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门: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儿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似乎发在这里更加合适些.-深入探讨英语问题

[复制链接]
11
AK47 发表于 04-1-13 16:02:48 | 只看该作者
全部转贴自WQW [转帖]为汉语骄傲 !   记得的本人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晃之地写着:“走拼音化道路是汉 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现在 回想起来真可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键盘输入速递已远远超过英文, 而且还在虽这技术进步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呢?滞步不前了吧。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汉语文献影响力正随着国力的增强而在世界范围内增强。下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问系里的几个教授“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个本地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道。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现在我要问读者: 您知道么?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辟。感叹,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词汇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根本不可能象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去亲自问问母语是英文的人好了。英文是发散的。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长方体”也只有专家才会讲! 怪不得英文世界里专家那么多,而且都那么自信;是啊,一般人连他们的基本术语如“酒精绵球”“血压计”都不会讲。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无奈!可悲可怜! 英文是一维的,是密码语言。写英文是编码,读英文是解码。细想想:如把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按上边的对应,如一开始就把cab写成312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用一样的读音,又有什么不可以?   汉语就不同了,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 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一行密码中得 到的信息快?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 字。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时代>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 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 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而汉语则相对稳定,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英文就难了,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学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事件初的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为汉语辩护!   呼吁那些糟蹋汉语的人注意以下事实: (1) 联合6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 (2) 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 (3) 计算机语音输入最具有希望的是汉语; (4) 汉语是稳定的是收敛的,英文是不稳定的是发散的; (5) 汉语是二维信息是生动的是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是密码型的是枯燥低效的。(6) 在英文世界里能读文学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能干的。如阅读(荆棘鸟>中用英文描述的非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无比,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囵吞枣而已;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仅有中学学历的人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 (7) 当今虽是英语文明的蓬勃期。但在历史的长河中,So far,英文世界的文明史远比汉语世界的文明史短。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是没有根据的。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热情与信心而欢呼! 为汉语辩护!