友在一起看艺妓表演时,他们其中的一个人被杀。柯南和平次共同调查,在调查时,平次又被凶手打伤。当最后目标被锁定时,平次的女友被绑架。柯南吃了刚研究好变成原样的药,化妆成平次的样子去救平次的女友,并指出凶手的杀人目的和凶手的名字。于是凶手摘下面具与柯南打将起来,由于柯南的药力快失效,又要变小了,体力不支,这时,平次赶来,和凶手搏斗,最后,两个人齐心协心,将凶手制服。在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平次找了初恋的女友,就是他现在的女朋友,小兰也见到了新一一面,还以为是在梦里。

整个故事充满了惊险、温情、浪漫、友情、智慧、勇气、幽默,故事情节安排得有张有弛,画面非常美丽动人,樱花、童年、夜色、艺妓等等温情、浪漫小故事穿插在凶杀、追杀、搏斗之中,让你看了很感动,可以说这真部精品,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当穿插300多集中的主题音乐响起时,儿子大声地用日语唱起该《柯南》的主题歌曲,字正腔圆!快看到故事的结尾时,孩子大声喊到:“正义!力量!智慧!”我看了两遍,总结也是“正义、力量、智慧”。它是卡通片的精品。

最关键的是:这部卡通片用的是日语!中文字幕。记得小时候,周围的大人都会说几句日语。他们常说,小日本坏着呢,上学逼着你学日语,也挺好,谁要学日语,还免费!不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让我想了《最后一课》。

几乎所有热播、热卖的卡通片我都看过,通过这六年的看片,不得不承认人家的卡通片的确实有一套值得研究卡通的人好好学习的东西:

    1、贴近生活。日本的卡通片不仅贴近孩子的生活,而且贴近成人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即贴近现实生活。虽然卡通片中也有些幻想,但那些都是属于孩子世界的,而且孩子大人都能接受,因为主要的生活背景是现实生活。最明显的如《机器猫》。《机器猫》中,大胖老爱打架,欺负人,强夫顺风倒,帮助大胖欺负人,野比总是被欺负,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这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是常事,但并没因此而“散伙”,打完了,就好了还在一起玩,这基本符合小孩子的本性。孩子们的家长也不是道德家,他们之间嫉妒、闹矛盾,夫妻吵架等等,也是孩子们经常看到的,很正常,没有什么矛盾可回避的;家长在单位受气,回到家里来向孩子们发火、夫妻吵架等等,这些不仅是日本人的生活,也是中国人的生活,在展现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也细节的真实。至于那个来自于二十二世纪的“机器猫”,提供一些未来的工具,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陷。这些想象也是孩子们非常需要的,也能接受。孩子看了《机器猫》,对于我上班的问题,是这样解决的:“你快去上班吧,迟到了老板扣你的工资,我可不饶你!”看,日本卡通片教育的也不差。并不是一提卡通就是幻想、不着边际的太空生活,所以孩子爱看,大人看了也没什么反感。

2、人物形象的程式化,加深了人物个性化的刻划。如《机器猫》中的几个孩子,大胖爱打人,不讲卫生,家里比较穷,爱抢小朋友的玩具等等,基本上是个反派角色,但是偶尔也有点爱心;强夫是个胆小鬼,家里富有,总跟在大胖后边欺负人,主要是打野比,偶尔也挨大胖的打,还爱传闲话;野比各方面都比较笨,上课迟到、考试得零分等等,但是,他有个机器猫帮助他;静子爱洗澡、学习好。每个故事都要强化一下这个人物的特点,但结果都是犯坏的人、得意忘形的人、欺负人的人、撒谎的人等有坏毛病的人都会倒霉的。《火车侠》、《四驱兄弟》、《宠物小精灵》等都是这样。

3、表现人性的东西多。不把人物严格区分出好人坏人,再有有缺点的人物也有可爱的地方,不管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有人性的一面。如大胖爱欺负人,但有时也见义勇为,野比虽然不争气,但是心眼好等等,如《火车侠》里的黑暗军团,他们见火侠们工作很累,被感动了,也去做点好事,但他们生来就是与火侠倒乱的。比如,自私、胆小、馋、懒、投机取巧、吹牛等,这些说不上是坏的但却是人的缺点的东西经常出现在正派人物身上,也出现反派人物身上,就是孩子们的世界,也是现实生活,所以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觉得很亲切。

