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幻想文学院

搜索
热门:
查看: 20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中国作家的真实收入……[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
Tomb 发表于 13-7-2 15:31:58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的,每次看到电商打图书价格战,都有种末世感。书不该拿来做打折的噱头,书应该有稳定的价格,虽然书便宜但它是必需品之外的东西,所以它是一种小小的奢侈品。书不该让读者产生占便宜的感觉,精神生活不该这么贱胚。”
  
  今天看到了这条广播,随后翻看了下之后的回复,附上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gallimard/status/1178579998/在回复里,千篇一律都是指责楼主高端冷艳的,但我很震惊的是作为读书人,竟然没有几个人去讨论这类低价图书越来越多后,会对作家和图书市场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
  
  我给大家还原一个中国真实作家的收入:我从6年前也就是2007年12月底开始做自由撰稿人,当时我码字的收入是千字50-300,一般青春类的杂志约稿是千字50-80,鲜少有能给到千字200-300的稿费,言情时尚类是千字100——300。假如说我一月写10篇稿件,3天写一篇3000字的,按照过高率40%来算,因为在中国写手行业实在是个很庞大的群体,竞争极其激烈,也就是过4篇稿件,算2篇言情,2篇青春,也就是说2篇言情1800元,2篇青春稿件300元,我这个月的收入只有2100块钱,这在中国市场还算混得很好的,因为一般很少有人的过高率会那么高,写稿也那么勤快,比如我认识的一些撰稿人,可能1个月写10篇稿件,只能过1篇到2篇稿件。当时一座一线城市,还能租到300——500一月的单间(在郊区),吃饭假如自己做饭,算一个月500块钱,我这个月刨掉房租和吃饭开销后还能有1100块钱的收入,当然我要不买衣服不给家里寄钱没有任何娱乐也不生病。
  
  在中国,杂志过一篇稿件要通过三次审核:初审、二审、三审,报纸的稿费就忽略不计了,有些报纸甚至会给你发10元的稿费,好一些的也就几千字100块钱左右。假如我6月,编辑通知我过了一篇稿件,然后过二审,又要等半个月才能有消息,实际这篇稿件可能要在8月才能见刊,9月才能领取到稿费,也就是说,在中国,一个自由作家的稿费往往要等到3,4月后才能有结算,也就意味着作家要自负3-4月内的吃住开销,他要先自负最少5000元的储备,(而且很有可能他辛苦工作了3,4个月,却没有通过总编审核,他的付出鸡飞蛋打)才能拿到这1000多元的收入。
  
  那时的中国杂志市场还很混乱,当然现在也不是特别好,拖欠稿费,书商骗稿后人间蒸发,有时作家还要去维权,去像求爷爷求奶奶一样的恳求图书编辑或杂志编辑,才能领取到这1000多元的收入,还不能撕破脸去打官司上访,因为在中国根本没有所谓的作家协会会替你维权。假如你不愿意给这家杂志写稿了,千万有文学理想的人前仆后继,你还要遛沟拍马,一边说着:“编辑大大,没事儿,我不着急结算稿费”,一边心里千万只草泥马奔腾着呼啸而来,腹内早就擂鼓鸣鸣,饿的天旋地转了。
  
  当然,你也可以去写网络小说,07年的时候玄幻穿越很火,好多撰稿人都跑去写起了网游玄幻,制造了当时被正统文学界批为“文学快餐垃圾”的网络小说。这类小说门槛低,有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能创作,但假如你要靠这一行生活,就要和一些网络小说网站签约,成为签约写手后,每日按照编辑的安排更新5000-1万字,有些更新2万的文字),(不管你是生病呕血更新不能中断)按照点击率来结算稿费,一万的点击率好像是几分钱吧。(提到这说一下,现在在中国,一篇文学论坛也好,包括现在的豆瓣作者日记,能有10万点击率就算很高很高了。)我们按照10万点击率来算,这简直是很厉害的网络作家了啊!一万点击率算5分钱吧,实际是3分-5分左右,10万点击也就是几块钱,100万也就是几十块钱。就算网站老板良心发现,出了什么作家培育计划,一万点击率几毛钱,10万点击率也就是几十块钱,100万点击率也就是几百块钱。
  
  好吧,一个自由撰稿人或者写手经过了几年的摸爬滚打:被退稿、被编辑拖欠稿费、被书商人间蒸发、被家人几次阻拦,说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抹鼻子对天哭泣,低下头伏案码字几年后,还没饿死冻死累死憔悴死,终于遇见了伯乐,当了作家,他开始出书了。
  
