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门:
查看: 155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瞳——1986,童话大王郑渊洁与盲童 文/陈祖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
divaclee 发表于 09-10-7 20:33:19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ivaclee 于 09-10-7 20:36 编辑

读后感:当年,这样的郑渊洁是充满爱心,古道热肠,坐言行起的侠客,很值得学习。



来源:《人物》杂志


    照明灯亮了。“怎么回事?”盲童们啊、啊地叫着,转过身去,掉过头去,全冲着灯光站着。
  “照明灯是拍电视用的!
  “是电视台来拍录像了!”
  “电视台到我们这儿拍过一次。”
  “你是电视台的吗?”
  我?我只是和童话大王郑渊洁一起到盲校来看看盲童的。
  “你是电视台的吧?你是哪个台的?”
  我是北京的市民,那么,就算是北京台的吧。
  “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我们更喜欢进电影院。”
  盲童也能看电视?能看见吗?
  “我们听。我们听声音能想象出画面。”
  那么,这位小朋友,你听我的声音能想象出我是什么样的吗?
  “能。你不胖,三十岁左右,短头发,开朗。”
  不能说她答得百发百中,但是命中率相当高了。
  “郑老师来了!”一个叫王立忠的盲童喊着。
  “郑老师来了!”一个叫郭晓纬的盲童喊着。
  他们两个,在1986年7月参加过盲童夏令营,听到过郑渊洁的声音,而现在是1986年11月。
也许,盲人正因为双目失明,所以他们全身都长了眼睛……

    郑渊洁骑着神马跃过了第一道关卡
    郑渊洁直直地看着两个盲人。谁都在路上碰见过盲人。碰见了,擦身而过了,远去了,甩在脑后了。但是他呢,看见了,就盯住了,放不下了。
一个盲爸爸带着一个盲孩子,可怜的孩子生下来就是盲人!
    一个人,降落到这个艰难的世界,是需要勇气的。可是这个世界还想对这个孩子关上大门!
  郑渊洁直直地向两个盲人走去。他弯下身子望着这个盲童。盲童看都不看他一眼。盲孩子的眼前,有两扇漆黑的大门。缤纷的世界给关在大门外
边了。
  ——小朋友,你看什么书呢?
  ——课本。
  ——有没有文学书籍?
  ——没有。
  ——有没有盲人的儿童文学期刊?
  ——没有。
  如果盲人面前有一道道紧闭的大门,把他们和这个世界分割开来,如果九头凶龙和巨人妖怪把守着一道道关卡,那么郑渊洁也会跃上神马带上弓箭去大战妖怪,去砸开一道道大门。
  童话大王的思想是不受约束的——盲童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刊物?为什么不能办一本盲童文学?
  郑渊洁骑上他的神马——摩托车——直奔西郊中关村,找到失明的建筑工程师徐白仑。他的想法与徐白仑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又一起直奔中国民政部的盲聋哑协会。
  在盲聋哑协会,郑渊洁听到了一个个沉重的数字。我国有盲人四五百万。盲童50万。但是全国只有11所盲校,加上41所盲聋哑学校中的盲童学生,全国在校盲童也只有5000人。盲童只有1%能入学!像广东、浙江这些富裕地区当年连一所盲校都没有!
  50万盲童,可以是一个小国家了。
  盲童王国不能成为文盲王国。
  他们要认识世界。世界要接纳他们。
  ——我们要办一本盲童文学,请你们盲聋哑协会做我们的主办单位吧。
  ——你们为什么要办盲童文学?
  ——我们觉得盲童可怜。
  ——我们没钱。
  ——不用你们出钱。
  ——我们没人看稿。
  ——不用你们看稿。
  ——就你们两个人能办刊物?你们是什么单位的?证件?
  盲聋哑协会的惊异眼光,使童话大王清醒过来了。现实不是童话。要攻下一座座城堡,看来还得求助于名人。按说出过24本儿童文学集的郑渊洁在儿童世界里也可算名气不小了。但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古国往往带有老人国的色彩。
  郑渊洁年方三十,太不起眼了。
  郑渊洁如果不是三十岁,恐怕也不会产生办盲童文学的大胆设想了。

  在今天的中国,没有二十岁的想象,实难开拓;没有六七十岁,八九十岁的威望,也举步难行。
  盲人作家徐白仑请到了叶圣陶、夏衍、邓朴方、吴运铎、巴金、冰心、刘伯承、康克清……为盲童文学题词、写文、当顾问。中国残疾人基金会承担了办盲童文学所需款项的将近一半。郑渊洁和徐白仑终于得到了盲聋哑协会的口头承诺——答应由他们作为盲童文学的主办单位。
  郑渊洁又发挥了三十岁年龄的优势——富于行动。他立即找《北京晚报》发了关于中国盲聋哑协会主办盲童文学的消息,把此事变成不可反悔的定局。