4、贯穿始终的程式化的语言、音乐、画面强化了卡通片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一部100多集的卡通片让人强化记忆住这部卡通片的名字都很难,让人看下去,又不让人不产生厌倦,这是很难做到的。我看过的每部日本的卡通片,都有强化这方面的功能。如每个片子都有一句贯穿于每个故事中的语言,而且一般都是反派人物。如《火车侠》里在反派角色被正派角色打败时,总是出现一段很可笑的音乐和同一个画面,画面是黑暗军团被打飞到天边消失,并伴着一声“老大――”的哀叫,这个故事便以正义战胜了邪恶而结束;贯穿于《四驱兄弟》里的台词是:“我不会输给你的!”,给孩子增添了不少勇气;《圣斗士星矢》中每当正义的圣斗与反派决斗时的“燃烧吧!小宇宙!”这句话不仅是卡通片的主题语,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同时,自己也充满着正义感;在《宠物小精灵》中,反派人物的每次出场的台词都是:“我们是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白色、白色的明天在等着我们,我们是飞翔在银河中的火箭队,我—小次郎(画面是小次郎着白衣闪出镜头,表示这个人物是个男的。),我—武藏(画面闪出梳着夸张红色头发的武藏,表明这个人物是个女的),然后是正派角色吃惊地大喊到:‘啊,火箭队!’”这是每个故事的开头,每当故事结束时,反派角色火箭队都被打到天边,同时喊到“好讨厌的感觉!”等等,这种方式,让孩子看了,觉得很好玩,甚至他们就是为了看这个程式化的东西,因为,孩子每次看到这里,都哈哈大笑,还提醒我注意看。许多低年龄段的学龄前的孩子都爱看广告,广告里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故事,就是反复播放,起到一个程式化的作用。而针对学龄前儿童创作的这些卡通片,故事性都不是很强,并不是一流的故事,但是,程式化的语言的特点,让孩子们很着迷。

因此,可以看日本针对低年龄段的学龄前儿童的卡通片一般很少有故事情节非常好的,而程式化的语言、音乐、动作、画面比较多,这比较符合儿童的特点。像《宠物小精灵》、《火车侠》、《弹珠警察》、《四驱兄弟》等属于标准的这一类卡通片。

针对年龄段再高一些的日本卡通片,则比较重视故事性,没有了固定的程式化语言,但是,每部片子里都有一段程式化的音乐,如每到故事高潮时,这段音乐随之响起,与故事交融在一起,不仅强化了故事情节,也提醒你这是故事的关键,让你专心观看。这种手法在《柯南》中运用得非常好。“多么美的音乐呀!”每看当这段音乐响起时,儿子都要制止一切影响他“伴唱”的因素。有一次在唱完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些程式化的语言、音乐充满激情,给不仅给片子本身提气,也是调动观众激情的一手有效手段。

5、受众定位非常准确。日本的每一部卡通片的定位都非常准确。不仅准确地划分出年龄段,而且还要分为以男生为重点和以女生为重点的。如学龄前的男孩子、女孩子;小学低年级的男孩子、女孩子;小学高年级的男孩子、女孩子;初中男孩子、子孩子、高中生的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创作,开发相关的产品,如学龄前的男孩子喜欢“战斗”,便制作一些简单的故事和玩具,如《奥特曼》,为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创作了《宠物小精灵》;为小学低年级的男孩子创作的《四驱兄弟》、《龙珠》、《铁胆火车侠》,为女孩子创作的《蜡笔小新》,男女孩子都适合的《机器猫》、《数码宝贝》;为小学高年级男生创作的《柯南》,为女孩子创作的《圣少女》、《樱桃小丸子》、《百变小樱》,高中生可以看《灌兰高手》、《灵棋王》、《乱码二分之一》等等。

由于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的卡通片就进入了中国市场,看着日本卡通片长的的孩子已有近两代了,最大的独生子已有二十五、六岁了,于是针对这些成人,也就是二十五、六岁以下的中国人,日本的卡通片也没有放过,如最近在我国这类成年人中爱看《棋灵王》、《乱马二分之一》、电影版《柯南》。这几部片子的光盘在北京、上海、广州的音像店卖得就很火。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即现在二十五、六的孩子长在三十五、六,四十五、六,五十五、六的时候,那时候,我国将是一个日本卡通片的王国,同时也会像日本一样,成为一个读图、看日本卡通片的时代,这不我在危言耸听,如果我们还在那里躺着回顾我们的有多少,现在有多少困难的话,不真正把自己的卡通片搞起来,再过二十年,日本卡通片冲击的将不再是我们的少儿卡通片的市场,而且是我们的电影、电视、图书出版、音像出版等等。

可以这么说,日本的每一部卡通片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而且,每个环节都是市场运作,真正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中国市场无孔不入。

6、规范性的语言。我们大部分人包括家长、教育家、出版家等都认为日本卡通是个读图的,尽是些“嘿!哈!杀!”之类的语言,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日本卡通片的语言相当规范,就是那些学龄前的卡通片,也很注重语言的规范和纯净。如适合学龄前儿童看的《火车侠》这部卡通片,除了些几句程式化的语言外,其它的语言都是书面语,口语较少,这些语言本身就能让孩子学习一种规范性的语言,在学习规范性语言的同时,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性语言表达能力。像这种适合学龄前的日本卡通片,一般是不出版图书的,与之配合的是玩具,而玩具的说明书很规范并带有逻辑性,孩子在组装玩肯时,学习的就是一种规范性语言。

