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英语考试毒瘤”的文章成为各大网站论坛的热门话题。转贴这篇文章的南开大学哲学系教师朱鲁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义愤填膺地表示:“英语教学,特别是考试制度误国误民,我深恶痛绝。”
朱鲁子在他转贴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人学习英语已经背离了学习的初衷,是为学习而学习。与此同时,由于英语学习的升温,一些人开始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设置层层英语考试的障碍。文章指出:“现在英语考试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利益集团的赚钱工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浪费大量的时间,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使国家每年数以百亿的巨大财富打水漂,真是祸国殃民。”
英语教育引发的问题真是这么严重吗?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地位:至高无上?
说到英语的地位,重庆某师范大学一位教师总结说:“‘英语不好,就不是好的人才’似乎是一个公认的结论!” 按照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不管你是搞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当技术员、工程师、教师?甚至做内勤,无论专业能力,也无论对提高工作业绩的帮助有多大,只要晋职、评职称如此之类,如果英语不好,一切都只能是空谈。
这位老师在中国现代汉语学界造诣颇深,他的学术论著常常让世人惊讶,但是英语成了他晋升教授的拦路虎。
记者调查发现,“英语”和“人才”早已在不自觉中被划上等号。由于学生拿学位必须要过英语四级考试,因而无形中,英语在大学教育中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英语成了大学生最努力学习的科目。相反的,专业课程被忽视了。
在本报记者的调查中,众多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的英语学习时间和所有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平分秋色。这是个可怕的比例,一个大学生有多少专业课要学啊!
把英语推到至高无上地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惟英语论。对于考研者来说,英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在不断地水涨船高。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往往成为录取的焦点。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年很多英语系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在对所报考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凭借英语专业的优势考上研究生的人愈来愈多。
针对英语教育出现的这些问题,有人指出:“由于英语考试,浪费大量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使中国现在的大学教学质量与日俱下,已经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还有人指出:″由于英语地位的重要,中国人疯狂学习英语的结果是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已经超过美国。当然,我们的应用并不多。”从目前统计来看,由于英文词汇已突破50万,词汇众多,极容易忘记,因而有教育人士指出,学好英语是没有止境的,为考试而学习是没有意义的,英语只能作为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
成本:劳民伤财?
“英语考试已经形成一个年达几百亿的产业,可以与三峡工程相抗衡,这是一个巨无霸的工程。”近日,一位网友发布了这样的评论。
网友的评论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上的消费是惊人的。
王化,英语专业8级水平,现为重庆某大酒店文秘。说到从小到大,在英语学习上的花费,她用了“不好计算”来回答。
在她家里,记者看到她大学4年所购买的辅导书籍和资料。一个整墙的书厨,英语书籍和辅导类材料占了1/3。她的每一本书籍的费用都不匪,少的10来元,多的数百元。王化告诉记者,仅现在还保持的书刊资料的定价就有20000元多了。更不要说她前后所上的各种辅导班。她说她上的一个最便宜的辅导班一个月的收费也是1200元,她考8级时上了两个辅导班,总共花费超过10000元。
王化的母亲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一辈子的积蓄都花在了王化的英语过级上了。记者看到这个国家公务员的家里,居然没什么像样的家电和家具。
据相关统计显示,英语教育市场的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一个较发达的中等城市的年产值。在英语教育市场中,收入最稳定的是各类考试的主办者。以职称英语考试为例,每年的报名考试费、教材、参考书等加起来按200元算,400多万报考者,费用就可达数十亿。托福、GRE、GMAT、雅思等国外机构主办的考试,费用更不用说。就拿托福来说,光是考试费就是800元,如果有10万人报考,其收入也达到8000万元。
另一项不完全的统计是,中国外语培训教育机构,目前超过3000家,平均收费标准是每人每小时20元至30元。与此同时,数以万计各类英语教材、参考书,如果平均按10元/万册算,每年可达100亿。
“所有与英语学习有关的费用每年可达100亿,如果这些钱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按每人5000元算,可资助200万个大学生;如果用于小学教育扶贫,按每人1000元算,可以资助1000万小学生;如果用于建设希望小学,按每所100万算,可以新建小学1万所;如果用于西部扶贫或者是下岗职工的困难补助,可以……”有人在为英语培训所耗费的财力算着这样一笔账。
毒害:谋杀人才?
“现行的英语教育和考试制度,不仅是劳民伤财的问题,关键是谋杀了中国的人才。”本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的声音。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个人如果在30岁时还没有发表科学见解,那么他一辈子就难以在科学界有所作为了”。有人用反推法算出,只有在大学阶段学好现有的科学知识,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才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这些脱颖而出的人才再经过几年专门深入的研究,恰好是出科学家的最佳年龄。而中国大学生4年大学的黄金时间,就是在学英语,由此错过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最佳时机。更有甚者针对这个问题,把中国为什么一直与诺贝尔奖无缘怪罪到了英语学习上,因为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上浪费了光阴。
不仅如此,面对记者的采访,有人士还担忧,由于中国人对英语的重视和对英语学习的疯狂,对于防止人才外流也构成威胁。有人说,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在长期学习英语过程中,对西文文化甚为崇拜,本来希望这些优秀人才毕业后来改变我们一些落后的现状,但他们却选择了出国。“现在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多少爱国精神,这与长期学习英语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位网友在论坛发贴指出: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也最有效率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彻底放弃自己的母语。英语的威力可见一斑。(自《21世纪人才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