呼吁那些糟蹋汉语的人注意以下事实: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热情与信心而欢呼 深受其害却还津津乐道 英语侵略我们的文化? 据了解,中国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学建立英语考级制度,目前,新的英语教材和英语考试等级标准己在酝酿中,今年暑假针对教师的培训也己启动。此次设立的英语等级标准最高为9级,要求掌握5000个英语词汇,是现在高中毕业生词汇标准的2倍多。高中生在毕业时英语要求达到7级,高考要求达到8级,掌握3500个词汇。高中毕业有必要掌握3500个词汇吗?   相比之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还算是幸运的,现在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还没有掌握多少汉语母语的时候就要学英语了,而这英语的学习将会一直贯穿他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英语的影响会持续到他未来的工作、升迁乃至于一辈子的生活。从小学到研究生,只有英语是始终必考的科目;毕业后参加工作、晋职称、升职、应聘都离不开英语,如果英语不好,其他的业务再好,也难以出人头地。   英语在侵略我们的文化   街头随处可见的中英文招牌、名片上的中英文印刷、生意火爆的各种英语培训学校、人们口里时不时蹦出的英语单词……在“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口号和招牌下,我国的语言和文化正在受着来自英语的严重侵略。   一些小学生不知道大禹治水的典故,却知道美国某总统的父亲砍樱桃树的故事;不知道中国的《九章算术》,却知道文艺复兴;不会写出一篇通顺的记叙文,却能用英文写信……   “所有的这些对我们母语的忽视和对千年文化认知的缺少,都是因为对英语的过度学习进而西方文化的过度入侵造成的。”某高中的申老师告诉记者,“我也曾经告诉过学生,在联合国,同样内容的文件,中文的最薄。也就是说中文博大精深,它能以最少的词汇包涵最广博的意义。但是,这种骄傲只是一瞬间的,下一节的英语课就会让学生把我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英语在耗费我们的时间   学英语是需要语言环境的,没有语言环境,人们只能靠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枯燥的重复记忆,即使这样,取得的效果也并不好。   “我上自习从来不看别的,几乎就是在看英语。”刚从北师大经济系毕业的研究生小钟感慨万分,“可是我的听说能力还是不尽如人意。”   提起英语,一朋友十分感慨地说:“我那可怜的表姐,她考研究生,四次都是因为英语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分,而没有考上。每次她的总分都超过很多,专业课程更考到90分以上。虽然她第五次终于考上了,但事后一说起这件事情她就愤愤不平,这5年时间里她几乎用了80%的时间来攻克英语,如果她把这些时间拿出来研究专业知识,她认为将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海兵对人们学习英语的时间做了成本分析,他说,对绝大多数完成了9年制义务教育的人而言,在目前学科细分化环境下,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精通或专长数门学科的。在假定各个基本学科同样的学习成本(时间)条件下,一个人用于外语课的时间多一些,必然会使用于其他学科的时间减少,如果外语的学习成本高于其他学科,则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必然会受到严重挤压。结果是不可能既精通外语又精通其它课程。如此,违反了经济学中分工原理,必然降低学习效率及今后的专业劳动生产率。   英语成了衡量人才的尺子   当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人们已经习惯于唯英语论,人们自己把自己逼进了一个死胡同,很少有人理智的判断,英语是人才的惟一标准吗?人人都要成为外交家吗?   “以前在学校,学中文,而且是学古代汉语,学校对英语的要求居然比中文还高。”说到英语,乔先生不禁甩出一句国骂,“我是真的热爱这一门功课,其他的同学大多都是调剂过来的,根本就对中文没兴趣,可人家在英语学习上的热情要比我高很多,结果专业课成绩很好的我只好和所有的奖学金无缘。有时我常想,这到底是研究中文还是英文啊?”   顾海兵说,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各有个性,人才之所以是人才,就更在于其个性十足。人才是没有标准的,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这个道理。可是,目前的中国现实却普遍认为,不会讲英语是二流人才,不会写英语是三流人才,不懂英语就不是人才,而既不懂英语又不懂电脑则几乎就是蠢材!看一看作为人才标志的职称,其评定标准强制性规定:申报中高级职称必须通过外语、电脑考试。再看一看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直到硕士生、博士生阶段长达20年的学习中,惟一必修的课程就是英语,惟一必考的课程也是英语,英语已经成为所有课程中的明珠!这样的人才标准实质是对人才的否定、扼杀。   英语之所以现在会扮演着左右我们一生命运的角色,和我国的教育制度不无关系。据了解,中国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学建立英语考级制度,目前,新的英语教材和英语考试等级标准己在酝酿中,今年暑假针对教师的培训也己启动。此次设立的英语等级标准最高为9级,要求掌握5000个英语词汇,是现在高中毕业生词汇标准的2倍多。它要求高中毕业生能熟练地用英语获得和处理信息,并用英语进行较复杂的思维和交流。据悉,高中生在毕业时英语要求达到7级,高考要求达到8级,掌握3500个词汇。   如果考级制能不背离它的初衷“注重中小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告别‘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倒也无可厚非,可是高中在毕业,有必要掌握3500个词汇吗?   