7、卡通片(图书文字量大)传达的信息量多。与我们理解的日本卡通片(图书)恰恰相反,一般我们认为卡通片(包括图书)是读图的,文字量小,所孩子爱看。其实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相反的是,日本卡通片(图书)的文字量很大,而且用灵活的文字表现形式传达出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多的。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卡通片《机器猫》,是日本早期卡通片,那时还没有运用上电影的一些分镜头等技法,还比较平面,但是,它却是以一流的故事吸引孩子的,主要靠的是文字配图。随着卡通片的发展,日本的卡通片将能够利用的电影上的一些技法都运用在了卡通片,以增加卡通片的动感,吸引观众,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我国出版业极力模仿学习的日本卡通片。但是,日本的卡通片并不因此而减少文字量,相反,每个故事的文字量非常大,而且这此文字所传输的信息量也是很大的。 如目前在学生中流行的《柯南》,随便拿出一本来,就可以看出它的文字和图的份量一样重,甚至是文字超过图的,这就我们一些人认为日本是一流的故事的原因。一个故事中的重要信息都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而不是仅凭画面表现的,这些文字有的叙述性的、有对话、有评论性的,有介绍性的,有时,一幅画面,就出现许多种文字形式。随便拿出一本日本漫画书,都有这个特点。而我们的一些卡通却正好相反,大量减少文字,使一个故事的信息量大为减少,而不能有效地与日本卡通进行竟争。仅举一个例子:随机取一本《名侦探柯南》(第五辑,第43本),总计200个页码,《卡通王》2004年第4期,260个页码,《少年漫画》2004年第3期,200个页码。这三本卡通都是32开本(《柯南》为小32开),《柯南》的文字是30000多字,《卡通王》的文字量是6000字,《少年漫画》的文字量不到5000字。日本卡通图书的文字量是我们的5-6倍之多。孩子们读图时,更喜欢读的是故事(即文字)。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卡通》创刊时,多以图为主,发行量一直没有上来,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刊增加文字量,加大故事性后,发行量才有了质的上升。反观我们的卡通片(图书)所包含信息量就少得可怜,如一集《小和尚》、《快乐东西》片长约20分钟,在这20分钟内,人物的动作重复、几乎没有几句台词,场景转换不多,这就造成我们的卡通片“动感”差,由于信息量省,看半天,就是那几个动作,所以看几集后,也就失去了观看的耐心。而日本卡通片则不然,人物的语言、动作、场景、分镜头等运用得非常多,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被吸引看完“这一集”,还想看下一集,这就是日本卡通的最基本的媚力所在。

可以这么说,孩子的这六年就看着日本的卡通片,玩着日本的玩具长大的(同时,也看些欧美的卡通片,说到这里,我自己都没有了自信心,中国的卡通片下面会讲到)。日本人达到了在输出其文化的同时,输出他的经济。同时,还有着更深一层的东西,怕也没人注意到,那就是,还有文化侵略的企图,这些潜在东西不时地出现在他们的卡通片中。所运用的手法也很隐蔽,就是把许多中国古代的故事或者传说或者现成品直接搬到他们的卡通片中,把中国的成语故事、古人的话,直接说成是日本的古人说的,做的极为自然,让不知历史的孩子还以这些都是日本的东西呢,久而久之,谁知道这是中国文明还是日本文明。如2004年4月5日《参考消息》刊登的日本作者米泽嘉博撰写的《日本卡通的昨天与今天》一文写到:“为什么日本的卡通片会如此繁花盛开,今天日本的卡通片会如此吸引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为卡通片提供原型的的漫画作品的普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政风宪三、濑尾太郎等人就开始制作国产卡通片。战后,以东映动画公司的《白蛇传》为开端的影院版卡通片,因承袭了美国迪期尼的‘名著路线’而成功地走向世界。”这里,作者公然将我国传统神话故事《白蛇传》说成是日本的“名著”而被“普及”。另外,他们还将我国的神话故事《西游记》等也进行窜改。这些卡通片的的直接效果就是:不仅让孩子们深感不如日本,在日本的文化面前失去了自信心、自尊心。

8、精耕细作,连续开发。日本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部卡通片都非常“长”,即集数多。如《柯南》已有200多集,《火车侠》100多集,《弹珠警察》100多集,《圣斗士星矢》100多集,在我国电视台里播出的日本卡通片每部都不少于100集。在长篇卡通片播出受到欢迎后,日本的卡通片的制作者更善于搞继续开发。如《名侦探柯南》热播后,制做者一边继续创作卡通片,一边将《柯南》转化成电影版、电视版、DVD版、VCD版、剧场版,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出版形式上都搞些新花样,即再赚上一笔;再如《奥特曼》播出后,见效果不错,制作者便在《奥特曼》的基础上,又创作出《剑﹒奥特曼》、《迪斯﹒奥特曼》、《帝拿﹒奥特曼》、《杰克﹒奥特曼》》、《雷殴﹒奥特曼》、《泰罗﹒奥特曼》、《艾斯﹒奥特曼》、《爱迪﹒奥特曼》、《吉帮﹒奥特曼》、《赛文﹒奥特曼》、《葛雷﹒奥特曼》、《奥特曼555》等奥特曼系列卡通片,这些“奥特曼”每部都不下100集,并配有光盘、图书,玩具,每一个奥特曼都有一个特别的“工具”,即玩具。仅一个什么奥特曼用的神光棒就60元一个!(这仅是在红桥批发市场的价格,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在买神光棒时对我说,阿姨,买吧,这个在我家那边的商场200多元呢,我特意从北四环来这里买)看看人家的卡通产品,都做到了消费者的骨头里了,真让我们汗颜。

9、产业带动事业。一次在朋友家里,见一大三学生看《灵棋王》。便问他有什么好看的。他道他喜欢围棋,该片是写围棋的故事。据他讲,围棋近几年在日本很是萧条,由于《灵棋王》的播出,在全日本又刮起了围棋热,特别是在学生中。这样克观上带动了围棋事业的发展。

    二、为什么我们的卡通片总是不能吸引孩子?