  中国真正有作者大规模出书,也就是2011年到2013年的时间,特别是在2012年,达到了井喷阶段,据说也和国家出台了某项政策,要求每年必须要有多少种的图书上市。终于有我们识慧眼的编辑赏识了某个作者,向他邀稿,约他出一本书。一般新作者的版税实际是7-8%,只有到柴静、崔永元、韩寒那类很有名气的名人或作者,才能拿到10-14%的版税。按照一本书25块钱定价来算,(这个价格在中国图书里算不高不低)刨掉20%的个人税,(中国规定作家个人稿费到了800元就要上税,一般是20——25%)按照就算卖成了3万册,3万册图书在中国市场上就算是畅销书了,一般最多也就卖完首印5000-1万册。作家算辛苦工作1年时间后,写了这本书,刨掉这一年每个月500的房租,500的吃饭,光是为写这本书就要花掉最少12000块钱的储蓄。
  
  然后25块钱的书,刨掉个税后,作家实际只能拿到一本书1块4毛钱的稿费,如果卖完了首印5000-1万册,能拿6000到14000的稿费,扣掉房租,作家自己还要贴钱6000,或者自己最多赚2000多块钱,(这是一年的收入啊!)如今,2012年,在一座一线城市,500的房租,500的吃饭,可能实现吗?如果侥幸卖到了3万册,算畅销书作家了吧。能拿4万块钱的稿费,扣掉1万2的房租吃饭成本,能赚2万块钱。
  
  2万块钱的年收入,假如生个病,干个嘛,基本就没有任何存款。现在在北京,就算是通州和昌平,一个月房租最少1000元,现在物价上涨,一个月就算自己做饭加贴补些生活用品也要1000元,这就2000元,实际作家有可能要用2,3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写一本书。假如作家不去工作,光靠写书在一座城市里2到3年就要花费4-5万去生活,这个稿费和收入基本持平,如果说写书1年,25000元一年的花销,还是畅销书作家,也就赚1万多块钱。
  
  就在2013年5月,我出版了一本书《永远热泪盈眶》,(这部结集前后用了我3年时间去写作)相对而言,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作者了,豆瓣对我很扶持,我的文章经常上豆瓣首页,这给了我一些曝光的机会,所以向我约稿的出版社相对就多一些,书上市后,我的图书公司也比较支持我,包括当当、京东、卓越三大电商,特别是当当给了我很大的推荐banner,最近也应该有人发现了,经常有微博和杂志在推荐我的书籍。相对而言,上市一月,加印两次,首印量也以万计,我应该算是同年龄作者里相对混的好一些的了。当然在最早期的时候,我曾经贫穷到租在一个地上渗透着地下水,喝的水都是抽的地下水,里面游动着指头粗的蚂蝗虫,连一个桌子都买不起,只有把膝盖蜷起来,键盘放腿上,显示器放床上,侧着头敲字……那时冬天为了省钱,又怕开电热毯把电脑烧坏,只能发抖着,在床上围着被子看书写字,连翻身都困难,满手指头都冻的是冻疮。而讽刺的是,我那时写的在我眼里看来能被称为文学作品的文章竟然没有一个出版社和书商青睐,而他们拒绝我的理由是在中国,没有人会去看一个毫无知名度的新作者写的纯文学的东西的,他们给了我很多样文,出轨一夜情性刺激乱伦,修仙耽美练道打怪,他们说,你照着这个写,我们给你出。
  
  我拒绝了,当然前期我为了养活自己也写过一些下三滥的东西,甚至把标题修改的香艳唯美,更符合杂志社的要求。我当时是真的一心一意想当作家,想当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者,(但是至今我都觉得自己还配不上“作家”这2个字,这是个沉甸甸的称呼)所以我一天兼四份工作,早上天蒙蒙亮,去超市卖蛋糕,为了省钱交房租就在超市把蛋糕吃个饱,当时我的蛋糕师傅经常会把一些做糊的或者形状不太好的蛋糕给我吃,叫我打包带回家。晚上下班后去摆一个小时的地摊,卖香包,之后去酒吧做2,3个小时的收银员,等到深夜时分了,回家写2,3个小时的小说,待到身体实在困乏,倒头睡去,往往感觉自己好像还没粘枕头,就被闹钟又叫醒了。
  
  这类故事不想多说,所以媒体采访我也没要去写这些东西,谁要实现梦想都不容易,作家没必要去消费苦难去吸引读者,他应该用自己的思想、责任感以及以身作行去影响读者。我有很多特别需要感谢的人,但在这感谢的话也不多说,因为一个作者,应该手写初心,不为名誉和地位撼动。我相信在中国有文学梦的人不止我一个,甚至有很多的人,他们默默无名,他们应该比我更急需舆论的曝光以及大众的支持。
  