  童话大王骑神马跃过了第一道关卡。
    邮局里寄来一只整猪
    全国儿童文学杂志都发表了关于1985年11月盲童文学创刊的消息。
  《盲童文学》的几个上海编委,在上海的《小朋友》、《儿童时代》、《故事大王》、《少年文艺》等8家少儿期刊上发消息时,还加上一笔:希望小读者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失明的小伙伴捐上一份心意。
  于是,一封封夹着硬币、毛票的信,寄到了《盲童文学》编辑部,也就是徐白仑的家。按照规定,信封里是不准夹钱的,自然更不能夹硬币。但是邮递员叔叔知道,这是有眼睛的小朋友捐给没眼睛的小朋友的钱啊!寄什么就给递什么。
  有一个小朋友寄来了一只整猪——一只瓷器猪的存钱罐。这是他的全部积蓄。如果要把硬币取出来再寄,除非砸碎这只瓷猪。他怎么能砸心爱的瓷猪呢?干脆,邮寄整猪。
  青海土家族自治县的一班穷孩子,捡羊骨头和空酒瓶子卖,全班凑上几元钱寄来了。
  深圳一个富孩子,一下寄来了40元。
  山东农村一个孩子,他弟弟因为是盲童,小学校都不录取他。弟弟趁着家中人不在,自己背上书包走出去了,走向他心中的学校,走啊,走啊,走进了河里,永远地走进了那漆黑的世界……哥哥来信说:我代我死去的弟弟捐上两元钱。你们早些办盲童文学就好了。
  七八千封来信,捐来了两万多元钱。
  这两万多元钱是属于盲童的。
  给盲童办一件什么事呢?怎么才能最好地发挥这两万多元钱的每一分硬币的作用呢?
  应该让盲童享受到明眼孩子能享受到的一切。
  办个盲童夏令营?
  好极了!感谢童话大王那不着边际的想象和那颗热情的心。
  不过,两万多元钱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敢想就先成功了一半。
  童话大王又骑上他的神马,和徐白仑一起驰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卫戍区、中国盲聋哑协会、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了8个单位一起主办盲童夏令营。卫戍区免费提供了他们供外宾住的最好的招待所。其他各单位也相继免费提供面包车,赠送每个盲童一人一只半导体,一人一只书包,一人一只水壶,一人一顶遮阳帽,免费为他们开放娱乐场所……
  郑渊洁还想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8元钱。那么,就得让盲童也吃上一天8元钱的伙食!钱呢?他终究不是魔术师,不可能变出钱来。
  他的力量终究有个限度。
  但是,每一颗热情的心,就是一个力量的源泉。
  他把北京市文联的两个姑娘——段秋红和刘燕平带到北京盲校。不需要多说什么了。看看这些盲童,看着他们,看着他们!我们每一个健康人不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不应该去温暖他们、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吗?
  秋红、燕平的心,热起来了,热起来了……

老鼠开直升飞机 ,郑渊洁决战老鼠

    娇小的秋红找到北京义利食品厂快餐部的尹经理。嗯,是这样的,我们要办一个夏令营,想请您供应午饭,不知能不能便宜一些?
  ——夏令营?不行。快餐盒饭5元钱一盒,不能减价。
  ——可我们办的是盲童夏令营。
  ——盲——童?给盲童也能办夏令营?
  ——盲童视力没有了,他们能用身体的其他部分来感受。
  ——行!快餐盒饭我们一定搞高质量的,只收成本费!每天给你们准时送到指定地点。另外每天送每个盲童软包装饮料力宝乳和巧克力。
  啊,有一个温暖的角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也许心灵深处的双门紧锁,也许已经锈住。只要打出盲童这张脾,那么,石门开,石门开,缕缕春光心中来。
  维力饮料厂,免费赠送四百箱饮料给盲童夏令营。
  义利食品厂每天中午必定准时把一份份丰盛的午饭送到十三陵,送到公园,送到盲童夏令营每一个指定的地点。只有一次,因为第二天厂休,所以提前把第二天的午餐送到夏令营的扎营地。碰巧这天卫戍区的冰箱坏了。那么,放地下室,那里阴凉些。不行啊,那里有耗子!
  “耗子会把它的亲戚朋友全招来的!”郑渊洁急了。
  这一急,他的想象又无限大地扩大了事态,他笔下的老鼠开直升飞机,吊起坦克车,和牛决斗,搞定向爆破。不行,必须轮流看守盲童们的快餐。可怕的老鼠啊!
  这一晚,他们几个和一份份快餐一起待在冰凉的地下室里,相对无言。
  一夜无话。
盲童夏令营要赠送每个盲童一套营服。“要绿色的!绿色对视力有好处!”郑渊洁说。他希望盲童能有视力,想象盲童能有视力,终于把希望、想象和现实混搅在一起,相信盲童也有视力。
  纤弱的燕平走进西单商场二楼的服装部,找寻绿色漂亮的衣服。商场正好新到一批最时髦的网球服,绿色的!买五十八套,三箱!五六十斤一箱。先得权衡一下双方力量的对比——是燕平重还是衣箱重?第二步,燕平一人怎么把这三箱绿色的衣服搬到商场门口?
   比起郑渊洁笔下那神通广大的老鼠,燕平是太纤弱了。但是,她可以拖,一箱一箱地拖。顺着一级级楼梯往下拖,再推着自行车,一箱一箱地运到西四羊皮市印染店。
  这家印染店是五六个人的集体户。为首的是位四十来岁的女性白师傅。
  ——要在网球服上印字?把字给我吧。
  ——白师傅,我们要在每件衣服的胸前和裤后都印上营徽,在衣服背上印“盲童夏令营”这几个字。
  ——盲童夏令营?
  ——是啊。
  ——半费吧!
  ——啊?那太谢谢白师傅了!
  啊,只要打出盲童这张牌!
  石门开,石门开。
  燕平的哥哥从西城蹬着自行车送旗杆来——自己油漆的大竹杆。骑到军事博物馆的路口,被警察扣住了。可不,自行车上绑着这么长的旗杆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可是盲童夏令营得有营旗,得有旗杆啊!
  ——盲童夏令营?好吧,我给你开个条,你一路骑过去就不会有人扣你了。  
            