这里我不想再去重复我们以前的动画片有多么多么行,要发展我们的卡通存在的各种困难。因为,人家的东西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也不是在做慈善事业,都是商人,要嫌钱的,做为顾客,要花最少的钱卖最好的东西,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没有人因为这个东西是爱国者产的,就来买你的,如果这样,是不正常的,也不是长久的。所以,我不想和那些“我们的‘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的爱国者们抬杠”,就国内近几年花大力气制作的一些卡通片,来具体说说中国卡通片的一些不足之处,也有的放矢,不致说一堆不痛不痒的套话、空话,谈到这些问题时,本人希望是本着讨论问题态度对之,没有恶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故事本身不适合儿童。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央电视台花大力气制作的《西游记》。我花了180元买了一套光盘,儿子看了几集,便不再看了,逼着看也没用。《西游记》做得还是非常不错的,故事比较好,人物形象也好,色彩运用的也比较精细。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能让孩子们像迷日本卡通片一样迷上《西游记》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看这个问题:虽然《西游记》里的某些小故事是适合孩子的,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大闹通天河》等这些小故事可以制作成单独一集的卡通片,而《西游记》作为一部完整的长篇卡通来制作,却是不适宜的。因为,《西游记》故事本身的并不是专门给儿童创作的,它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是隐在故事背后的,比如,作者是通过这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来写现实社会,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宗教方面的情绪,这些故事中隐含的社会意义,只有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才能理解,因此,就《西游记》故事来讲,是不适儿童看的;同样作为大制作的《隋唐英雄传》也是一个道理。目前北京动画频道正在播出的动画片《快乐东西》也是一样,形式是动画的,故事却是大人的,而我国的成人没有看动画片的习惯,所以这些故事本身不适合儿童。

2、受众对象的不确定。由于象《西游记》、《隋唐英雄传》、《快乐东西》等故事是给成人看的,只是借助一些用现在眼光看来适和儿童的形式,这样就踩了两只船,内容是成人的,形式却山呼海啸的,成人不爱看;形式是上天入地的,内容却让孩子不接受,同时,这些成人故事中难免有些“暴力、色情、凶杀”内容,特别是《隋唐英雄传》中,有色情内容是不适合孩子观看的,相反,日本卡通片中却没有这些内容。这样,新瓶装旧酒,这样两头落空。

3、故事本身没有一个明确性。最明显的如《西游记》。《西游记》故事本身没有一个明确性--即取回经来有什么用?尽管有些故事很好,适合孩子,但是就整体来说,那么多集都过去,还没有取到经,让孩子期待时间过长,产生厌倦心理。孩子看动画片却是直观的,他们期待的是结果。而《西游记》的故事的结果就是取经,一切行为都为了这个结果。孩子们要看到怎样取回的经,取没取到,而不是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妈妈,干嘛孙悟空不自己去取经?”“唐僧坏,不干事,还要念咒,孙悟空还要帮他!取经干嘛!”听了孩子这样的话,我感到很吃惊!所以才细想了这些问题。想想也是,那么有本事的孙悟空干嘛不翻个跟头把经取回来不就得了,还用得着费那么大的力气受那么多磨难,再说取回这经来干嘛?我也回答不了,最后,只能解释为:为取经而取经,白浪费生命!受苦受累活该!这说明,我们的卡通片的制做时,没有下狠功夫去研究故事本身,研究儿童心理,研究儿童倒底需要什么的卡通片,研究一下市场。花了大力气拍出来,一句话,就让孩子给否定了。目前在北京动画频播出的《小和尚》,也是如此。老和尚和小和尚的一些所作所为,都是成人式的幽默和成人世界里的“好与坏”,这些“发人深醒”的“好与坏”对儿童来说,如对牛弹琴,这样的动画片是费力不讨好的。日本改造的《西游记》(改为《七龙珠》)就避免这个问题,所以,很受孩子喜欢。

4、附加产品游离卡通故事本身。我国的卡通片几乎没有什么附加产品,有的卡通片有了附加产品的意识,但是,做得不够好,不能与卡通片本身合为一体,所以影响也不大。如《西游记》的附加产品就是唐僧师徒的四件武器,在公园里卖,好像最近连这四件武器也被日本的玩具取代了。伴着该片在电视台的播出,孩子只买过一本配合电视剧出版的《西游记》图书,以后也没在要求买。图书大厦的销量不多,书摊上不见踪迹。  

