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门: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是单靠天才创意玄妙灵感就能拍出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
DNA 发表于 10-9-15 16:43:20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盗梦空间》时脑子里依次不讲道理瞎蹦出来的,简略摘:《黑客帝国》,郑渊洁老师《第3180号专利》里的做梦帽,《世界尽头冷酷仙境》里“世界尽头”的虚拟世界构筑,埃舍尔楼梯,黄粱,庄周梦蝶,博尔赫斯的《双梦记》和《南方》以及其他名字忘掉意境类似的东西,《爱德华大夫》,莫比乌斯环。
  然后其他同学补充:
  啊想到了《红辣椒 パプリカ》(嗯我也是刚想起来,红辣椒曾经被译做过《盗梦侦探》)。
  啊想到了《记忆碎片》。(同一个导演的)
  啊想到了王晋康《七重外壳》。(科幻迷同学们的意识也很敏锐)
  啊想到了《搏击俱乐部》。
  啊想到了库布里克老师。
  啊想到了佛洛伊德老师。
  啊想到了《玫瑰人生》。
  啊想到了《机器猫》。
  ……
  ……
  
  结论是:看这电影,每个人都想到了许多触类旁通但又似是而非的东西。
  
  可见,文艺作品拿梦境和心理学说事,大家都有过不少经验。《机器猫》多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也拿做梦枕头套过三重梦境。博尔赫斯大半辈子都在各类神秘几何图形的结构下写梦啊镜子啊迷宫啊之类,而且他随便往前一追溯,远到《一千零一夜》里各类玄幻结构,近到诸位宗教界人士的冥想宇宙结构,说明许多仁兄都没事动过“现实世界是否一场梦”之类的念头。科幻小说的例子就不多提了。其实何需文艺作品来武装,随便找个朋友聊天,他也许都会跟你念叨些类似念头。我从不只一个人嘴里听过如下的段子:
  “我小时候也经常想,各种至小微粒里里是不是有无限小的宇宙,我们是不是被包在另一个微粒里,外面有无数重宇宙?又或者,我们都只是哪个人做梦的产物?”
  最后这句话,其实以前经院哲学各种互掐里出过类似的段子。琢磨各类材质名称理念原型后免不了会出几个“上帝用想就创造了世界,我们都只是上帝梦中的人物”云云,当然这类想法通常是异端,要被和谐的。这大概说明,
  哪朝哪代,梦、意识、虚无、死、存在、真实的世界,类似话题,永远被人当个大事琢磨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琢磨过。
  
  
  
  话说,电影这东西和很多艺术门类一样,开始时粗放直率,花样百出。那时的电影要多粗糙有多粗糙,可是表现手法大胆华丽。因为万事草创,大家爱怎么咧怎么咧。那时搞电影大多戏剧、绘画、音乐们转行而来,才子风流得紧。所以现在看早年黑白默片,会在质量参差之余,发现“妈的原来老爷爷们没色彩没声音都敢这么前卫”!
  然后等电影开始成门赚钱的活动,就有流水线了,规矩了,收束了。欧洲人现在还恨好莱坞,就是他们成规格成体系的搬俗套,跟现在TVB观剧众一听到“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就晕一个道理。40年代好莱坞神人编剧如云,之后十年就平淡得多。没法子:你得先把故事讲圆了,还得讲成19世纪报刊连载通俗小说那种线性结构,这样人民才爱看。商业时代的电影都是戴镣铐跳舞。你以为人人都是新浪潮啊陪你玩花样?我们是砸了美元指望盈利的!
  名画和名小说经常有死后才成名的传奇故事。虽然说来不好听,但大众的口味稍微滞后是个挺大的原因。电影跟画、小说又不一样:它投资更大,召集人更多,资本家又不跟19世纪贵族似的可以赞助音乐家为艺术而艺术,所以在好莱坞,每次电影的革新下面,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有创意的人多了,能拍出来的少。不提好莱坞,只说妇孺皆知的:《大话西游》和《东邪西毒》当年在大陆的票房惨到什么地步?还好周星星和王家卫活着看到了这两部重新封神。因此,《低俗小说》这类电影,无论怎么捧都不为过:了不起的不在于电影本身,而在于这类能卖钱的内涵电影每多一部,资本家们的手就松一点,艺术家们就能多喘口气不用靠手提DV过日子。
  
  
  扯远了点。
  《阿凡达》当初策划了好多年,一部分原因,是非到21世纪前十年末尾,才有如此成熟的制作手段和放映手段来完全体现卡梅隆的野心。同样,我挺难想象《盗梦空间》会出现在1990年。不只是拍摄手段、特效这些硬件,还有观影人群。这么说不大好听,但观众真的是一代代被训练出来的。
  一部部的电影累积;观众一点点接受复杂化的叙事;黑泽明当年划时代的《罗生门》的叙法,到《英雄》里被一照搬,大家都不新鲜了(当然和某团体操导演老师手法一般有关系);1990年的资本家很难对《盗梦空间》这样的剧本狠心投钱,可是在2010年却成为了可能。
  