  啊,石门开,石门开。
  北京站打开了外宾候车室迎接从各地来的盲童。
巴金爷爷和冰心奶奶的信
    1986年7月14日。盲童夏令营的开幕式上,营旗升起来了。绿色的。绿色象征生命,绿色保护视力。谁能说盲童一定是看不见的?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盯着主席台上的读信人。
  正在读巴金爷爷的信:……用小手摸一摸,认识自己的首都,知道自己生活在那样的国家里,有多少人在关心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并不是孤独的……
  接着读冰心奶奶的信:……当你们感到立柱的雄伟和壮丽,特别是当你们听天坛回音壁清朗的回声,当你登上雄伟的万里长城,当你听到为你们举行的报告会和音乐会的时候,你们的激动和快乐,一定比我们用双目观看的人更深刻、更精细得多。亲爱的小朋友,我恳切地请你们把这次来京的种种感受用真实的文字或语言告诉我们,使广大读者和听众能分享你们的快乐。而且从你们的叙述里学会利用除了视觉以外的其他天赋的灵敏的感官……
  盲童们的泪水,落在绿色的营服上。泪水也是绿色的。
  绿色的泪水,绿色的希望。盲人的听力是最好的。北京音乐厅的音响效果是全国最好的。听力最好的人应该享受一下北京音乐厅的音响。燕平找到音乐厅的经理。
  ——我们盲童夏令营的一个活动日程,是到你们这儿听一场音乐会。不知道能不能免票?
  ——我们没有这个先例。
  ——那么我们就买票。我们还有一个要求: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都提出要拍盲童听音乐会的场面。
  ——这绝对不行。任何电视台不准进我们大厅。这要影响演出效果的。演出单位不会同意的。
  ——我们查了一下,那天的演出单位是中央音乐学院,他们同意我们拍电视。
  ——要拍电视得交费。
  ——拍电视也是给你们宣传么。
  ——我们已经宣传够了。
  ——我们这个夏令营,是用孩子们的捐款办起来的。我们想让盲童多享受一些生活。你们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我只有一个要求了,盲童来的那天晚上,希望你能站在音乐厅的门口看,如果你看着盲童进来还坚持不让拍电视,那我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盲童到了。经理心灵深处锁着的那个温暖的角落,终究开启了。
  电视台的摄像机在音乐厅的观众席里忙碌起来。中央音乐学院在这儿的专场音乐会,是不报幕的。演出前音乐学院的演员走上舞台:今天我们能为盲童演奏,是我们非常激动的事。希望我们的音乐能使你们感受到美好的世界。
  感——受——到——了。
  感——受——到——了。
    国旗,在盲童手中升起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在这个宣告国家大事的庄严神圣的地方,一个盲童走上去翻了一个筋斗。
  也许,这是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独一无二的一个顽童的筋斗。
  这个筋斗宣告了一件世界大事——全世界第一个盲童夏令营,在中国诞生了。
  香港盲人协会主席赠送给盲童们每人一根手杖和一副墨镜。拍录像的时候,戴上墨镜好看一些。不,我们不带。我们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孩子们把手杖把墨镜当成心爱的纪念品珍藏了起来,却没有一个人用。不仅不用手杖,而且不让人领着他们走,他们还要走到你的前面,他们要领着你走!
  密云游乐场对盲童免费开放。穿着米老鼠、唐老鸭和大熊猫的模拟衣的大人,由着盲童们摸着,辨认着。
  盲童细细地摸着大熊猫:大熊猫,你怎么那么瘦啊?
  聪明的大熊猫说:我们家乡的竹子开花了。盲童立即从身上掏出一元钱塞给大熊猫:我们捐款!
  大熊猫既然会说话,自然是人扮演的,只是人长得瘦而不是有没有竹子吃的问题。这里,有的只是盲童那善良的心愿和梦幻的想象。
  生活如果不带上梦幻的色彩,那就太艰辛了。
  安徽一个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父母遗弃了。孤儿院把他养大,取名:党新生。能不能让这个最可怜的孩子去升国旗?到天安门广场去升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让最不幸的孩子去承担一件最值得自豪的事?
  郑渊洁又生奇想。
  孩子们列队到天安门广场去看解放军叔叔升国旗,这是常事。这就不属于郑渊洁的思想范围。他想的是让孩子自己来升国旗。
  这天清晨四点多钟,盲童们在天安门广场列好了队。武警带着党新生走向旗杆。党新生按动了电钮。国旗顺着旗杆徐徐升起了。
  升起了,升起了,升起了。
  新生的心啊,腾起了,腾起了,腾起了。
  对残疾人的关怀,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让全世界都来看看这个夏令营的盲童,享受了怎样的待遇。
  “我们要以接待国家元首的规格来接待盲童!”十三陵管理处的马主任说。
  十三陵的十几名警察拿着步话机,把游人,把各种外国旅游团都拦在一边,让盲童们款款步入地下宫殿。我们经常看到外宾优先,甚或中国人不得入内的场所。但是在这里,是中国盲童优先!所有的明眼人为盲童让路!
  外宾们感动了。一个自尊的民族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