《蓝猫淘气三千问》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也在卡通片的附加产品上做足了文章。如开蓝猫专卖店,凡是学生能用的商品,蓝猫都做了。如蓝猫书包、铅笔、面具、衣服、鞋帽、洗头水等等,不下上百种,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据了解,《蓝猫》也是近年来的一部大制作。全国电视台都播过,声势造得很大。但是,孩子也是看了不到一个月,便转而去看《星球大战》了。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做为卡通片的附加产品,不能脱离卡通故事本身,而应是与卡通片成为一体才成。如上面所提到的日本的卡通片的附加产品都是卡通故事人物的重要“行头”,如《四驱兄弟》附加产品为赛车,这些赛车名目繁多,但都与故事中的人物相关。如正派人物星马烈、星马豪的第一代赛车名为“胜利冲锋和音速战神”,第二代赛车名为“胜利冲锋和先驱音速”,第三代赛车名为“旋风冲锋和巨风音速”;星马烈爸爸的赛车名为“战神600和战神600叫夫号”;反派人物冲田海的赛车名为“蜘蛛王”,中间人物腾吉的第一代赛车名为“原始战神”,第二代赛车名为“疾速斧头和疾速眼镜蛇”, 二郎丸的第一代赛车名为“二郎丸特别号”,第二代赛车名为“鹰羽龙”,“鹰羽龙”又分为“三角剑”和“新三角剑”两个型号;反派人物的赛车还有“魔鬼司令”、“黑巨无霸”等;《铁胆火车侠》的光明使者的各种火车侠和黑暗军团的各种火车侠(名目多达近百种);《弹珠警察》的各种弹珠人;《奥特曼》的神光棒;《宠物小精灵》的各种宠物等,这些附加产品都与卡通故事片中的人物、故事紧密相联,产生的效果是互动的,而不是分离的。反之,我国的卡通片的附加产品与卡通故事疏离,互动效果不好。

5、人物塑造类型化。怎么看《蓝猫》里的人物,都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如鸡大婶就像唐僧、宋江、教师、阿姨等永远正确的及时雨;蓝猫则是李逵、程咬金、猪八戒或是总犯错误认不清大方向的什么队长之类的人物转世;而非非则像是个二丑人物。人物类型化的痕迹太浓,创作者没有真正地动脑筋创作,没有脱离“三突出”的套子;《黑猫警长》已有人做过相当精辟的分析,我认为,黑猫创作的骨子里没有摆脱“血统论”和“出身论”即,只要是猫就是好的,只要是老鼠就肯定要做坏事。所以,黑猫就成了永远正确的高大全,一只耳只要一出现就准干坏事,就得被消灭。虽然有的有点人性的东西,却又是成人社会的老生常谈,塑造的形象一点也不可爱,显得生硬而僵化。而且,一只耳们永远躲在黑暗的角落里,黑猫们永远英雄气概,阳光灿烂。不仅让人想起杨子荣和座山雕来。最近拍的《神探威威猫》与《黑猫警长》相差无几,虽说生活化一些,还不好不“生活”化的好。给孩子们看的东西,没有深入到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里,而是将成人的东西、想当然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们,孩子们在选择不多的情况下,有总比没有强,还是看的,一旦有了选择权,就由不得你了。

6、“阶级斗争”的阴魂不散。《葫芦兄弟》也应算是我国近几年来比较好的一部卡通片。但是,孩子还是爱看“大蛇精”部分,而且喜欢葫芦娃,并以葫芦娃自居,将父母比成蛇精和蝎子大王。书和盘都买了,也挺爱看,特别喜欢看蝎子大王把三娃的裤子打掉的情节片断,而且还哈哈大笑。后来,就不看了。我认为,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看,而是觉得太残酷,这种感觉孩子说不出来。因为故事的结局是葫芦娃把大蛇精和蝎子大王给装在葫芦里化成了水,被压在由葫芦娃变成的七色大山下,永远也活不了了,看得出来,这个结局让孩子很伤感,因为在孩子的想像中,是把蛇精和蝎子精比成自己的父母,自己则以葫芦娃自居,他认为与蛇精和蝎子精的打仗,则是一场游戏,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就像猫和老鼠一样。而我们的卡通片则是用成人对世界的理解来给孩子们讲故事,世界永远是二元对立,只有好坏,只有你死我活,坏的一定要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好的永远正确、没有一点人性的东西,所以,不吃也不喝,也没有父母,像葫芦娃(类似的还有孙悟空、黑猫、蓝猫、威威猫等),没有妈妈,孩子最需要的是妈妈,蛇精又漂亮,所以孩子喜欢,却又是孩子(差不多每个学龄前的的孩子看卡通片,都会以故事中的一个人物自拟的)把蛇精打死,这让孩子没法接受,学龄前的儿童爱看一些打打杀杀的卡通片,但是他们看的着重点是在“动”,而不真的“杀”,反派角色总是在“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中循环往复,而不是灭亡。我们的卡通片总是让反派角色灭亡,而且亡得很惨,孩子又难以接受。相比较,日本的卡通片都很人性化,正派和反派并不总是完全对立的,反派角色总是“可爱迷人”的,也是永不言“败”的,所以,他们的动画片每部都很长,少的近百集,多的达200多集(也有例外的,如《奥特曼》中的怪兽,但是,怪兽是必须被打死的);

