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门:
查看: 3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小峰:关云长你没事瞎他妈转悠个啥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
辛巴 发表于 10-6-3 14:05:03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视剧《三国》在热播,我看到64集后又没的看了。所以只好翻出来《三国演义》继续看,每天看两章。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最不喜欢看《红楼梦》。有一次跟陈晓卿老师聊文学,我说我没看过《红楼梦》,陈老师大惊:“你原来这么没文化啊?”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色比陈老师还要黑。陈老师说:“姚雪垠花了40年的时间才把《红楼梦》写出来,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你怎么可以不看呢。”我点头:“是的,陈老师,我回去一定看。”但至今我没有碰过《红楼梦》。
小时候看《三国》,对里面的计谋什么不理解,感受最深的是那些武将,打打杀杀,看得过瘾。民间有一个对三国武将本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其实三国的名将到底谁本领大,很难按本事排出来。有些人压根就没碰过,比如典韦同学,为了保护曹操一夜情,结果被人偷了戟,赤手空拳,被人杀死。其实谁本事大小,全凭说书人的夸张程度,他喜欢什么人,就把这人说的英勇无比,或者把他不喜欢的人说成超人,然后一个看似平常的人把他干掉,来证明这人本事更大。吕不没跟赵云打过,赵云没跟典韦打过,赵云也没跟马超打过,那时候也没个选秀比赛,孰强孰弱,全凭人的喜好,说书人可能比较喜欢马超和吕布,所以安排了许褚战马超,张飞战马超,三英战吕布。或者喜欢赵云,让他背一孩子,在乱军之中杀得七进七出。其实说书人也是虎头蛇尾,到最后就没几个出彩的大将了,邓艾和姜维都成了万夫不当的勇将了。
上中学听袁阔成讲三国,开始对谋略有些认识,觉得诸葛亮真了不起,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说“他是事后诸葛亮”,现在明白了,诸葛亮不管使用什么计谋,之前都绷着不说,周围的人一头雾水。等事情明了了,诸葛亮才细说从前。所以我们经常在饭局上夸土摩托聪明,都说:“你真是事后诸葛亮。”嗯哼。如果诸葛亮现在活着,一定会担任地震局或者气象局重要职务。
现在再看《三国演义》,发现跟以前的理解又不一样了。《三国演义》是一本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这一点不用我再说了,同时它也是宣扬封建糟粕的巅峰之作,大概那时候的说书人在虚构三国故事的时候,都带着当时的局限,今天看来,倒也没什么,只要不让人的思维和价值观退回到几百年前就行。但只要三国受欢迎,就证明过去那些价值观在今天有市场。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些诸侯在当时都是有太子党背景的,没有太子党背景,也是有权有势的人物,唯独第十九路军刘皇叔是做小买卖的出身。但他从见到关张开始,就强调自己是名门之后五粮春,八竿子打着了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有这么一个背景,即使他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即使他屡战屡败,他都是正义的化身。然后他与关张结义,又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不可动摇的标准,即使不要江山,也要跟兄弟同死,这是何等的大傻逼般的义气。小说通篇都是建立在一个家天下的基础上发展的。刘备太了解诸葛亮了,所以托孤的时候明明知道阿斗扶不起,偏偏让诸葛亮废了阿斗,吓得诸葛亮直哆嗦。你换司马懿试试,估计早给废了。但诸葛亮的愚忠同样赢得了后人的赞赏,为一个二傻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时候皇帝没事就托孤,刘备托孤,曹家连着三次托孤,即便是个废物,人们也认为这是正宗,你废了人家就是篡逆。如果这事儿发生在今天,照样会有人认为是正常。事实上,在当今,法官的儿子一定是法官,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观念仍然存在,王侯将相就是有种,这个种就是权力,我不往下说了,您自己去想……
曹操也属太子党之后,跟现在很多富二代一样,从小父母忙着别的事儿,缺少对他的关爱,长大之后你发现他心里很不正常,战乱背景给他施展的机会,施展的是什么呢,胆子。他的胆识遮住了他的扭曲心理。《水煮三国》的作者成君忆认为曹操有抑郁症,比如他没事老头疼。另外曹操总爱起疑心,因为他从小就没在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你必须比别人多几个心眼才行。这方面曹老师从小练得比较好,但后来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比如中了庞统的连环计,杀吕伯奢全家。还有,曹老师喜欢别人的老婆,虽说小说有虚构,有意丑化曹操,但很合理,从心理学角度讲,大概跟他小时候缺少关爱有关,干什么事情没底线。你看今天在网络上丢人现眼的人,你调查一下,他们小时候都少点什么。喜欢别人老婆一方面是权力使然,一方面是心理不健康。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你周围如有此癖好之人,你跟他谈谈人生,一定会有一个曹操式的童年。嗯哼。但曹操在动乱中练就的雄才胆略,敢作敢为,所以把其他人慢慢都干掉了,自领一方。