  盲童们在地下宫殿,通过说话的回声,测量宫殿的大小;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探寻古国的文化。他们从北京的现在,一直看到了北京的过去。闭营式那天,郑渊洁请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邓朴方写几个字:他们看见了北京。
  《他们看见了北京》,这是盲童夏令营的影集,出这个影集需要17000元的资金。密云游乐场的经理江雪捐助全部所需的资金。
  他们看见了北京!
  北京看见了他们!
  北京看见了盲童们,看见了同样具有人格尊严、人性力量,同样在探索人生道路的心灵明亮的盲童们。
    错过这次机会,也许一辈子也上不了天安门了……
    盲童夏令营的闭营式是在少年宫举行的。闭营式那天,有一位专程从太原开着小车来的人,就住在少年宫隔壁,守候着郑渊洁。郑渊洁一人撰写的《童话大王》期刊,这一期又该交稿了,再不交邮局就要罚款了。
  郑渊洁一见这位山西来人,就瘫了。
  他都不知道7月14日—7月21日这8天夏令营,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开营前那些天他天天高烧。夹着体温表到北京站去接一批一批从各地来的盲童。郑渊洁,你这体温表夹多久了?早该拿出来啦!哦,对对对!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三十八九度。来,再吃两片退烧药。后天就要开营了。明天得采取措施让烧退下来才行。对,再打青霉素!输液!
  从早上9点输到傍晚6点。怎么烧还是退不下来?
  开营后的第三天,烧退下来了。但是心轻松不下来。尽管盲童对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满意的,但是从各地带盲童来的老师们并不很满意。这不,给老师安排的上街时间只有半天。许多礼物都没老师的份儿。举办这么一次全国性的盲童夏令营,怎么这么不周全。
  哦——提意见的人以为这个夏令营是国家办的,是“国营”的呢。
  办这个夏令营的工作人员么——这位段秋红,这位刘燕平,都是北京市文联的干部!这位孙毅,是上海的《为了孩子》的前主编,从上海赶来义务劳动的。这位肖俊蓉,是北京阜外二小的老师,自己为夏令营募到几百元的捐款,然后赶来义务劳动的!
  是的,全都是来尽义务的。全都是承担了应该由社会每一个明眼人承担的义务的。
  郑渊洁说着激动了:“那么我是干什么的?”他把一本《童话大王》往桌上一掷:“我要是写不出下一期《童话大王》,我就得交罚款!”
  刚才还有意见的几位老师,心软了,心碎了,从心间流出了汩汩的泪水。
  21日开完闭营式,郑渊洁一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大约过了18个小时以后,他醒了。可不能再睡了。35000字一期的《童话大王》还一个字都没写呢。
  7月26日,他正在他的童话世界里遨游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什么?天安门管理处同意盲童上天安门?郑渊洁他们在夏令营开营前打报告,要求让盲童上天安门。郝建秀15日就在信上作了同意上天安门的批示。真快!可是,后来便不见音讯。后来盲童们都回各省了。临行前两天盲童们一个个走上天坛天心石,一人说一句心里话。传说在天心石上讲一个心愿,上天能助你实现。他们在说什么——希望能登上天安门。这个希望所以不能实现,原来不是因为别的,仅仅因为公文旅行时不知道在哪儿遇到了交通阻塞。干脆这个批件石沉大海了,如果叫人搞不清其究竟,倒还好!现在突然通知说可以让盲童上天安门。可是叫郑渊洁又上哪儿去通知已经各奔东西的盲童?
  为什么还打来这么个电话?!
  郑渊洁捏着话筒,只是说不出话来,只是想哭,这些盲童错过这次机会,也许一辈子也上不了天安门了……
沙发 2#
zzzuz 发表于 09-10-7 23:35:22 | 只看该作者
86年,貌似我刚进小学。。。
板凳 3#
zzzuz 发表于 09-10-7 23:35:38 | 只看该作者
86年,貌似我刚进小学。。。
马扎 4#
龙宇龙翔 发表于 09-10-8 07:33:46 | 只看该作者
我84年就上小学了
草席 5#
来克 发表于 10-2-7 16:14:24 | 只看该作者
我97你年就上学了
地板 6#
来克 发表于 10-2-7 16:14:3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
站票 7#
来克 发表于 10-2-7 16:28:09 | 只看该作者
照明灯亮了。“怎么回事?”盲童们啊、啊地叫着,转过身去,掉过头去,全冲着灯光站着。
  “照明灯是拍电视用的!
  “是电视台来拍录像了!”
  “电视台到我们这儿拍过一次。”
  “你是电视台的吗?”
  我?我只是和童话大王郑渊洁一起到盲校来看看盲童的。
  “你是电视台的吧?你是哪个台的?”
  我是北京的市民,那么,就算是北京台的吧。
  “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我们更喜欢进电影院。”
  盲童也能看电视?能看见吗?
  “我们听。我们听声音能想象出画面。”
  那么,这位小朋友,你听我的声音能想象出我是什么样的吗?
  “能。你不胖,三十岁左右,短头发,开朗。”
  不能说她答得百发百中,但是命中率相当高了。
  “郑老师来了!”一个叫王立忠的盲童喊着。
  “郑老师来了!”一个叫郭晓纬的盲童喊着。
  他们两个,在1986年7月参加过盲童夏令营,听到过郑渊洁的声音,而现在是1986年11月。
也许,盲人正因为双目失明,所以他们全身都长了眼睛……