7、人物形象制作比较粗,且模仿严重。如果《蓝猫》放在七十年代,应该说是最好的了,因为,那时国内很少有人看过《猫和老鼠》和《星球大战》。蓝猫的形象就是TOM猫的一个劣质克隆,孩子们都看过TOM猫,还怎么能认同这只蓝猫呢。不知为什么经常与蓝猫作对的外星机器人,怎么看都怎么像《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且没有人家制作精良。模仿不说,就是原创作品的形象,也是粗糙得很,如北京动画频道播出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的人物都是四个手指头(孩子指着电视说:妈妈看,他们都少个手指头),《快乐东西》里的人物更是粗得不像个人了;《小和尚》里的人物比起《一休》来,形象制作不可比了,这样应付孩子的动画片,孩子怎么能喜欢?

8、语言生硬、贫乏。一套《蓝猫》看下来,没有记住什么美好的语言,只有像念教课书一样的长篇知识解说,这些知识解说就像观音菩萨,只要它们从机算屏幕上出现,蓝猫们准是化险为夷;最近北京动画频道播出的新制作的动画片《快乐东西》和《小和尚》,也不能尽人意,与同时播出的《四驱兄弟》相比,不能吸引小观众。这两部动画片不能吸引观众的原因除了以上不足外,还有一点就是这两部卡通片应该是给成人看的,而我国的成人却没有观看卡通片的习惯,又是两头落空。

9、故事情节陈旧,离生活太远。外星人无缘由的要占领地球,这种东西早人家已经拍烂了,再出新意很难。日本的卡通片就有这个意识,便早转行拍些一人间生活了,像《四驱兄弟》等,而我们却还在玩人家剩下的东西。

  三、中国卡通究竟卡在哪里呢?

通过对日本卡通片和国产卡通片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制约着国产卡通片的发展。

1、整体文化水平低。就目前卡通片的创作来说,整体创作整体的文化水平不高,这是严重制约我国卡通片发展的主要原因。卡通产品是文化高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卡通创作不仅要有高科技的支持,更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卡通艺术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电视、电影、话剧等等与艺术生活相关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综合运用到卡通创作中,不是仅仅会些动画创作就能胜任的。而我国卡通创作队伍都以学技术(电子计算机、理工科)为主,这支队伍年龄也比较轻,社会经验和阅历不足,文学素养不深,他们只会学些日本、香港、台湾卡通的一些皮毛,照猫画虎。形式上可以模仿,但内容是模仿不来的。内容厚实,靠得是深厚的文化素养,这种文化素养不是电脑技术、不是卡通绘画技法、不是高科技,而是文学、史学、哲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修养,这是基础,没了这个基础,我国的卡通片想上个层次,想也难。所以,我国卡通片(包括卡通故事)模仿性强,创造性不足,这也是卡通界常说的“没有好本子”。好本子即好的脚本,这个好的本子需要好的创作者,这个创作者必须是文化功夫相当深厚的,如日本《机器猫》的创作者滕子F不二雄,《名侦探柯南》的创作者青山刚田等,而我国专门从事卡通创作的队伍少,学问深厚的也少,属于“玩票”的居多。

2、创作框框多,没有激情和想像力。由于传统文化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一涉及到文学艺术问题,首先就要主题先行,问一问是否符合传统,是否符合主流文化,使创作者在创作伊始,便戴上枷锁,失去了想像力。所以,我们所创作的卡通片,大都是些“学问猫”、“智惠兔”、“大坏狼”、“狡猾狐狸”、“糊涂熊”。还有,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学者和教师,特别是家长,认为卡通片充满凶杀、暴力、色情,并且影响孩子学习,这种现象也潜在影响着卡通片的创作,使创作者极力迎合这种认识,所以,在创作中尽力避免出现打斗场面,表现出一种平和。其实,卡通本身的特点在于“动”,而动并不是只有打斗,而打斗本身也并不就是暴力。这种对卡通的误解,也使得我们的卡通片创作平平,没有激情和想像力。

3、“教”与“乐”的关系没有摆正。现代社会,中国是个开放的社会,现在是各种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如果死守着我们那些固有的东西不放,不用说被时代抛弃,不久就会被我们的后代抛弃。如《狼来的故事》讲了几千年,孩子们都是欣然接受的,到了我这里,同样的故事讲完了之后,儿子坐在沙发看都看我一眼,拉着长声着道:可是北京也没有狼呀!那时他还不到四岁!审视一下我们的卡通片,无一不是以“教”为主,把一些大人的观念强加进行卡通片里,弄得个四不像。不是说日本的就好,但是,仔细看过,也是在教育孩子,但是,没有说教,就是娱乐。在乐中受教,而我们的呢,主题先行,我们大人都做不到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而且不能犯错误,一旦被划进了坏人的圈子里,就是万恶不赦。这样,费了大劲搞出来,让孩子们说:你们搞的动画片都是白痴。