业内人士分析过,只要掌握一两千个单词、一些常用的语法、一些英语对话、学会查字典,再利用计算机的翻译软件,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乐地掌握英语这个重要的学习工具,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科研服务。   那么高中生达到8级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把英语变成工具,还是为了把中学生向外交官的方向培养?   给英语正确的位置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顾海兵认为,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口语学习与其在校园里纸上谈兵,还不如实战练兵。据了解,很多人学了几年英语后其口语水平远低于一个在长城脚下从事经营经常与外国游客打交道的可能只有初中文化的个体商人。   一些早期到国外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他们出国之前的外语水平要么等于0,或者不会超过今日之高中生,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后来外语水平的迅速提高。在一个外语环境较浓的社会中,学好外语并非难事,而将其局限于校园学习,并强制学习,其效果可能正好相反。   可惜的是,一方面,在校园里强制学习外语,另一方面,在社会中却几乎无外语环境,比如至今没有真正的英语电台(目前国际电台实为中国式英语电台,且常有中文、音乐,极少纯正原味英语,而国外电台收听困难)。   研究表明,学习语言,年龄越大,学习成本越高,且学习的收益越低。学习外语,特别是学习口语,如果不在中学阶段解决,还要放到大学甚至硕士生、博士生阶段解决,是得不偿失的。   目前的大学英语在语法、口语上并未超过高中阶段,大学英语仅仅是高中英语的重复,而研究生英语又是大学英语的重复。英语学习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英语学习不再是学习语言,而是技术学习。结果,真正需要学的专业外语反而用时很少,如此,完全背离了外语的工具性质,使专业人才不专。   据调查,95%以上的中国大学生在其一辈子工作中,实际上是不需要英语口语的,甚至连英语文字材料都不需要阅读。中国只能也只需要极少数学贯中西的大师,更多的人只需要借助专业外语工作者的二手材料进行工作。   有言论指出,英语正在严重侵蚀着人们学习的热情、改变着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正对我国的语言文化进行着侵略。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转变观念,在学校和单位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给人才多一些选拔标准,让英语回到它应该在的位置。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3 16:03:53编辑过]
12
AK47 发表于 04-1-13 16:05:5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为什么汉语的思维速度比其他语言快?国家对英语的教学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呢? 为什么汉语的思维速度比其他语言快? 中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前几天‘世纪大讲堂’请了一位学者李锐也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让英语统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但是,他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由于汉语使用了‘声’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由于广东话中的声比普通话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广东话虽然使用的声调多于普通话,但是,广东话有两个缺点,第一、它的文字规划得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音节的声音存在。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1200个。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但是,广东话中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小了几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说明难学。因为同样的一个声母或韵母,每次的使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练习的过程,利用率高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容易记忆、容易掌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语言元素,包括声母、韵母、汉字和单词等到,越是经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两者的比值远大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值。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这个问题,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论坛讨论了一个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这里我希望尽量说得简单。