    郑渊洁骑着神马跃过了第一道关卡
    郑渊洁直直地看着两个盲人。谁都在路上碰见过盲人。碰见了,擦身而过了,远去了,甩在脑后了。但是他呢,看见了,就盯住了,放不下了。
一个盲爸爸带着一个盲孩子,可怜的孩子生下来就是盲人!
    一个人,降落到这个艰难的世界,是需要勇气的。可是这个世界还想对这个孩子关上大门!
  郑渊洁直直地向两个盲人走去。他弯下身子望着这个盲童。盲童看都不看他一眼。盲孩子的眼前,有两扇漆黑的大门。缤纷的世界给关在大门外
边了。
  ——小朋友,你看什么书呢?
  ——课本。
  ——有没有文学书籍?
  ——没有。
  ——有没有盲人的儿童文学期刊?
  ——没有。
  如果盲人面前有一道道紧闭的大门,把他们和这个世界分割开来,如果九头凶龙和巨人妖怪把守着一道道关卡,那么郑渊洁也会跃上神马带上弓箭去大战妖怪,去砸开一道道大门。
  童话大王的思想是不受约束的——盲童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刊物?为什么不能办一本盲童文学?
  郑渊洁骑上他的神马——摩托车——直奔西郊中关村,找到失明的建筑工程师徐白仑。他的想法与徐白仑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又一起直奔中国民政部的盲聋哑协会。
  在盲聋哑协会,郑渊洁听到了一个个沉重的数字。我国有盲人四五百万。盲童50万。但是全国只有11所盲校,加上41所盲聋哑学校中的盲童学生,全国在校盲童也只有5000人。盲童只有1%能入学!像广东、浙江这些富裕地区当年连一所盲校都没有!
  50万盲童,可以是一个小国家了。
  盲童王国不能成为文盲王国。
  他们要认识世界。世界要接纳他们。
  ——我们要办一本盲童文学,请你们盲聋哑协会做我们的主办单位吧。
  ——你们为什么要办盲童文学?
  ——我们觉得盲童可怜。
  ——我们没钱。
  ——不用你们出钱。
  ——我们没人看稿。
  ——不用你们看稿。
  ——就你们两个人能办刊物?你们是什么单位的?证件?
  盲聋哑协会的惊异眼光,使童话大王清醒过来了。现实不是童话。要攻下一座座城堡,看来还得求助于名人。按说出过24本儿童文学集的郑渊洁在儿童世界里也可算名气不小了。但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古国往往带有老人国的色彩。
  郑渊洁年方三十,太不起眼了。
  郑渊洁如果不是三十岁,恐怕也不会产生办盲童文学的大胆设想了。