4、食古不化与糟蹋传统文化并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流传统下来的精品,随手一翻,稍加改动,就可以做为卡通脚本。但是,社会这个生活大背景在变,没有鲜活的社会生活做背景,怎么吸引人呢?如同一句话,如“我视金钱如粪土,富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我们的卡通创作便是一个古人的故事,怎么品格高尚,怎么结局,就完了。而日本卡通则设计成为现代小孩子争斗时打嘴仗的口头禅,哪一个更吸引人,哪一个更活学活用,不是很清楚吗!我国的卡通创作基本上走得是“食古不化”或是“窜改古语”的路子,虽然一时引起点笑声,但总不是卡通的真正创作路子。

5、低俗化和庸俗化。纵观在我国热播的每部日本卡通片,都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不言败、有服输的精神,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精、气、神”,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卡通故事之中,如《火车侠》中当火车侠们要去扶危济困时,总是充满激情是大喊一声:“火车侠――变身!”《四驱兄弟》则是“我不会输给你的!胜利冲锋――冲啊!”《柯南》是一句“看我的――!”等等,几乎每部日本的卡通片都有这些激励人心的程式化语言。反观我们的卡通片制作,不但抛弃了这些孩子们应该有“英雄主义”气质,而且越走越远,甚至搞起了低俗和庸俗。不管怎么说像《黑猫警长》、《神探威威猫》等国产卡通片,还能给孩子点正义和道义,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没有日本卡通片的情况下,孩子还是可以看的。但是,从目前创作的如《小和尚》、《快乐东西》、《火星娃学汉字》等卡通片,却在走低俗和庸俗,拿无聊当有趣,宣扬一种平凡人的平庸,而不是平凡人的平等、博爱,相反,却在平庸中流露出一种调侃生活,一点都不可爱。人总是要有点精神,从流行的韩剧、日剧看,每个主人公都是有一种执着的追求,这种追求散发着人性的美。

6、事业还是产业没分清。事业是国家拿出钱,产业是要赚钱的。把卡通片定为事业,那是要国家拿钱出来做的,不用自己操心,就赚钱,谁还肯卖力!把卡通片定为产业,但是,从出版、发行、播放都是控制在事业单位手里,赚多少钱都是单位的,谁还肯出力!

7、条块分割,不能形成合力。一部卡通片从制作到进行市场要经过“制作、出版、发行”等几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不是控制在制作人手中的,而是要通过至少几个环节来完成。就拿《葫芦兄弟》来说吧,据说这部卡通片卖得还不错,图书销售也还好,是有希望成为一个品牌的,但是由于图书出版和卡通片的制作方不是一个部门,在利益的分配上没能达成协议,同时,制作方也换了领导,使这部远景比较好的卡通片,便在市场上消失了,也很可惜。且不说投资方是谁,制作方是电影制片厂,图书的出版是出版社,光盘的出版是音像出版社,还不算发行。算算看:投资最多,花费最大的是电影制片厂,而电影制片厂得到利益却仅三分之一,还要合作好,如果合作不好,那就另当别论了。按市场规律,不能实现谁投资、谁受益,哪里还有积极性。而日本的卡通片制作本身就是一个产业,真正实现了市场化操作。一定选题定下,投资方就是制作方,可以按市场规律操纵一切:制作、出版图书、出版音像、销售、版权等等,一切都在自己手里。当然很快就占有市场了。我们呢:卡通片制作出来后,要找出版部门出版图书、要找音像单位出版光盘、要找有专营图书进出口部门代理版权,关键还得找电视台播放,而这些部门靠着国家的专营权力,是最大利益均沾者,别的不说,就说电视台吧,如果一部好卡通片想在少儿频道上播放,制作者要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消耗在这上边,笔者不敢妄测;只要占有这个位置就能赚钱,这是个不变的真理,所以哪个人肯轻易地放弃这个利益,哪个人肯去解放思想,搞搞改革!别的不说,只要看看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那几个主持人,十几年永远不变的那几张脸,你就别指望什么了。这些部门虽说都是事业单位,可哪个部门在赚钱方面都不是等闲之辈,层层剥皮、雁过拔得毛,剥也可以,要是办得快也行,很多时候,得层层批,一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便要至少搁上一阵子。一部卡通片要与观众见面,这样算下来得几年功夫。我们还在协调时,人家的第二部、第三部都快出来了。说我们的原创少,这样的环境,原创怎么出得来!就是国家出了大钱,事情也未必做得好,因为,这些还没有市场来决定。如《西游记》,中央电视台投资,自己台播,自己出版图书、音像等等,可谓条件之宽松至极,但是仍然没有想像的那样好,为什么呢?因为是公家的东西的,谁肯花大力气去真正的下一番苦功夫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呢,另外,做完了就做完,下一步该干什么干什么去,甚至领导一句话,你就调走去干别的去了,一切都是在应景,能做好吗?