  
  《盗梦空间》真正了不起,是这个编制过程。它不只提供一个灵感,让大家明白“哇哈哈哈哈,你们是不是被梦境搞迷糊了呀,是不是也觉得我这个电影很深刻呀”,而是提供了一个圆润完美的电影。怎么剪辑的,特效怎么描绘,节奏怎么把握,音效的要求,各种细节的分寸。想想看,单是解析这个电影本身就已经很费事了,这电影具体的分镜头怎么编出来的,怎么安排演员来捣鼓出来,想一想就叹为观止:
  
  将人类最永恒的纠结念想——梦境,现实的层次,潜意识——抖开。
  随后制造一个玄妙的构思。
  将这个玄妙的构思展开,建筑完整的逻辑世界。
  将这个世界的规则建立好,将各层间的联系方式做好。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许多天才文艺片编剧/天才奇幻小说家,都有能力做到。
  
  但是:
  按照这个世界规则,将柯布这个人的剧情完美镶嵌其中(他与妻子的心结,他和这个世界体系本身的一些关键矛盾)
  编制合适的剧情(制造出齐藤以及他所要完成的任务,制造费什以及他的父亲)
  根据各层间的联系制造关键的经典剧情(第一层梦汽车落水,第二层梦酒店失重,第三层梦雪地奋战,意识边缘之类)
  用大量眩目娴熟的技巧拍完,让高举蟹钳的剪刀手爱德华们猜不出哪段该剪哪段不该剪。
  让人眼花缭乱之余,居然还遵循着经典好莱坞格式让人看得顺眼:开头制造各种悬念+一次任务(未遂)展示世界观,四处寻找同伴加入各种花絮顺便完全介绍世界观,进入任务即剧情主线+纠结悬念倒计时+末了各种伏笔集体展示功能。(随举一例:《敢死队》的结构:开头做一个任务展示世界观顺便揭示内部小矛盾+接任务描绘其他同伴并且初探对手+最后进入任务高潮——虽然题材截然不同……)
  
  ——插一句:《搏击俱乐部》里有个众所周知的彩蛋。胶片里藏了东西,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
  《盗梦空间》的最后一个妙处,如开头所述:它把一连串你曾经想过、读过、害怕过的念头召唤了起来,潜移默化的把这个念头植入了你的思维,让你再次开始怀疑(你以前肯定怀疑过)梦境和现实。
  
  
  
  如是,《盗梦空间》不只是诺兰的胜利,也是编剧、导演们的胜利。如前所述,每一部类似电影的成功,都能为天才们松绑,让他们从王八蛋资本家手里得到更多的自由。
  但最后,也是观众的胜利。因为有一代代电影叙事方法的试验和开拓,因为有这样一代代成熟的观众们,资本家才敢让诺兰们拍这样的电影。真的:正是有这些可爱的研究剧情、琢磨逻辑、写剧透、写解析、“看不懂我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的观众(而不是“呸,这什么烂片我看不懂不看了”,或是1994年写信向领导要求“《大话西游》侮辱经典,请要求停播”的老干部们),这样的好电影才有生存的土壤。
  
  
  
  这种思路:
  导演们在保持可观性的前提下一点点开导观众——观众的视野开拓因此能够接受更多元方式的电影——资本家/导演们敢于拍摄更大胆、更多元的题材——良性循环。
  
  比起另一种电影思路:
  
  观众爱看什么就投机拍什么——观众越来越懒越来越接受平庸的电影——滥俗灌水廉价投机堆砌的电影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
  
  相去何止万里?
  
  
  
  
  
  PS:
  几年前关于莱昂纳多·迪卡普利奥一个段子。
  
  迪卡普里奥:看着一个在《成长的烦恼》里初露邪气,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潇洒自如,在《泰坦尼克》里成为全球偶像的,兼有金发、小邪气和俊俏于一体的家伙,如今年过而立,在《无间道风云》和《飞行家》里留起胡茬磨砺肌肤变成一个硬派气质糙男,不免让人心生感叹.一个男子长了娃娃脸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少年时轻易便能够左右逢源,成为美人们抛掷水果和手帕的目标;忧的是过了中年,纵使留起了胡须叼起香烟卷起衬衣袖子骂几句脏话,还是去不掉甜美的冰淇淋味道。
  以电影上的迪卡普里奥来说,1998年就以一介风度翩翩小美男倾倒众生,早已不必低眉摧腰事权贵,来换观众的眼泪和门票。所以《泰坦尼克》那一次妩媚的沉入冰海后,这少年就换了副样子。他、温斯莱特其实都这样,不比许多人物,到了四五十岁依然要强抹脂粉,做清俊俏丽状来掩人耳目。
  可是好莱坞就这么标签。王子公主们总得朝工人阶级苦命男走两步,才能显得“实力派”一点。大概在好莱坞世界里,“佳人”和“强者”泾渭分明,两者能被兼容的也只有费雯丽这类天赋异禀的人物。而且,对迪卡普里奥这样曾经倾倒全球的美少年,不管多么实力派,他当年给人的印象总归会起作用。
  
  但是呢……
  就像观众的口味是一点点被改变的,迪卡普里奥的地位是一点点改变的。拍了一部又一部成熟男电影,堆积了足够多的砝码之后,“中年男人实力派迪卡普里奥”总会压倒“美少年杰克·迪卡普里奥”,成为他核心形象的。
  《盗梦空间》就是又一个砝码。


来自: 张佳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