  在今天的中国,没有二十岁的想象,实难开拓;没有六七十岁,八九十岁的威望,也举步难行。
  盲人作家徐白仑请到了叶圣陶、夏衍、邓朴方、吴运铎、巴金、冰心、刘伯承、康克清……为盲童文学题词、写文、当顾问。中国残疾人基金会承担了办盲童文学所需款项的将近一半。郑渊洁和徐白仑终于得到了盲聋哑协会的口头承诺——答应由他们作为盲童文学的主办单位。
  郑渊洁又发挥了三十岁年龄的优势——富于行动。他立即找《北京晚报》发了关于中国盲聋哑协会主办盲童文学的消息,把此事变成不可反悔的定局。

  童话大王骑神马跃过了第一道关卡。
    邮局里寄来一只整猪
    全国儿童文学杂志都发表了关于1985年11月盲童文学创刊的消息。
  《盲童文学》的几个上海编委,在上海的《小朋友》、《儿童时代》、《故事大王》、《少年文艺》等8家少儿期刊上发消息时,还加上一笔:希望小读者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失明的小伙伴捐上一份心意。
  于是,一封封夹着硬币、毛票的信,寄到了《盲童文学》编辑部,也就是徐白仑的家。按照规定,信封里是不准夹钱的,自然更不能夹硬币。但是邮递员叔叔知道,这是有眼睛的小朋友捐给没眼睛的小朋友的钱啊!寄什么就给递什么。
  有一个小朋友寄来了一只整猪——一只瓷器猪的存钱罐。这是他的全部积蓄。如果要把硬币取出来再寄,除非砸碎这只瓷猪。他怎么能砸心爱的瓷猪呢?干脆,邮寄整猪。
  青海土家族自治县的一班穷孩子,捡羊骨头和空酒瓶子卖,全班凑上几元钱寄来了。
  深圳一个富孩子,一下寄来了40元。
  山东农村一个孩子,他弟弟因为是盲童,小学校都不录取他。弟弟趁着家中人不在,自己背上书包走出去了,走向他心中的学校,走啊,走啊,走进了河里,永远地走进了那漆黑的世界……哥哥来信说:我代我死去的弟弟捐上两元钱。你们早些办盲童文学就好了。
  七八千封来信,捐来了两万多元钱。
  这两万多元钱是属于盲童的。
  给盲童办一件什么事呢?怎么才能最好地发挥这两万多元钱的每一分硬币的作用呢?
  应该让盲童享受到明眼孩子能享受到的一切。
  办个盲童夏令营?
  好极了!感谢童话大王那不着边际的想象和那颗热情的心。
  不过,两万多元钱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敢想就先成功了一半。
  童话大王又骑上他的神马,和徐白仑一起驰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卫戍区、中国盲聋哑协会、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了8个单位一起主办盲童夏令营。卫戍区免费提供了他们供外宾住的最好的招待所。其他各单位也相继免费提供面包车,赠送每个盲童一人一只半导体,一人一只书包,一人一只水壶,一人一顶遮阳帽,免费为他们开放娱乐场所……
  郑渊洁还想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8元钱。那么,就得让盲童也吃上一天8元钱的伙食!钱呢?他终究不是魔术师,不可能变出钱来。
  他的力量终究有个限度。
  但是,每一颗热情的心,就是一个力量的源泉。
  他把北京市文联的两个姑娘——段秋红和刘燕平带到北京盲校。不需要多说什么了。看看这些盲童,看着他们,看着他们!我们每一个健康人不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不应该去温暖他们、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吗?
  秋红、燕平的心,热起来了,热起来了……

老鼠开直升飞机 ,郑渊洁决战老鼠

    娇小的秋红找到北京义利食品厂快餐部的尹经理。嗯,是这样的,我们要办一个夏令营,想请您供应午饭,不知能不能便宜一些?
  ——夏令营?不行。快餐盒饭5元钱一盒,不能减价。
  ——可我们办的是盲童夏令营。
  ——盲——童?给盲童也能办夏令营?
  ——盲童视力没有了,他们能用身体的其他部分来感受。
  ——行!快餐盒饭我们一定搞高质量的,只收成本费!每天给你们准时送到指定地点。另外每天送每个盲童软包装饮料力宝乳和巧克力。
  啊,有一个温暖的角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也许心灵深处的双门紧锁,也许已经锈住。只要打出盲童这张脾,那么,石门开,石门开,缕缕春光心中来。
  维力饮料厂,免费赠送四百箱饮料给盲童夏令营。
  义利食品厂每天中午必定准时把一份份丰盛的午饭送到十三陵,送到公园,送到盲童夏令营每一个指定的地点。只有一次,因为第二天厂休,所以提前把第二天的午餐送到夏令营的扎营地。碰巧这天卫戍区的冰箱坏了。那么,放地下室,那里阴凉些。不行啊,那里有耗子!
  “耗子会把它的亲戚朋友全招来的!”郑渊洁急了。
  这一急,他的想象又无限大地扩大了事态,他笔下的老鼠开直升飞机,吊起坦克车,和牛决斗,搞定向爆破。不行,必须轮流看守盲童们的快餐。可怕的老鼠啊!
  这一晚,他们几个和一份份快餐一起待在冰凉的地下室里,相对无言。
  一夜无话。
盲童夏令营要赠送每个盲童一套营服。“要绿色的!绿色对视力有好处!”郑渊洁说。他希望盲童能有视力,想象盲童能有视力,终于把希望、想象和现实混搅在一起,相信盲童也有视力。
  纤弱的燕平走进西单商场二楼的服装部,找寻绿色漂亮的衣服。商场正好新到一批最时髦的网球服,绿色的!买五十八套,三箱!五六十斤一箱。先得权衡一下双方力量的对比——是燕平重还是衣箱重?第二步,燕平一人怎么把这三箱绿色的衣服搬到商场门口?
   比起郑渊洁笔下那神通广大的老鼠,燕平是太纤弱了。但是,她可以拖,一箱一箱地拖。顺着一级级楼梯往下拖,再推着自行车,一箱一箱地运到西四羊皮市印染店。
  这家印染店是五六个人的集体户。为首的是位四十来岁的女性白师傅。
  ——要在网球服上印字?把字给我吧。
  ——白师傅,我们要在每件衣服的胸前和裤后都印上营徽,在衣服背上印“盲童夏令营”这几个字。
  ——盲童夏令营?
  ——是啊。
  ——半费吧!
  ——啊?那太谢谢白师傅了!
  啊,只要打出盲童这张牌!
  石门开,石门开。
  燕平的哥哥从西城蹬着自行车送旗杆来——自己油漆的大竹杆。骑到军事博物馆的路口,被警察扣住了。可不,自行车上绑着这么长的旗杆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可是盲童夏令营得有营旗,得有旗杆啊!
  ——盲童夏令营?好吧,我给你开个条,你一路骑过去就不会有人扣你了。  
            