8、专业性媒体少,稿酬低不利卡通创作者的提高和卡通作者的生存。我国职业卡通创作者极少。目前一些卡通作品的创作一般都是些卡通爱号者,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在学生期间的创作,一旦工作以后,便不以卡通为业。因为,目前我国可供卡通作品刊登的媒体极少,只有北京的《中国卡通》、《漫画大王》、《少年漫画》、《北京卡通》和上海的《卡通王》和《卡通先锋》,而这些卡通刊物发行量都不大,读者对象偏重少年儿童,而少年儿童大多数都看日本和欧美的卡通片。因此,没有形成真正的卡通市场,作者队伍以年轻人居多,而且极不稳定,没有一个好的创作队伍。另外,这些刊物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出版社,所出版的卡通作品不能及时有效地被开发利用,即不能像卡片、音像、图书等产品衍伸,形成立体开发。由于专业刊物少得可怜,因此,在我国没有培育出一个良好的卡通市场,没有竞争,没有活力,没有创作动力。一个行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的成熟与否,要看这个行业的媒体是否存在竞争,是否优胜劣汰。如我国的漫画事业,在四九年以前是非常成熟的,漫画的概念仅在上个世纪初才从日本引进,与卡通相似。但是仅仅过了不到三十年,我国的漫画事业不仅远远地超过日本,而且出现了一大批漫画家,创作了一批传世作品。如张光宇、张乐平、丁束、廖冰兄、丰子恺、张聿光、鲁少飞、叶浅予、张仃等二十几位著名漫画家。当时,在上海、天津、北京、重庆、西安、桂林、泉州、香港、福州、湖北的老河口、广州等地都办有漫画期刊,各种漫画社活跃在全国各地,如上海诗歌漫画社、新上海漫画社、上海滑稽漫画社、上海沈氏兄弟公司、天津漫画杂志社、泉州一月漫画社、重庆抗敌漫画社、香港人间漫画会、张家口建国漫画社、华北漫画协会等,这些漫画社、漫画协会创办了近90多种漫画专业期刊,如《漫画周报》、《笑画》、《半月漫画》、《漫画》、《北京漫画》、《抗敌漫画》、《漫画之友》、《上海漫画》、《诗歌漫画》、《群众漫画》、《时代漫画》、《滑稽》、《天津漫画》、《东方漫画》等,这些漫画期刊培养了一批漫画作者,这些作者靠给这些刊物投稿,可以生活得很好,所以,他们安于漫画创作。因此,在四九年前,我国的漫画业的水平是相当高的。当时只是作为漫画界普通一员的丁聪、方成,现在成为我国漫画界的大家,都是当时打下的基础。

解放后,我国的漫画期刊少提可怜,就是现在,专业的漫画期刊和卡通期刊也少得可怜。没有一个发达的漫画业,卡通业的可以说就是一个空中楼阁,发展没有后劲。另外,我国的稿酬制度基本上还是刚解放时的标准,低得可怜,作者不能靠稿酬养活自己,特别是卡通作者,都是些年轻人,更不能以此为生,他们创作卡通时,大多是在校学生,衣食无忧。毕业后,要自求口实,则不能以卡通业,因为,卡通创作不能养家,作为业余爱好,还可以。而日本的(我没有去过日本,也没考察过日本的卡通业究竟是怎样经营,我只是从日本的卡通片或卡通图书中得出的这个结论)卡通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养活一批人,即分工协作协作。有专门从事脚本创作的作家,稿酬高,有专门从事绘画的绘画者,稿酬高,所以日本的卡通业非常成熟。而我们的卡通业的队伍一直没有培养起来,读者却培养起来了,所以让位于日本的卡通制品。

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漫画期刊都应该不少,所以他们创作的卡通作品也比大陆的受欢迎。

我们的卡通片制作的制约的东西太多,这不是一个制作者或者一个大投入就能解决得了的。如果没有一个更加彻底的自由卡通片制作市场,我们的卡通业要发展,很难。

但是,不是说没有办法解决,那就是再提高一些各方面的素质,形成共识,那就要发展我们自己的东西,在为我们的卡通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同时,创作者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认真研究日本及其它国家的卡通片,真正在内容上吸引读者、在制作上再精细一点,尽管难,还是要去做。

             

(该全文在2005年3月4日《中国图书商报》发表)2005年2月27日
沙发 2#
快乐无限 发表于 09-10-8 12:01:49 | 只看该作者
家教reborn!
板凳 3#
Xue落 发表于 09-10-9 00:08:4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觉得,当年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绝对的是神作……哎……中国人在剧情上面实在是要多下下功夫的
马扎 4#
机器战警 发表于 09-10-9 20:23:47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很喜欢的日本动画片
多啦A梦,蜡笔小新,奥特曼,柯南,樱桃小丸子等等
国产
葫芦娃(葫芦娃当时和奥特曼一起流行的)
大头儿子
蓝猫淘气
虹猫
草席 5#
Clayderman 发表于 09-11-1 20:39:3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就长得让人读不下去,哈哈。
地板 6#
灵异爱春春 发表于 11-11-28 04:50:3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