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不是与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我的证据是解释一个历史上的‘谜’古希腊人为什么比其他人更聪明?因为希腊的文化来自古菲尼基人,我们知道菲尼基人发明了人类的拼音字母,就声音的分解来说,这是一大进步,就思维速度来说,它是一大倒退。因为,为了筛选容易区分的声音元素,菲尼基人仅仅使用了22个辅音,这样,它的表达速度当然比现在任何语言都慢,而希腊人则采用了元音,我们知道元音与辅音结合以后,声音种类等于增加了好几倍。事实上,菲尼基人的声音中也有元音,否则他们是发不出来的。所谓的22个辅音是说他们仅承认这22个辅音为信息栽体,也就是,ma、me、mu、mai、muo在他们的耳朵里与一个M没有任何区别。就像me的四种声调对于英国人来讲没有任何区别一样。由于声音种类的突然增加使得希腊人的思维突飞猛进,造成了后来的现象。论坛上曾经有人问汉语的声音种类依然多于英语,为什么没有英国先进。我的回答是,当声音种类突然增加的时候就有新思想出现,反之,当声音种类减少时,思想就趋于保守,而元朝以后,中国的声音中失掉了一个‘入’声,中国的衰弱正巧从那时开始。最后,在讨论尼安德特人的时候,人们也发现,使用声音种类少的人种会被历史淘汰。 我之所以认为汉语必定战胜英语的根据还不在这里,关键是要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我们知道,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一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根本的原因还是英语的发音种类不够。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如果将pork改成pig和meat连在一起的形式,那么就要发音四次而pork仅仅发音两次;所以联体的词能够节省发音却要增加记忆,而分体的词,无需记忆可是却增加了发音次数。设想,一位屠夫,每天要用到‘猪肉’这个词上千次,使用两次发音的单词要比使用四次发音的词节省两千次发音,何乐不为?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词的时候,英语还是和汉语一样,使用分解的词,比如驴肉就用donkey meat来表达。因为不常用的词,即使设立了符号形式,别人也记不住。汉语能够将英语中联体词汇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所需要记忆的词汇大大地减少;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将词汇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双名法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方法使得各种印象在脑子中由原来的平面,变成立体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们给所有的生物一个名字,结果,由于种类太多,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两种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没有名字。林奈则将所有的生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下面放一个词,两者组成双名法的名字。这样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减少了需要记忆的符号;比如原来有一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又在每类中分成一百种,我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而不是原来的一万个。随着知识爆炸的问题逐渐恶化,人类就有必要将其他的术语也仿照这个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汉语的结构进行改革。而原因还是在于发音种类的数量。 这个现象最先是德国的莱布尼兹体会到的,他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得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但是,他没有看到声音的真正特性,却由于汉字的数量上的性能而定义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我想,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识爆炸的世界,他一定会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废除拼音文字而采用汉字。 最后,谈一下关于人的一生中到底能够记住多少单词或符号的问题。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仅有三万个单词,他本人能够全部掌握。但是,到了丘吉尔时代,他的单词量依然是三万个,可是,那个时候的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所以,我认为,莎士比亚使用英语单词的熟练程度是后人根本无法达到的。我曾经在网上向很多英语中高等教育的语言机构请教,到底学习英语应该掌握多少单词才成,但是,他们的回答总是含糊不清,或者扯一些别的东西。后来,在一些无法避免这个问题的文章中我发现,语言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应该掌握五到二十五万单词,不但差距范围很大,而且,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莎士比亚和丘吉尔都应该是文盲,至少是没受过教育的人。我认为,这是任何推崇英语的人的软肋,只要他们能够躲过别人问这个问题,其他的方面 ...... 我的观点曾经在北大中文网上讨论过。