  啊,石门开,石门开。
  北京站打开了外宾候车室迎接从各地来的盲童。
巴金爷爷和冰心奶奶的信
    1986年7月14日。盲童夏令营的开幕式上,营旗升起来了。绿色的。绿色象征生命,绿色保护视力。谁能说盲童一定是看不见的?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盯着主席台上的读信人。
  正在读巴金爷爷的信:……用小手摸一摸,认识自己的首都,知道自己生活在那样的国家里,有多少人在关心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并不是孤独的……
  接着读冰心奶奶的信:……当你们感到立柱的雄伟和壮丽,特别是当你们听天坛回音壁清朗的回声,当你登上雄伟的万里长城,当你听到为你们举行的报告会和音乐会的时候,你们的激动和快乐,一定比我们用双目观看的人更深刻、更精细得多。亲爱的小朋友,我恳切地请你们把这次来京的种种感受用真实的文字或语言告诉我们,使广大读者和听众能分享你们的快乐。而且从你们的叙述里学会利用除了视觉以外的其他天赋的灵敏的感官……
  盲童们的泪水,落在绿色的营服上。泪水也是绿色的。
  绿色的泪水,绿色的希望。盲人的听力是最好的。北京音乐厅的音响效果是全国最好的。听力最好的人应该享受一下北京音乐厅的音响。燕平找到音乐厅的经理。
  ——我们盲童夏令营的一个活动日程,是到你们这儿听一场音乐会。不知道能不能免票?
  ——我们没有这个先例。
  ——那么我们就买票。我们还有一个要求: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都提出要拍盲童听音乐会的场面。
  ——这绝对不行。任何电视台不准进我们大厅。这要影响演出效果的。演出单位不会同意的。
  ——我们查了一下,那天的演出单位是中央音乐学院,他们同意我们拍电视。
  ——要拍电视得交费。
  ——拍电视也是给你们宣传么。
  ——我们已经宣传够了。
  ——我们这个夏令营,是用孩子们的捐款办起来的。我们想让盲童多享受一些生活。你们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我只有一个要求了,盲童来的那天晚上,希望你能站在音乐厅的门口看,如果你看着盲童进来还坚持不让拍电视,那我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盲童到了。经理心灵深处锁着的那个温暖的角落,终究开启了。
  电视台的摄像机在音乐厅的观众席里忙碌起来。中央音乐学院在这儿的专场音乐会,是不报幕的。演出前音乐学院的演员走上舞台:今天我们能为盲童演奏,是我们非常激动的事。希望我们的音乐能使你们感受到美好的世界。
  感——受——到——了。
  感——受——到——了。
    国旗,在盲童手中升起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在这个宣告国家大事的庄严神圣的地方,一个盲童走上去翻了一个筋斗。
  也许,这是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独一无二的一个顽童的筋斗。
  这个筋斗宣告了一件世界大事——全世界第一个盲童夏令营,在中国诞生了。
  香港盲人协会主席赠送给盲童们每人一根手杖和一副墨镜。拍录像的时候,戴上墨镜好看一些。不,我们不带。我们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孩子们把手杖把墨镜当成心爱的纪念品珍藏了起来,却没有一个人用。不仅不用手杖,而且不让人领着他们走,他们还要走到你的前面,他们要领着你走!
  密云游乐场对盲童免费开放。穿着米老鼠、唐老鸭和大熊猫的模拟衣的大人,由着盲童们摸着,辨认着。
  盲童细细地摸着大熊猫:大熊猫,你怎么那么瘦啊?
  聪明的大熊猫说:我们家乡的竹子开花了。盲童立即从身上掏出一元钱塞给大熊猫:我们捐款!
  大熊猫既然会说话,自然是人扮演的,只是人长得瘦而不是有没有竹子吃的问题。这里,有的只是盲童那善良的心愿和梦幻的想象。
  生活如果不带上梦幻的色彩,那就太艰辛了。
  安徽一个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父母遗弃了。孤儿院把他养大,取名:党新生。能不能让这个最可怜的孩子去升国旗?到天安门广场去升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让最不幸的孩子去承担一件最值得自豪的事?
  郑渊洁又生奇想。
  孩子们列队到天安门广场去看解放军叔叔升国旗,这是常事。这就不属于郑渊洁的思想范围。他想的是让孩子自己来升国旗。
  这天清晨四点多钟,盲童们在天安门广场列好了队。武警带着党新生走向旗杆。党新生按动了电钮。国旗顺着旗杆徐徐升起了。