  写这文并非讨伐或者揭示内幕,只是想问一下,当大家都认为,书应该越卖越便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类降低下来的成本,都是从哪里得来的?作家的版税被人为压低,(有些图书甚至是以买断性质,不管出版多少本作家写作几年都只能拿到5000—8000的稿费)出版社或者书商为了节省成本,只能在网上下载一些图片以次充好或者错别字连连、装帧粗糙、为了节省制作上的时间和人工成本,草草上市,电商之间不停压价,书商为了赚钱只能出更多品种的速食快餐……书是越屯越多,越卖越便宜,甚至比买一个大白菜T字裤都便宜,但我们的作家,我们的编辑,包括那些真正铁肩担道义,有人文关怀的书店老板只能关店大吉,改了行。之前媒体曝光,光合作用书店已经告知大家,他们准备关闭几个书店,我们以前还能在学校门口,见到那些站着翻书,穿个白衬衣,带个小眼镜,咪缝着眼睛笑眯眯的,但眉头有一丝忧盼,用心给你推荐几本好书的书店老板,他们大都有一些“大隐于市,感怀幽思”的情怀。但现在,我们在学校门口看到的,只有那些卖做卷资料和工具书的书店,以及热腾腾的麻辣烫小店,还有一些外表富丽堂皇的桑拿房。
  
  提到这说下鲁迅,鲁迅是我偶像,当时的民国作家稿费有多高呢?
  
  民国作家稿费有多高?
  
  鲁迅的稿酬收入,每年都维持在几千元的水平,个别年份超过一万元。这个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不好计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年的收入可以下万次左右高水平的馆子。 
  
  鲁迅:写上一两天就可直接下馆子
  
  民国时期,报业和出版业已经完全市场化运作,稿酬形成了很正规的制度,因此催生了一大批职业作家。从一些史料来看,只要是一个作家能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生活应该还是比较滋润的。在上世纪30年代,千字2至3元,是通行的稿酬标准。而名家的稿酬,则可以到6元以上。鲁迅给《申报》写副刊,报酬是千字六元。著名作家张恨水,与世界书局签约,以每千字8元的价格,创作四部小说。以张恨水当时的江湖地位,这个标准应该是顶级的了。
  
  这个时期的货币单位“元”,绝非今天的人民币元可比,当时的元,是指银元。一块银元在当时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当时北平图书馆的年轻职员谭其骧的怀忆,他当时月薪60元,另外在北平一些大学兼课,也发表一些东西,课酬每节课5元,稿酬也是每千字5元。这样他每月大约是超过100元的收入。这个收入在北平过的生活,谭先生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来,还留恋不已:单身时房租每月5元左右,吃包饭每月10元出头(谭先生嫌吃得不好不肯包饭,天天在外面下馆子,一顿饭也花不了一元钱),家具柚木书桌柚木床,也不过是10元左右。出行更是便宜得惊人,“打的”(坐黄包车)从景山西门到东安市场,只要7个铜元(1银元等于460个铜元)。谭其骧喜欢听戏,看一场杨小楼的戏一元二,其他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叶盛兰等名角,都是1元。看起来文化消费相对较贵,不过想想都是全国顶尖的大腕,这个价格也算合理。到了1937年,谭其骧甚至每月花20元给自己雇了个秘书,负责抄抄写写。这样的消费水平意味着,一个单身汉,每月有20至30元,就可以在北平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这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普通的作家,只要够勤快,每月发表个三五万字,在北平的日子就可以称得上富裕。就算每月只有万把字发表,维持生活也是没有问题的。这足以羡煞今天在北京住地下室的那些北漂作家。以当前稿酬水平,如果他们一个月只发表一万字,估计就得露宿街头。发表五万字,也就是勉强维持个温饱。
  
  而张恨水、鲁迅这样的顶尖作家,写上一两天,就可以过上天天下馆子的生活。鲁迅的稿酬收入,每年都维持在几千元的水平,个别年份超过一万元。这个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不好计算,但可以肯定,他一年的收入可以下万次左右高水平的馆子。而张恨水的日子更是优裕,他在北平买了一个大宅子,可能是由于面积超标,装修过于豪华,以至于坊间传说他买了一间王府。而在21世纪所谓的作家富豪榜上,排名前几位的,收入有一两千万元人民币,可能还和张恨水、鲁迅有得比甚至略高。但排在十名左右的,一年收入二三百万元人民币,也就能在北京五环以内买个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这足以让鲁迅同时期任何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看笑话了。
  
  20世纪初稿酬的三种基本形式
  
  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上海的商业中心棋盘街汇聚了多家很有影响的出版单位,成了出版业的中心。中国80%以上的书店集中在上海著名的四马路(即福州路)南北方向的两三个街区,长久以来一直被称为“文化街”。
  
  20世纪初,我国稿酬制度已形成并且跟国际接轨。稿酬有三种基本形式:(1)稿费,又称为“润笔之资”、“润笔费”;(2)版税,又称为“提成费”、“版费”;(3)买断版权,又称为“作价购稿”。
  