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不知道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劣等民族和劣等文化。所以,在鼓舞中国人的信心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大家努力。其实,只要大家能够恢复信心,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早就应该领先于世界的。可是我们太爱钻牛角尖,总是当外国人设立一套标准的时候,我们拼命地追呀赶呀。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够设立标准,也让他们换换口味?我记起几年以前,西方国家有一个喜欢指手划脚的毛病,那时,我也有一个毛病--喜欢掣肘拖腿。美国有一份COX报告,内中例举了大量的对比,用以说明中国人不可能通过三、四十次的核实验取得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相同的成果。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盗窃了美国技术。有人也称这次事件为李文何事件。我那个时候给美国所有的参议员各发了一封电子信件。内容是说,如果他们希望彻底调查此事,就应该设立另外一个调查小组,好好研究一下汉语和英语在思维上面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弄清楚,为什么中国三、四十次的核试所取得的进展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的进展相差无几。在信的后面又附上了我的对于两种语言对比的计算书。后来,接到了不少回信,要求我告诉他们我的真实地址才肯继续考虑。 ……我也明白,不会有哪个美国参议员会提出任何有关的议案的,因为,任何有关议案的提出,其本身都是对于汉语的一种变相宣传,都是对于英语的贬低。没有任何美国人愿意辩论它。道理非常明显,如果辩论下去,必然牵扯到语音和语言学中的诸多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的一块伤疤。目前,美国一直要求中国降低人民币汇率,但是,态度依然没有超出礼貌的范围,所以,这套理论还不适合。一旦他们超出了理性,那么,非常容易扯到语言学的问题上来。换句话说,是:由于英语的思考范围狭窄,所以不能够从更加长远的利益来考虑问题。但是,这话我还不敢说,至少不敢对美国人说。因为我是学工科的,工程上的事情我有点把握,可是一碰到经济问题,我心里没底。 类似的事情还有就是找世界语BBS进行辩论。谁都知道,世界语实际上是将英语改头换面设计的语言,当然不懂得使用‘声调’。我的问题是,英语的单词已经远远超过了常人的记忆极限,世界语有什么办法弥补这个缺陷吗?当时有人回答我说,世界语中使用派生的结构比英语更加明显。可是,当我将汉语中的声音种类,以及‘声调’的利用方法向他们解释以后,再也没有人发言了。 还有就是美国有一个‘只说英语运动’English Only曾经向全世界争求意见。可想而知,我的意见是什么了。我告诉他们,你们一意推行英语实际上是将美国文化推向深渊,是在摧毁美国文化。拯救你们的方法只有重新选择一门带有‘声调’的语言。对于这些没学过汉语的人来说,他们一般不懂得什么是‘声调’,所以,只好用唱歌时候的音阶来向他们解释;任何一个英语‘音节’都可以跟随音阶变化出至少八种不同的声音,这和‘声调’的作用差不多。上述所说的实际上就是美国人的软肋,没有必要的话,我是不会乱碰的,影响团结。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我们可以说的也越来越少,因为说多了,就给人借口说中国威胁他们。 读了这篇文章,由然想起了都德的《最后一课》中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一句话:“法语是世界最美的语言”。 而我想说的是:“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维护汉语的纯粹性,不要让英语过多地侵占汉语的领地。 学英语应成为我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工具,而不应成为我们中国人的工作和生存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 另外一位移动通信技术人员说,中国的短信比外国发展快的原因是:汉字简洁、不需字字空格、没有单词换行麻烦! 汉语是C语言,高度灵活; 英语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 汉语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 只要想得到就能表达出来; 而英语则是固定配置; 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 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 两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而英语的词就是词; 比如汽车火车自行车都有车这个字; 于是抓住了共性和个性; 共性上加个性就是新概念; 可组合性非常强; 而英语的bus、car、bike没有任何共性; 因此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 而英语由于没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 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汇量; 十分愚蠢; 事实也是如此; 聪明人一般学不好英语,而死记硬背的笨蛋都出国了; 汉语里没有时态; 只有表示时间的词; 因此不需要在动词上变来变去; 只要把动作与为数不多的表时间的词组合 就可以清晰地表达时间中的动作; 而英语里为了表示时间要把所有的动词都变换形式; 这些动词数以千计; 不是有表示时间的词吗? 为什么还要在动词上变化? 