  升起了,升起了,升起了。
  新生的心啊,腾起了,腾起了,腾起了。
  对残疾人的关怀,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让全世界都来看看这个夏令营的盲童,享受了怎样的待遇。
  “我们要以接待国家元首的规格来接待盲童!”十三陵管理处的马主任说。
  十三陵的十几名警察拿着步话机,把游人,把各种外国旅游团都拦在一边,让盲童们款款步入地下宫殿。我们经常看到外宾优先,甚或中国人不得入内的场所。但是在这里,是中国盲童优先!所有的明眼人为盲童让路!
  外宾们感动了。一个自尊的民族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
  盲童们在地下宫殿,通过说话的回声,测量宫殿的大小;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探寻古国的文化。他们从北京的现在,一直看到了北京的过去。闭营式那天,郑渊洁请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邓朴方写几个字:他们看见了北京。
  《他们看见了北京》,这是盲童夏令营的影集,出这个影集需要17000元的资金。密云游乐场的经理江雪捐助全部所需的资金。
  他们看见了北京!
  北京看见了他们!
  北京看见了盲童们,看见了同样具有人格尊严、人性力量,同样在探索人生道路的心灵明亮的盲童们。
    错过这次机会,也许一辈子也上不了天安门了……
    盲童夏令营的闭营式是在少年宫举行的。闭营式那天,有一位专程从太原开着小车来的人,就住在少年宫隔壁,守候着郑渊洁。郑渊洁一人撰写的《童话大王》期刊,这一期又该交稿了,再不交邮局就要罚款了。
  郑渊洁一见这位山西来人,就瘫了。
  他都不知道7月14日—7月21日这8天夏令营,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开营前那些天他天天高烧。夹着体温表到北京站去接一批一批从各地来的盲童。郑渊洁,你这体温表夹多久了?早该拿出来啦!哦,对对对!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三十八九度。来,再吃两片退烧药。后天就要开营了。明天得采取措施让烧退下来才行。对,再打青霉素!输液!
  从早上9点输到傍晚6点。怎么烧还是退不下来?
  开营后的第三天,烧退下来了。但是心轻松不下来。尽管盲童对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满意的,但是从各地带盲童来的老师们并不很满意。这不,给老师安排的上街时间只有半天。许多礼物都没老师的份儿。举办这么一次全国性的盲童夏令营,怎么这么不周全。
  哦——提意见的人以为这个夏令营是国家办的,是“国营”的呢。
  办这个夏令营的工作人员么——这位段秋红,这位刘燕平,都是北京市文联的干部!这位孙毅,是上海的《为了孩子》的前主编,从上海赶来义务劳动的。这位肖俊蓉,是北京阜外二小的老师,自己为夏令营募到几百元的捐款,然后赶来义务劳动的!
  是的,全都是来尽义务的。全都是承担了应该由社会每一个明眼人承担的义务的。
  郑渊洁说着激动了:“那么我是干什么的?”他把一本《童话大王》往桌上一掷:“我要是写不出下一期《童话大王》,我就得交罚款!”
  刚才还有意见的几位老师,心软了,心碎了,从心间流出了汩汩的泪水。
  21日开完闭营式,郑渊洁一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大约过了18个小时以后,他醒了。可不能再睡了。35000字一期的《童话大王》还一个字都没写呢。
  7月26日,他正在他的童话世界里遨游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什么?天安门管理处同意盲童上天安门?郑渊洁他们在夏令营开营前打报告,要求让盲童上天安门。郝建秀15日就在信上作了同意上天安门的批示。真快!可是,后来便不见音讯。后来盲童们都回各省了。临行前两天盲童们一个个走上天坛天心石,一人说一句心里话。传说在天心石上讲一个心愿,上天能助你实现。他们在说什么——希望能登上天安门。这个希望所以不能实现,原来不是因为别的,仅仅因为公文旅行时不知道在哪儿遇到了交通阻塞。干脆这个批件石沉大海了,如果叫人搞不清其究竟,倒还好!现在突然通知说可以让盲童上天安门。可是叫郑渊洁又上哪儿去通知已经各奔东西的盲童?
  为什么还打来这么个电话?!
  郑渊洁捏着话筒,只是说不出话来,只是想哭,这些盲童错过这次机会,也许一辈子也上不了天安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