  当时稿酬标准不一。在官办的北京报纸杂志和学术期刊上,稿酬可达每千字4圆~5圆。而上海的报刊大多是民办的,一般稿酬为每千字1圆~3圆。鲁迅文章一般稿酬是千字3圆,有时千字5圆,《二心集》的稿酬为千字6圆,这在上海就是比较高的了。这样的稿酬标准从五四时期到30年代没有很大变化。
  
  从20世纪初以来,上海出版界拟订的版税标准一般在10%~25%之间。例如,1921年泰东图书局答应郭沫若的版税是10%;胡适在新月社自订的版税标准是初版15%,再版20%;北新书局支付鲁迅著作的版税一般是20%,甚至达到25%;而梁启超的版价最高,达到40%,甚至提出“自印包售,六折算账”。
  
  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版界已是人才济济,精英荟萃。上海各报馆书局的待遇也有明显提高。但据陶希圣回忆: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间,国内教育界多为留日学生把持,近代的新式教育,也多采取日本制。20年代以后,大批留学欧美的毕业生纷纷返国,逐渐控制了国内教育和出版界,甚至在社会上也存在着“西洋一等、东洋二等、本国三等”的偏见。
  
  例如,以出版教科书而名噪一时、在当时教育界影响颇大的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即以学历定待遇。第一等是留学欧美的毕业生,月薪高达200至250圆,第二等是留学日本的毕业生,月薪可达120至150圆,而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月薪仅80圆。
  
  上海的新闻事业当时十分发达,报社的职员收入是“与年俱增”的,以《申报》待遇最高,但大体上差不多:一般的编辑、记者月薪80至100银圆,像徐铸成和顾执中这样的“名记”170银圆左右。高级职员的月薪在200至300银圆之间,年底同样发一个月双薪和奖金。
  
  根据《近代上海城市研究》所载,1927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月薪平均41.9圆(约合人民币1400元),中英文打字员月薪30圆以上,办公室秘书月薪最低50圆(约合人民币1600元)左右。
  
  文人脊梁的“稿费决定论”
  
  某本杂志的稿费标准或者某个作家的稿费收入是局部的个别事件,可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某个时期的稿费标准状况就可以折射出这个社会对于写作这种创造性劳动的评价。那么以此为基点考察近代以来稿费标准的变迁,就不仅仅是对于作家收入的猎奇,而是对于社会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观察。
  
  青年学者严晓星指出民国时期中国作家的稿费问题值得关注:“从很多学人的回忆录、日记、自传来看,当时的稿费是比较高的,往往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所得稿费可以维持一个人两个月的简单生活。或者一篇几千字的文章相当于中等收入者一个月的工资,若以米与肉为衡量,可买的也颇可观。”
  
  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自由撰稿人”。吴中杰教授认为:“自由撰稿人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方外人士,而是保持着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为真理和正义而搏斗的志士。”鲁迅在上海坚持着自由撰稿人的生活,可以用笔批判政府与社会不良现象,从无惧色。而胡适虽然不主张暴力革命,但一直注视着国民党政权,对政府一些做法时有批评,始终坚守自由主义立场,凭良心为中国发言。
 
  与民国作家衣食无忧的境况对比,就是现今,在中国,大批的作家简直和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一样沦为低收入人群,他们没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没有养老金,常常面临政治的压力,(时政作者更是腹背受敌)大多有颈椎病,还要面对图书上市后被拖欠稿酬、被盗版等的危机……物价蹭蹭上涨,而从2007年到2013年稿费至今未变,只有千字几十到几百元。我在《永远热泪盈眶》之《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一章里写到:“现在购买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而作家的收入往往与稿费,版税分成有关,在广西漓江,我遇见了个巴黎的人文作家,她说在巴黎有很多像她这样周游世界,每个月只写1,2篇稿子的作家,大部分时候他们不是在写,而是在想,在思考,因为一篇文章,思想才是生命力,可在中国的起点,榕树下,晋江,红袖,包括现今的豆瓣,天涯舞文弄墨,有思想的文章却越来越遗珠难寻。 这是一个懂写作的人碍于现实,只能当码字工人,不懂写作的人靠着权钱,管理思想和作品的荒谬年代……但我还是中意甘肃的一个作家朋友和我说的一句话:作家终究是要肆意而为的。恣意地,肆无忌惮地去写自己,就好。“

  越来越多的作家选择了改行,当有人指责,现在图书市场良莠不齐,文人无风骨时,中国现在还有几个码字的人,敢拍着良心说:我写的东西,对的起时代,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我自己的肚皮,经得起流传和考验,而且是恣意地,肆无忌惮地呢?

——————————————————————————————————
P,中国开放30年了,执行的还是1990年国家版权局千字百元的稿酬标准,我想是不是能聊下这个呢?

转自豆瓣:没头脑也很高兴 http://www.douban.com/note/2838948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