扯的有点远了,该说关羽了。关羽是三国中两个被神化的人物之一,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关公,民间造出来的神当中,有关帝的位置就足以说明他老人家为传统价值观提供了一份最有力的例证——那就是忠义。皇上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套,把关公弄成了神,那是统治有方。
前段时间采访一个研究《三国演义》的人,叫张志和,他主要是研究《三国演义》的版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考证出三个结果:一、《三国演义》成书时间;二、《三国演义》各种版本源流;三、罗贯中不是《三国演义》作者。这些观点虽然在学术界尚有些争议,但是他这篇博士论文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后来出了书,《透视三国演义三大疑案》,书是2003年出版的,没想到网上还有卖的,我好奇买了一本,看到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一段我才明白,过去一直不懂为什么关羽辞别曹操后南辕北辙,明明刘备在河北滑州(今河南滑县),从许都出来要往西走,然后再绕回来。原来是说书人给搞错了。
实际上《三国演义》是由很多说书人演绎出来的,还真未必是罗贯中一个人写出来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上来就写那么牛逼,确实有点匪夷所思。其实这本书有点像《毛泽东选集》,实际上有很多人在创作,但最后署上了罗贯中的名字。最早《三国志平话》里有带着嫂嫂离开长安和曹操赠袍的段落,但是没有过关斩将的段落。如果从长安出发,往东走倒是很符合地理逻辑,但是不符合历史。曹操在许昌,不该在长安。那为什么弄到长安呢?就是那些目不识丁的说书之人,跟今天的网民一样,缺乏历史知识。怎么好玩怎么说,于是就把关羽和曹操弄到长安了,说书人没有历史常识,但还有点地理常识,所以没搞错方向。但是后来说书人又觉得他这一路走得太平淡了,你想啊,不弄点惊险刺激的段子谁还会听啊,于是后来又加上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跟咪姆流浪记一样,非常感人,这里面就体现了忠义,关羽不为金钱美女所动,为了那个卖鞋的,毅然决然,人格已经很闪亮了。但这还不够,必须加点好莱坞的手法才行,所以说书的后来就加入了过关斩将的情节,剧情发展一下就出一次险情,老吊着你听下去。用韩老师的话讲:关羽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情况下把嫂嫂带到了兄长跟前。
这样一来,关羽的形象就丰满了,如果没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样的虚构故事,关羽除了勇猛就没别的了。而且这段故事跟后来的放走曹操遥相呼应,更突出关羽的义。于是关老师就被神化了。
事实上,后来的任何一个版本的《三国演义》,都知道关羽从许昌出发,到滑州去找刘备,也都知道他走的方向不对,但是只把长安改成了许昌,中间的五个关却没改,“罗贯中们”有历史常识,却不懂地理知识。或者,他们知道这段故事已经深入人心,不舍得改,因为如果去掉这一段,按地理正确的手法去写,许昌离滑州也就四百多里,没那么多城管,也就显不出关羽的威武、坚定和义气,为了这些精彩段落,后人干脆就默认了,反正你关羽有本事,绕地球一圈又何妨。于是关羽一路唱着“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义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有谁会注意关羽是乱走的呢。只要故事精彩,违背常理连上帝都会原谅。所以,我手头上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三国演义》前面附的三国地形图里面,没有滑州。因为标出来你看着就矛盾了。因为人民社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其实,四大名著有三个作者到现在我们都搞不清楚是谁。


张志和比较了很多版本的《三国演义》,你会发现,三国故事慢慢被丰满,实际上正是那些传统价值观的丰满过程,通过鲜活的故事,让这种价值观深入人心——忠、义、家天下。反观刘备,他是最虚伪的人,但在那个价值观的背景下,人们对他反而没有非议。反倒是曹操,因有篡逆之心,他从宋朝开始,就被妖魔化了。你说历史上哪个首任皇帝不是从前朝篡逆过来的呢,唯独曹操一直被妖魔化,就是因为他玩皇帝而不当皇帝,你说这不招人恨吗。其实他跟他儿子曹丕兴趣一样,喜欢斗蛐蛐,只是在曹操眼里,那只滴滴叫的蛐蛐是皇帝。
说的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观点除外)。
http://www.wangxiaofeng.net/?p=57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