还是愚蠢; 英语只能横排不能竖排; 竖排是神经病; 而汉语就没有这个问题; 汉语从前就是竖排的; 汉语可以从右往左排; 在阅读上没有困难; 但是英语的单词因为是表音的; 只能从左往右读; 如果把英文语句从右往左排; 读者必定跟吃了摇头丸一样; 30分钟后头晕至死; 英语以空格作分隔符; 本身不表达任何含义; 却占一格; 浪费版面; 浪费bit天理难容; 而汉字没有这个问题; 汉字之间不需要空格; 这个字与下一个字不会混淆; 这就是汉字的优势; 汉字是方的,英语是长条的; 因此汉字写的扁一些长一些都可以; 不会比例失调 而英语如果写成方的就非常难看; 并且由于有的单词长,有的短,都写成方的; 也不知道占几行; 并且,由于英语的长 英语书一般也很长; 浪费纸,不环保; 这行的词无法与上一行的词对齐; 看上去乱七八糟的; 汉字书写自由; 可以倒笔画; 而英语就不行,英语必须按照顺序写; 如果倒笔画了; 将一塌糊涂; 英语单词有长有短; 换行是个问题; 如果用-号; 一个单词被分两行看起来费劲; 如果整个单词换到下一行; 对齐又很困难; 汉字的信息含量非常大; 比如道字之字有很多很多含义; 而英语则十分弱智; 一个词的含义有限; 关于这个观点各位可以参考文言文; 英语表音,而汉字表音形意; 在读音上有启发性; 而根据形可以直接想象客观存在的样子; 而英语缺乏相应的内涵; moon与月亮没有任何关系; horse与马也没有任何形象上的联系; 机械的很; 汉语可以表意; 看到偏旁可以理解大意; 而sleep算什么玩意? 不过是字母的组合 无法反映客观实际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英语就是拼音; 汉语可以用拼音表达; 中国的小学生都会拼音; 可见英语之简单; 事实上中国人完全可以把语言建立在拼音之上; 而拼音由声母韵母构成; 可以很简单地组合出汉语的发音来; 而英语就笨的跟笨蛋似的; 一个词需要很多音标; 有人说汉语难学难写难认; 要改成表音文字; 而英语能读一般就会写; 于是比汉语好; 其实那是放屁,崇洋媚外; 汉语拼音是中国的拼音文字; 比英语简单得多; 完全可以做到能读会写; 但是中国人只把拼音当作识字的工具; 当作小儿科; 语言的目的是表达思想和客观世界的; 而不是一些字形和声音; 读和写,在语言表达世界方面; 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语言的含义; 是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 而汉语在表形和表意方面比英语强一万倍; 从汉语本身就可以直接映射部分客观世界; 而英语完全缺乏这个功能; 英语仅仅是语音的编码; 而汉语则是音形意的编码; 是立体的编码; 阅读英语时人们往往注意了读音; 而忽略了含义; 然后再从音去检索意; 这种音与意的映射全靠死记硬背; 语言反映了人的思维; 英语国家的人; 比中国人单纯呆板幼稚的多; 他们宏观思维能力很糟糕; 处理事情缺乏灵活性; 做事偏激; 与阿拉伯的极端分子处于同一个档次; 汉字输入比英语麻烦; 这只能说计算机笨蛋,而不能说明人笨蛋; 毕竟汉字是按照音形意编码的; 现在的计算机和程序还没聪明到能够完美地处理汉字的程度; 计算机能够很好地处理英语; 说明英语的水平也就是计算机的水平; 计算机不能很好地处理汉语; 说明足够丰满和复杂; 难道汉语的先进也是一种错吗? 世界变化发展 新的概念层出不穷 字母文字应付的办法只好是造词 过了上千上万年之后 超负荷将把字母文字压垮 整个世界唯有汉字独领风骚! Re:Re:Re:为汉语骄傲 我是一名研究生,记得我们有一次上自然辨证法的课,老师要求大家就各自的观点发表言论,我当时讲的就是,中国古代文明是最灿烂的,中国的汉语是最优美最精确最简练的,我们国家要崛起,并不是全盘西化所能达到的,也不是光靠向外国学习所能达到的,关键的是如何发掘我们民族中精华,日本人的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是他们的英语我想是很糟糕的,关键是他们有一种民族精神。中国也一样,一味西化,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完全靠学习外国的东西独步全球,那样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跑。因此,我认为,现在中国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东西太不看重,什么东西都是国外的好,结果全国人都学英语,可是又有谁学成了呢,又有谁通过学英语而增加了创造力呢?创造力是学不来的,它永远蕴藏在民族文化之中。中国人没人得诺贝尔奖,关键是中国没有把自己民族的创造力发挥出来。因此我反对一味强调英语的学习,浪费中国精英们太多的时间。如果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能象抓英语一样抓汉语的学习,我们的国家才会产生真正的人才。英语是英语专业人的事,只要有人能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就行了,没必要大家都来学。另外当你对这个领域精通的时候,当你大量查阅资料的时候,由于经常用,你的英语也自然会达到你 需要 的水平。所以没必要专门花大量时间来学,浪费广大学生的创造思考时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3 16:07:47编辑过]
13
小孩儿 发表于 04-1-13 16:38:5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学英语像疯了一样,可还没听说那个国家疯了似的学汉语 一种文明如果连自己的子孙都不热爱了,又怎么能让世界来尊重
14
阳光晨 发表于 04-1-14 11:43:21 | 只看该作者
我超级不想学,可不学又怎么办呢?
15
土偶 发表于 04-1-14 12:26:3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阳光晨在2004-1-14 11:43:21的发言: 我超级不想学,可不学又怎么办呢?
------------------------------------------------------------------------------------------------------------------ 同意呀,我姨就是英语老师,看见她跟看见魔鬼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